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生日,点燃蜡烛,想对党许三个愿望

2022年07月01日10:42:16 历史 1065

文|陆弃工作室 孙玉良

今天是2022年7月1日,党的生日。

在党的生日,点燃蜡烛,想对党许三个愿望 - 天天要闻

我们党101岁了,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画舫上开完“党的一大”,经历了百年风雨。截至到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达到9671.2万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党。而且,要求入党的人源源不断,截至到2021年底,全国入党申请人达到2062.5万人,入党积极分子达到1009.1万人。综合数据,已入党和想加入党的中国人,已接近1亿3千万人。大数据充分表明,这个百年大党并没有衰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着人们加入,为了崇高的信仰而献身。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具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不能用别的理由解释,原因只有一个,信仰的魅力。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所有的党员都愿意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献身。而共产主义信仰是与中国古代儒家心目中的“大同社会”一脉相承的,何谓“大同社会”?《礼记·礼运》大同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中国虽然在遥远的古代就有这样美好的设想,但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动荡并没有哪个帝王能够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个梦想,孙中山提出了“天下为公”,也只是昙花一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之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理想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打下了江山又坐稳了江山,诀窍只有一个:为人民服务。

在党的生日,点燃蜡烛,想对党许三个愿望 - 天天要闻

老一辈革命家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前仆后继地干革命,如果不用“崇高的信仰”来解释,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理由。举几个例子,毛主席曾经做到了国民政府的代理宣传部长,按现在的话说,妥妥的正部级干部,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如果在国民政府中走“仕途”,前途不可限量;周总理也曾经是黄博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家里并不缺钱,凭他的本事,在国民政府做个副国级领导,可以说一点问题没有;朱总司令年轻时在滇军做少将旅长,一个月能挣2000大洋,比蔡元培做北大校长的薪酬600大洋还高几倍……但他们都毅然放弃了所谓的荣华富贵,跑到井冈山打游击去了,每天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这到底是为什么?只能用一个原因解释,为了成立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新中国”,这个新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国家,未来便是形同“大同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

为了这个崇高的信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见到有多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但他们有对共产主义或“大同社会”的朴素追求。这个崇高的追求目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于是无坚不摧,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仅仅用了28年的时间,中国便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中国与旧中国最大的不同,便是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有的政府机关前面都冠以“人民”二字。因为党深深懂得,只要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并践行之,中国共产党就会变成一棵永垂不朽的“长青树”。

在党的生日,点燃蜡烛,想对党许三个愿望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党的101岁生日,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想为党点燃101颗蜡烛,默默地许下三个愿望:

第一,希望我们的党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应该永远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这个大方向不能变,否则烈士的鲜血就白流了,人民群众不同意;

第二,希望我们的党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这个大方向不能变。违背了这个宗旨,党就变了颜色,人民群众不同意;

第三,希望我们的党永远保持干净、纯洁。我们的党是有危险的,危险来自于内部。有些人思想不纯混进了党,有些人思想动摇叛变了党,这就如同血液里有了血栓,流通不畅是要出现“脑梗”的。因此在党内“清淤”将成为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反腐败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如果不这样,党的健康成长就会出现危险。

在党的生日,点燃蜡烛,想对党许三个愿望 - 天天要闻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大集体中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中国共产党这个整体才会健康,中国共产党才会“万岁”。每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希望中国共产党万岁。但“万岁”不是喊来的,而是依靠每一名共产党员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世界上有哪个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唯有共产党。这是一个代表人类光明进步的党,只要她保持干净纯洁不被污染,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就一定会走向光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祝福您,中国共产党!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