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云南昆明的一所军区大院内突然传来几声枪响,等巡逻的卫兵赶到时,开国中将谭甫仁和他的妻子王里岩倒在了血泊之中,后来虽然全力抢救,但可惜还是没能救活过来。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谭甫仁作为中将是有自己的警卫的,军区大院也是防备森严,究竟是什么人胆敢在军区大院内行凶呢?他又为什么要杀害谭甫仁呢?他的警卫当时又在干什么呢?
事情还要追溯到几个月前,当时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被隔离审查了,为什么会被隔离审查呢?
原来他原本不叫王自正,而是叫王志政,出生于河南内黄一个富农家庭。改名自然算不上犯罪,家境好也不是罪过,但问题在于此人的家族长期在乡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还跟国民党当局有所勾结。于是解放军解放内黄之后,就贯彻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把王志政家的地分了,并镇压了那些负隅顽抗的顽劣分子。
王志政当时不在家里,因此没有被直接波及,但他听说消息后怀恨在心,觉得是解放军抢了他家的财产。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到国民党当局,参加了名为“还乡团”的反动武装,所谓“还乡团”,就是指那些想打回家继续称王称霸的土豪劣绅们组成的武装。
此后国民党军反攻内黄,解放军寡不敌众不得不暂时转移,于是王志政就跟着还乡团在家乡大肆报复,干起了抢劫的勾当。他还残忍杀害了村里原本的武装委员会主任武不会,因为武不会之前主持过打土豪分田地的行动。一时间,王志政重新成为了“村霸”,无比得意。
然而他没得意多久,解放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转变,解放军又对内黄展开反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内黄被重新解放。王志政也仓皇逃离内黄,他自知之前在村里作威作福,已经得罪了不少人,于是为了避免打击报复,改名王自正,并给自己编了个假地址,声称家里人都已经去世了。
在逃难的过程中,王自正遇到了南下的解放军。他见到我党在解放战争中占据了上风,便产生了投靠解放军以“谋求富贵”的想法。于是他用自己的新名字和之前编造的假地址加入了解放军,那个年代没有那么严格的信息比对制度,信息都是人工记录,难免会有差错和疏漏。并且很多投奔解放军的人确实经历悲惨,很多人都已经没有家人了,王自正编造的这套经历也不算太奇怪。再加上那时有很多人加入解放军,来不及一个个详细核对,于是王自正就这么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
不得不说,王自正虽然人品不行,战斗确实英勇,并且善于伪装自己。他在部队中把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出身贫苦,敢打敢冲的勇敢战士,许多人也被他骗了过去,认为他是个革命性很强的人。于是王自正靠着多次作战立下的战功不断受到晋升,做过首长的警卫长,到了1970年时,他已经是保卫科副科长了。
王自正因为害怕被人认出来,一直不敢回老家。但他又总是有思乡之情,想知道家乡的亲人都怎么样了,于是多次给家里写信。但他也十分狡猾,在寄信人一栏里用的都是假地址,并没有填真正的工作单位。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时间一长,家乡还是有人知道他当了保卫科副科长的事情。
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有些人还是记得当初王自正在家乡的斑斑劣迹。于是有人就很不服,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官?便按照信里的地址写信举报,列举了王自正的各种黑历史。但由于王自正用的本来就是假地址,这些信都被退回了。后来有人知道了王自正就在昆明军区,于是就直接把举报信寄给了云南省革委会,这才引起昆明军区的重视。
此时谭甫仁正担任昆明军区政委,他收到了举报信,但由于证据不足,也不能仅凭一封举报信就把人抓起来,因此只是对王自正进行隔离审查,同时调查他之前的所作所为。由于那个年代通信慢,而且时隔多年,因此调查进度比较缓慢,王自正就这么一直被隔离审查着。
但王自正却很愤怒,他虽然不知道举报自己的究竟是谁,但他觉得自己肯定要死了,临死也要拉上几个垫背的。于是他列下了一个“死亡名单”,名单上主要是那些负责调查他案件的人。他决心对名单上的人进行刺杀,多拉几个人垫背。但想来想去,他觉得这些人还不够,他要拉上一个地位足够高的人垫背。
最后他觉得,何必舍近求远呢?自己就在军区大院里,而昆明军区政委谭甫仁也在这里。谭甫仁工作认真,作风雷厉风行,王自正对他极为痛恨,他觉得要不是因为谭甫仁对这些事情这么重视,自己可能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于是他决心刺杀谭甫仁来解恨。
不过从理论上来讲,王自正要实行他的刺杀计划,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他当时已经被隔离审查,生活在俘管所里面。虽然在俘管所内部可以自由活动,但俘管所出入口可是防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周围还有哨兵巡逻,要逃出俘管所难如登天。并且就算他真的能逃出俘管所进入军区大院,军区领导们也都是有警卫的,想刺杀可没那么容易。
可惜这一制度却没有被真正严格执行,当时俘管所内部人员虽然不能直接出入大门,却能够从厕所翻墙进入军区大院。晚上时经常有人翻墙回家和家人聚一聚,军区对此也并不在意,因为这些人只是被隔离审查,并没有确定罪行,而且也有不少人之后是被无罪释放的。因此当时的俘管所管理人员没有重视此事,谁知正是这样的麻痹大意,铸成了大错。
王自正为了实行他的报复计划,经常借着聊天的机会向周围人打探消息。一天他偶然了解到,昆明军区不少部队进京拉练了,谭甫仁的警卫员也有所减少,内务警卫只剩下了两个,王自正顿时感觉机会来了,便开始悄悄准备。
1970年12月17日凌晨,俘管所内的人几乎都进入了梦乡,王自正趁着值班战士换岗的机会,悄悄溜到厕所附近,之后迅速越过了厕所的围墙,潜入了军区大院。王自正进入俘管所的时候自然被搜过身,因此身上也不可能带武器,但这在他看来不成问题。他悄悄溜到了安保处,找到了一个保管箱。
他之前担任的就是保卫科副科长,自然知道保管箱的密码。本来这个密码在王自正被隔离审查后应该是要更换的,但由于有关人员的麻痹大意,竟然没有更换。王自正输入密码,保管箱打开了,他顿时一阵狂喜,取走了保管箱内的两支手枪和20发子弹,悄悄离开了安保处。
他之前已经探明了谭甫仁家的地址,在离开安保处之后就直奔谭甫仁家。谭甫仁家附近本来是有警卫的,但这些警卫此时却在不务正业,王自正就这么从围墙上直接翻进了谭甫仁家的二楼。谭甫仁的妻子王里岩听到声响,便出来查看,当即被王自正劫持住。王自正逼问她谭甫仁在哪,王里岩宁死不屈,于是王自正残忍地杀害了她,开始寻找谭甫仁。
此时谭甫仁将军并未休息,而是在楼下伏案办公。他听到声响后立即向警卫示警,不停拍打警卫员住处的门,然而警卫员毫无反应。谭甫仁救护妻子心切,只好自己上楼,正好撞上了王自正。王自正立即对谭甫仁连开三枪,谭甫仁不幸中弹,勉强支撑着来到另一个警卫的住处,拍门求助,然而对方同样毫无反应,谭甫仁将军就这么无助地倒在地上。
枪声惊醒了王里岩的妹妹王文莹,但她出来时只看到一个黑影窜过去,打开灯查看时就发现自己的姐姐和姐夫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而此时周围巡逻的卫兵也听到了动静,昆明军区政委遇袭,这可是重大案件,军区主任王克学亲自带人赶往现场。等他赶到现场时,发现谭甫仁家门口岗哨里的三个士兵竟然还在呼呼大睡,他气得直接将这三个战士踢醒:“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了吗?竟然还在这睡觉!”
门口卫兵的失职给王自正作案提供了条件,但谭甫仁是有贴身警卫的,案发时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会对谭甫仁的求助视而不见呢?王克学当即展开了调查,将当时值班的两个警卫都叫过来询问,但这两人还只来了一个。
这人一开始还支支吾吾地不肯说,在王克学的严厉质问之下才吐露实情。原来他事发当晚确实是醒着的,也听到了谭甫仁的敲门声。但他听到楼上枪响,顿时被吓住了,不但没开门,反而把门锁上了,还缩进被子里装睡。
王克学差点惊掉了下巴,警卫员本来就是保护首长安全的,这人却在首长求助时吓得躲了起来,这都什么人啊!他后来才知道这人为什么如此怯懦:原来他根本就没上过战场,是勤务兵出身,连枪都没开过。本来这样的人是不能当警卫员的,但当时军区人手不够,有些人又觉得建国后就太平了,因此这人最后还是成了警卫员。
而那个没来的警卫员就更离谱了,他叫李洪亮,被发现的时候正躲在厕所里,还跟谭甫仁家的保姆在一起。他一开始还不肯交代,在调查组的压力下才吐露实情。原来那天晚上他正和这保姆在床上偷情,听到敲门声还以为有人来捉奸了,吓得不敢出来,过了好一阵才出来查看,但为时已晚。
由于案情重大,且性质极为恶劣,此事迅速报告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气得当场拍了桌子:“荒唐至极!这真是建国以来最糟糕的警卫员!”后来这两个警卫都被革职查办,并受到了严厉惩处,而此案中另外几个玩忽职守的保卫人员也被一个个揪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至于罪魁祸首王自正,自然也没能逃过去。中央专门成立了017专案组调查此事,通过多方面排查确定了王自正就是真凶。王自正逃无可逃,在击伤一名警卫人员后举枪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谭甫仁作为功勋卓著的开国中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反而在自己家中被小人杀害,实在令人痛心。而此案也给当时的安保体系敲响了警钟:无论何时,决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