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2022年07月04日04:01:14 历史 1769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为。”这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豪言壮语,由此激励着无数英雄好汉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然而,有一次汉武帝刘彻,派人千里迢迢给霍去病送去十车好肉,他却不领情,一点儿也没碰,直到放臭了丢掉,也不让士兵们享用。那么,霍去病为何这样做?他有多厉害呢?汉武帝又是怎样的反应?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年少时期的霍去病就能拼杀于沙场,而且打仗速度之快,让将士们望而生畏的敌人,对他来说小菜一碟,用六年时间,将中原王朝最强大的对手,赶出了汉朝边境,斩杀的匈奴首级达到11万,是汉武帝时期所有武将斩杀的总和,就连舅舅卫青也没有他多。

在霍去病最后一战中,他更是斩杀七万多匈奴,可见他有多厉害,是大汉最厉害的武将。

有一次,霍去病带兵去攻打匈奴,汉武帝派人给他送去十车好肉和食物,可是仗都打完了,送来的东西一点也没动,粮食发霉了,上好的肉都放臭了,霍去病也没能吃上一口。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霍去病不吃,士兵倒是非常馋,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就算肉放臭也不发给他们吃。霍去病带兵征战塞外,本来就缺乏粮草,有时候几天都吃不上东西,没有体力还怎么打仗呢?

就算是这样,霍去病还命手下的士兵修建蹴鞠场,他要在塞外玩蹴鞠。

即使霍去病立下不世之功,因为这些事情他被人看不起,还有一些文学家批评霍去病,在这些文学家眼里,霍去病比不上大将军卫青,卫青行军打仗,吃苦耐劳,能和手下的士兵同甘共苦。

反观霍去病呢?他就算把肉放臭也不愿意给士兵吃。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难道他真是一个不通情理的人?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还真有人说霍去病是一个纨绔子弟,皇帝是他的姨夫,大将军卫青又是他的舅舅,而且他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他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带兵打仗虽然很厉害,但体会不到士兵们的辛苦,他不体恤自己的手下,是因为他的少爷脾气犯了。他崭露头角的时候,年纪还比较小,也还没到成熟稳重的年纪,贪玩儿,也喜欢挑食。

对于霍去病把肉放臭也没吃的这种情况,给出了千千万万的解读,还有人是这样觉得的,他们认为霍去病不吃送来的肉是有特殊打算,是什么打算呢?这十车食物要是全部吃下来,将会成为自己建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为什么这么说呢?了解霍去病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能成为匈奴的克星,是因为他擅长打闪电战,用非常快的速度杀匈奴于无形中,这是霍去病的优势,也是他取胜的关键。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和匈奴交战的地方,是广袤无边的大草原,匈奴又是强悍的铁骑,单靠这两点就非常难对付了,再加上北方寒冷的天气,在戈壁地带还缺水缺粮,没有经验的将领带兵进入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这些匈奴一直困扰着中原王朝,直到霍去病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在这些地方打仗,要想活着回来,必须要有非常给力的后勤,但是带着如此多的后勤,会严重拖慢军队的脚步,面对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人,是打不了胜仗的。所以汉军只有比匈奴人更快才有可能取胜。

行动要快的话,那就不能带上后勤部队,军队怎么补充能量呢?直接从敌人身上夺取食物,这样一来就不用带上后勤了。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说霍去病打仗从来不带后勤部队,他行军打仗都是抢匈奴人的粮食,没有粮食的时候就抢他们养的牛羊。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霍去病就是天生的将才,很多用兵带兵的方法都是他自己领悟出来的,那些说霍去病从小养尊处优、贪玩又喜欢挑食的是没有根据的,他要是挑食,怎么会去抢匈奴人的食物?他和士兵一样,吃一样的东西,喝一样的水。

对于汉武帝千里迢迢送来的美食,霍去病不是不想吃,也不是不敢吃,而是他忙于作战,根本没有时间吃。所以只能等着放臭。

关于霍去病的死因,有些专家推测说,他可能是吃了有病的牛羊肉,不然年轻力壮的他,不会那么早离开人世。关于霍去病命人帮他修建蹴鞠场也是没有根据的,在汉朝,蹴鞠在军营中是很常见的一种娱乐活动,这项运动不仅可以玩儿,还能强身健体,而且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增加军队凝聚力。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这样一看,霍去病命人修建蹴鞠场,带人玩蹴鞠不仅是为了娱乐,还是他练兵的一种方法。那些批判霍去病的基本上都是文人,他们天生就对武将充满偏见,觉得霍去病出身不好,还对其不是特别友好。

还有人评价说,霍去病自己不吃汉武帝送来的东西,也不给手下的士兵吃,不是因为自私,当然也不是怕有毒,而是霍去病的一种自污之术,让人觉得他一点都不通情理。

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霍去病使用自污之术,为的是什么呢?就是减少汉武帝对他的猜忌之心,古代的君王多多少少都有猜忌心,他们坐在龙椅上,最怕的一点儿便是朝中的武将太得军心,如果是这样,就会危及皇权。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霍去病从剽姚校尉升迁,和卫青同时当上了大司马,霍去病手下人人封侯,致使大将军府门庭冷落,纷纷改投霍去病麾下。《智囊》载:

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

皇帝之所以能成为皇帝,还不是因为他们武力强大,要是武将比皇帝更得军心,那就意味着统治不稳定,所以霍去病在这方面是非常地谨慎,虽然他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狂傲,但私底下霍去病是一个十分小心的人。

其实,汉武帝送来的十车美食,是他以个人名义送给霍去病的,要是霍去病不留个心眼儿,把皇帝送给他的食物,转手就以自己的名义分给士兵吃了,就成了用皇帝的礼物收买人心,要是传到皇帝的耳朵中,汉武帝是不会高兴的,他会变得警惕起来,不再那么信任霍去病,还会在心里思考,这支队伍到底姓刘还是霍去病的私人军队。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清朝末年就出现一种比较奇葩的现象,军队都掌握在大臣手中,就比如李鸿章淮军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清朝打仗都要依靠他们,他们也因为手中紧握军队,在朝中占据重要地位,慈禧有时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这就是为何帝王们不愿臣子手中的权力太大,他们只有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觉得整个天下是自己的。

明朝朱元璋到了晚年的时候大杀功臣,就是因为武将们实力太强了,怕自己的皇位坐不稳,为了天下传到朱家手中,那些能力强的武将他都没放过。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所以霍去病反其道而行之,不在士兵面前表现自己,刘彻很高兴,汉武帝对他彻底放心了。霍去病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汉武帝永久的信任,就算他去世后,汉武帝对霍家还是和从前一样,对他的儿子视如己出。

可惜霍去病的儿子霍嬗10岁时就病逝了,汉武帝觉得有愧于霍去病,便对他的弟弟格外照顾,对待霍光,汉武帝没有说过一句重话,还让霍光担任自己的顾命大臣,保护自己的安全,可见对其的信任和照顾。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霍去病去世的时候只有23岁,可在他去世后,汉武帝就以使用巫蛊之术为由,下令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诛杀了,就连卫青的后代也没逃过此劫。

《智囊》载:

元康四年,诏赐青孙钱五十万,复家。

此时距离卫青病逝,已有44年之久了;就是从“巫蛊之祸”,卫氏没落算起,也已经过了15个春秋。

按理说,霍家是他们的亲戚,关系十分密切,也应该被抹杀,汉武帝却放过了霍家,霍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可以说明一点,在汉武帝的心中,霍去病是忠诚无二的武将,所以他善待了霍家,这也是霍去病早年努力的结果。

小心驶得万年船,霍去病把汉武帝的心思摸得明明白白。

霍去病不吃汉武帝送的10车肉,放臭也不给士兵吃,为何刘彻很高兴 - 天天要闻

在《智囊全集》中还记录了许多像霍去病、卫青这样拥有大智慧的人,他们都应用了一些计策智谋,巧妙地解决了自己的麻烦,使自己转危为安。全书中有1000多个启发的智慧故事,很多智慧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工作中,也是发人深省。

据说乾隆皇帝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总是在退朝以后常时捧着这本书反复阅读,李鸿章,曾国藩等晚清名臣也将其视为经典之作,一读再读,看看《智囊全集》,既学习历史又增加智慧,也可以使阅读者明智,如果在以后遇到难处理的事,才能化繁为简,像太阳一样自然就能化冰消雪。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沿海省市6台联播!620年前郑和的“罗盘”我们这样接过…... - 天天要闻

沿海省市6台联播!620年前郑和的“罗盘”我们这样接过…...

7月11日上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福建新闻广播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上海第一财经广播江苏太仓融媒体中心福建长乐融媒体中心福建福清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启沧海云帆丝路新——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暨中国航海日特别直播【点击图片回看直播】本次直播以福建新闻广播为总直播间,通过多地记者连线、现场采访、专题视频...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军统头子颜面尽失的三天 - 天天要闻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军统头子颜面尽失的三天

资料图片:戴笠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醒目的通栏标题登载了一则消息《军统局特工首脑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戴笠,这个掌握着5万多名军统特务、世人皆知的杀人魔王、国民党许多军政要员都忌惮三分的军统头子,是怎么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好好的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 天天要闻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滚滚长江东逝水”,改朝换代多了去。可中华民族的根,一直没断过。不过,在此期间,也是险象环生,这根,曾四次差点被刨被断。好在,每一次,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此乃中华国运!头一次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把国家搅成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