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2022年07月14日17:52:16 历史 1897

1972年5月,北京机场锣鼓喧天,歌舞升平,周总理正走在队伍的最前端,与索马里最高领袖西亚德握手告别。

站在人群当中的他,是那样的从容淡定、卓尔不群,谁能想到,在这场华丽的欢送会结束之后,周总理便被确诊了“膀胱癌”。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听着医疗代表用颤抖的声音,宣读着检查报告,周总理的双眸中突然闪过一丝异样,但几秒后又恢复了平静。

“我可以配合你们,但是你们也要配合我”,周总理对医疗小组代表张佐良说道。

张佐良先是接连点头,而后又陷入了迷茫之中,等他回过神来发现,周总理早已经沉浸在了工作当中。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张佐良

所谓的“配合”,不过是指周总理愿意抽出时间配合医疗小组看病,而医疗小组也要配合他的时间处理工作。

此后两年,周总理一面参加会议,一面接待外宾,一面通宵批改文件,一面接受抗癌治疗。

可依旧没能控制住肿瘤的生长速度…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1974年,周总理因为频繁尿血不得不离开西花厅住进305医院,在医院里,周总理又开启了工作治疗双轨模式。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终于熬不过病痛的折磨,带着对未完工作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医护人员无不为之痛哭,就连毛主席,在中南海闻讯之后,也流下了泪水...

十里难相送,情别哭断肠

1976年1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周总理去世这一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举国上下顿时陷入了一片悲怆之中。

届时,工厂里的工人、学校里的师生、大街上的行人,个个像得了“失心疯”那般,无助地痛哭。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有的人因为不敢相信现实,而飞奔到报亭,买来《人民日报》,反复确认这个噩耗。

1976年1月10日,中央治丧委员会为党中央领导和人民群众开设了悼念通道。

朱德、叶剑英、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们,都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医院,在周总理的遗体前转了半圈之后,不舍地离开了。

当时,治丧办拟定的吊唁时间为5天,至少可以从百万民众当中,选出6万人前来悼念。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可由于人数实在太多,群众的悲伤之情过于浓烈,这给治丧办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无奈之下,最终只能硬生生地将吊唁时间,压缩至3天。

期间,因为不断有外宾前来悼念占用了一部分时间,那些没有机会见到周总理的人们,只能自发地带着鲜花前往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哀思。

1976年1月11日,这是民众参与吊唁活动的最后一天,这一天结束之后,周总理的遗体将被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总理的亲属们和收养的烈士遗孤们涕泗横流,尤其是被周总理一手提拔起来的外交官乔冠华,更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为什么连遗体也不能留?”“总理为国家为人民操劳了一辈子为什么还要被烧成灰?”“我们不要总理被火化”!

看着老百姓们哭着喊着不要火化,惹得邓颖超也控制不住跟着一起哭了起来。

要知道,“火化”是党中央为了节省耕地,以身作则而推行的一种丧葬制度,虽然有悖于中国人传统的“入土为安”,但却是与时俱进的一记佳创。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邓颖超

周总理曾说:“我此生都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只相信科学”,能化为灰烬,洒在天地之间滋养万物,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期望。

这一点,乔冠华和邓颖超最了解不过,可真的到了要将周总理的遗体送进八宝山时,他们的心又开始颤抖起来...

“大家让一让,别耽误了时间”,治丧处的人忍不住一声吼,群众一面擦着眼泪,一面不舍地让出通道,他们知道,这一别,世间再无周总理了...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邓颖超

下午4点45分,邓颖超手捧着周总理的相框走出灵堂,4名礼仪士兵抬着周总理的棺橔紧随其后,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王洪文等人跟在棺橔的后侧缓慢行走。

乔冠华与党内众多干部以及周总理的亲属,则默默地跟在领导身后,当白色的灵车缓缓驶入长安街时,街道的两旁早已被人山人海的群众,组成了人墙...

紧接着暮色降临,长安街被昏暗的灯光点亮,周总理的灵车渐渐放缓了车速,他在与这群可爱可亲的人民群众告别,也在与这片他热爱着的土地告别…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晚上6点08分,周总理的灵车抵达八宝山公墓门口,结果又被前来送行的群众围了个滴水不通,为了按时完成火化,治丧办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开道。

正在这时,周总理的侄儿和侄女们不慎被人群挤到了后方,没了踪影,也无缘目送伯父走完最后一程。

而矜持了一路的乔冠华,此时再也无法压抑不舍的情绪,他奋力拨开人群,一股脑地冲到灵柩跟前,贴着棺橔痛哭了起来。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乔冠华

“总理,你一生无儿无女,就让我做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

哭着哭着,周总理的棺橔便被抬进了等待室,这时殡葬部突然出来了几个人,做势就要抬走棺橔,送到熔炉火化。

这一举动,可吓坏了乔冠华,只见他本能地抱住水晶棺,挡在众人前面,说什么也不准他们挪动一下。

这下可好,原本紧绷着一根弦的邓颖超,也被乔冠华惹得一顿痛哭:“恩来,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一边是周总理一手培养的外交官,一边是周总理爱了一辈子的女人,两个人的一番“哭闹”,又掀起了门外群众压抑着的情绪。

“预定的火化时间到了,请大家让一让”,伴随着殡葬人员的一声劝说,群众脆弱的心,彻底被击碎。

“总理您醒醒吧,您不能走”,门外的人们一窝蜂似的涌向室内,拼命地按住棺橔,不让殡葬人员靠近半步。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后来,为了顺利完成火化工作,邓颖超和乔冠华只好忍着悲痛自行离开,剩下的就全权交给殡葬人员处理了。

晚上7点,炽热的熔炉被打开,周总理的一生就此化为灰烬...

午夜时分,工作人员将周总理的骨灰交给了身心俱疲的邓颖超,而乔冠华则走在回家的路上,像个“行尸走肉”。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和邓颖超

那么,乔冠华为何对周总理如此情深?其以“子女”身份送别周总理又所谓何因?

遥记旧时事,驰骋外交部

乔冠华比周总理小15岁,早年间周总理在法国创建共产主义青年团时,乔冠华还在苏州盐城的私塾里学写字。

待周总理返回国内,从事革命工作后,乔冠华已经身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乔冠华为了报国放弃了博士学位,前往香港成为《时事晚报》的主笔。

其犀利的笔风和独到的国际政见,使得其在香港声名大噪,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在看过他的文章之后也感慨道:“此人颇有建树”。

1939年,对国际政治套路了解得越来越多,对国内战争形式也颇有见地的乔冠华,直言:“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

当毛主席在延安收到乔冠华的入党申请时,心情大悦,随即便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周总理。

“你读过香港一个叫乔木的人写的文章吗?其文章有气魄有分析,犹如千军万马”,毛主席问道。

“看过,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批准入党,一定能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周总理说罢,毛主席与之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那时,乔冠华虽然尚未与周总理相见,但却通过书信往来,对彼此增添了不少了解。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周总理

1942年,日军轰炸了香港,周总理通知乔冠华直奔重庆,着手处理《新华日报》的新闻工作。

在重庆,周总理见证了乔冠华与龚彭的爱情,也领教了其丰富的外语天赋和精准的国际新闻素养。

而乔冠华也被周总理处事不惊、淡定自若、德才兼备、游说八方的才能所折服。

1949年,中国迈入一个全新的台阶,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而我们的外交部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周总理作为党内出了名的“谈话高手”,其他国家口中“最难搞”的中共领导人,自然也要肩负起组建外交部的重任。

出于信任,周总理想都没想,便将乔冠华“钦点”为外交部的国际新闻局的局长,并兼任制定外交政策。

当时,国家需要发布的所有政府公告,都由周总理起草或审阅,而印发海外版本时,则由乔冠华起草,最后一起交给毛主席审批。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乔冠华

在乔冠华的整个外交生涯中,不乏许多大型外交事务,如1950年前往联合国控诉美国在台霸权、1951年前往朝鲜参与停战谈判、1954年与周总理一起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与中美谈判,换钱学森回国等等。

无不体现着乔冠华在外交事务上的天赋与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周总理选拔人才时的独到眼光。

后来,但凡是中央领导要参与的国际事务,周总理都会派乔冠华跟随出访,他们在外交场所里应外合,天衣无缝,成就了中国外交“天团”在海外的威武形象。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1971年末,乔冠华在联大慷慨激昂的一番演讲,为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其间,他忍不住仰天大笑的模样,被媒体抓拍,并一直在我国外交史上传为佳话。

周总理说:“乔冠华在联大发言时表现出的自信,是为中国人扬眉吐气”!

此后,乔冠华又跟着周总理参与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事宜,二人的相互配合又促成了《中美联合公报》,使得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尼克松访华

可后来的后来,时局渐渐变得复杂,由于特殊原因,乔冠华和周总理之间的关联逐渐减淡,也正是因为无法时常当面聆听周总理的教诲,导致乔冠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愧疚寄哀思,后辈传星火

1973年,由于工作需要,乔冠华和周总理之间的工作联系又逐渐紧密起来,而为了能够见到周总理,乔冠华可谓是翘首以盼。

乔冠华认为,能够当面见到周总理,切身感受周总理的言传身教,是他最大的幸运,也正是带着这份期待,乔冠华等了好几个月。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1973年秋末,乔冠华终于见到了周总理,他如愿倾诉了一切,怎奈周总理的一句:“回来就好”,又惹得乔冠华泪眼婆娑。

此后,周总理因病住进305医院,乔冠华则肩负起外交部部长的重任,二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忙碌着,甚少有机会再见面。

直到1976年,周总理不幸病逝,年过六旬的乔冠华在八宝山哭成泪人,这才有机会大声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至于乔冠华哭着喊着,要做周总理的子女,为其送行,则不必过多解读。

只因周总理爱民如子,对待烈士孤儿、穷苦老人、党内朋友,都照顾有加,受人爱戴无可厚非。

再加上周总理一生无儿无女,为国家操持了一辈子,临走时,但凡是个有良知的人都想做他的子女为他送终,并不仅限于乔冠华一个人…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1976年1月15日,是党中央为周总理送别的最后一日,那天人民大会堂聚集了5000多人,乔冠华正在其中,这是他重拾悲伤之后,与周总理最庄重的一次道别。

因为在此之后,就意味着周总理领导的外交时代过去了,未来中国外交在面临新的处境和挑战时,再也遇不到任何一个人能像周总理这般睿智、宽容、令人臣服了。

一想到这,乔冠华便失落得像个霜打的茄子…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乔冠华

正如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诗中所言:“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可见,智者的失意感总是相通的,奈何岁月蹉跎,道长命窄,纵使事业未半,也只能寄予后人。

周总理火化前,乔冠华大声痛哭不肯松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周总理

幸得吾辈奋发图强,不负前人所托,已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历史征程,未来依旧势不可挡...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周内,三名副市长任上被查! - 天天要闻

一周内,三名副市长任上被查!

6月29日,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向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公开简历显示,李向东,男,汉族,湖北宜昌人,1968年10月生,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宜昌市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党组...
刚刚,钢铁巨人、“中国卡耐基”,走了! - 天天要闻

刚刚,钢铁巨人、“中国卡耐基”,走了!

作 者丨华商韬略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昨天(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江苏沙钢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有着“中国卡耐基”“钢铁沙皇”之誉的沈文荣是中国钢铁业最硬核的实干变革家。40年来,全身心专注于钢铁业的他,刷新了中国与世界钢铁业的诸多记录,也是中国最早干进...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不简单的法显

原创 南风无影 走过了河西走廊,再过沙海戈壁,我们进入西域地界,第一个西域小国: 鄯善,它还有个名字叫楼兰。为了不节外生枝,我丢掉了甲胄和兵器,顺便也找人把自己的头发剃了,实在是不习惯留这么长的头发,剪的非常短。等头发剃完,我和法显还有几个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兴衰有人定

吕敬荣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开始返攻东方。第一个攻击对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过程在历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军事案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为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史记·高祖本纪》中描述的很简单:“汉王用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