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是热血青年:1910年,刺杀行动失败为何能全身而退

2022年06月28日13:44:41 历史 1123

汪精卫,中国历史上头号大汉奸,连蒋介石都对他恨之入骨:“投敌卖国,人人得而诛之!”

可就是这样一个大汉奸,在他年轻的时候曾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使其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那就是刺杀大清摄政王,宣统皇帝的父亲——载沣

也曾是热血青年:1910年,刺杀行动失败为何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年轻时的汪精卫

1910年,已经加入孙中山同盟会的汪精卫来到北京,他决定要为革命干件大事,那就是刺杀清朝的高官,既为震慑清朝政府,也为唤醒国人的反抗意识。

于是,他跟黄复生、喻培伦两个革命同志组成了“铁血暗杀团”。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开了一家照相馆作为秘密据点。团队中的喻培伦是个科学天才,对炸药的调配都由他负责。为了制作重磅炸弹,他们还找了铁匠铺,做了一个直径一尺多的大铁罐,就像是一个铁西瓜,里面至少可以塞下三四十斤的炸药。万事俱备,接下来就是选定目标下手了。

一开始,他们选择的目标是清朝的海军大臣——载洵。原定行动当天载洵会在火车站下车,于是暗杀小分队早早就在车站守候。到了晚上,好不容易等到了载洵的火车。可一到站台,他们傻眼了,接车的官员实在太多了。如果乱炸一通,“主角”能不能炸死不说,无辜百姓肯定是死伤无数。就这样,第一次行动无奈取消,哥几个只能抱着“铁西瓜”悻悻而归。

也曾是热血青年:1910年,刺杀行动失败为何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清朝海军大臣载洵

第一次行动失败后,暗杀小队决定更换目标,换成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作为清王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如果能暗杀掉,那也是相当轰动的。可官有多大,防卫就有多严密。汪精卫们侦查多日,发现奕劻身边守卫森严,平时出入的道路也都是闹市大街,不易埋伏,而且也容易误伤百姓,因此只能再一次作罢。

也曾是热血青年:1910年,刺杀行动失败为何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

连续两个目标都没能下手,汪精卫们不免有些失落。但革命的斗志岂能说没就没了,最后大伙一合计,一不做二不休,要干就干票大的,选择最大的干,谁呢?皇帝肯定不行,那会还是个孩子,而且在紫禁城内也不出来。那就暗杀宣统皇帝他爹,摄政王——载沣!

首先还是侦查清楚载沣每天的外出路线。经过多日跟踪,终于摸清了载沣每天的必经路线。除去人多热闹的地方,他们发现载沣必经之路上有一座甘水桥,离王府很近,周围也没什么人家,环境可以说很是僻静。只是甘水这个名字,北京人一听就知道,甘水就是臭水,当时桥下是一条蚊蝇满地,污水横流的臭水沟。

也曾是热血青年:1910年,刺杀行动失败为何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死都不怕,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当天夜里,黄复生、喻培伦就来到桥底下埋设炸弹。这刚一铲子挖下去,好家伙,黑乎乎,臭烘烘的,全是污秽之物。但两人顾不了那么多,满脑子想的都是炸死载沣,所以忍受着熏天的恶臭,一会就埋好了炸弹。可是一接上电线才知道,电线长度不够。哥几个还是没经验啊,毕竟是第一次搞暗杀嘛。没办法,为了不暴露,只能挖出炸弹,又一次把这个铁西瓜抬回家。

有了前一晚的经验,第二天晚上,月黑风高,暗杀小队再一次来到桥下,驾轻就熟地挖好坑,埋好炸弹......可好巧不巧,有个车夫刚好从附近经过,看见甘水桥下,三更半夜的还有人影在晃动,于是摸上去查看,发现了汪精卫们的“好事”,于是直接报了警。警察来了吓了一大跳,这么大个的炸弹都没见过,自然也处理不了。后来还专门请了日本的炸弹专家来排弹。专家见了这个铁西瓜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无论是调配的炸药,还是内部的机关,可以说是世界级水准。为了测试炸药的威力,只取出一小部分,结果就炸出了数米深的大坑。如果全部引爆,别说桥和桥上的人了,方圆百米都会被炸得寸草不生。

得知这个消息,载沣在庆幸自己大难不死的同时,也对革命党人的“歹毒”恨之入骨。于是下了死命令,掘地三尺也要挖出真凶!

事情败露,汪精卫们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了几日,最终下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回“犯罪现场”看看情况,说不定还有行刺的机会。可就是这样一个决定,却犯下了无法弥补的大错。当日,众人分别来到甘水桥附近,黄复生可能是过于紧张,在现场观察时表现出了不安的神色。随即被守候在附近的便衣警察发现,于是顺藤摸瓜找到照相馆,并将汪精卫等人全部逮捕入狱。

汪精卫在狱中作了著名的“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诗。可以说,这个事件成为了汪精卫的成名之作,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也为他积攒了极高的政治声望。那时候的汪精卫是真的心向革命,也是视死如归的。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豪迈的,从容的气魄。只可惜后来成了大汉奸,那都是后话了。

也曾是热血青年:1910年,刺杀行动失败为何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肃亲王善耆

这种铁血之情,也深深打动了主审官肃亲王善耆。在晚清政府中,善耆素向来以开明著称,他深知这个国家的顽疾需要热血去改革,也理解革命党人的理想。作为聪明人,他更明白凡事要给自己留一线,清廷已经摇摇欲坠,谁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于是他把皮球踢还给了载沣。

载沣也知道,革命之势已成燎原,革命党人现在遍布天下,抓不完也杀不完。如果贸然处死汪精卫,也许会激起更大的民怨。到时候说不定每天都有人朝自己扔炸弹。思前想后,载沣也只能顺势给自己下台阶,无奈地说:“他不是不怕死吗,那就偏不让他死,但活罪不可赦,永远监禁,以儆效尤吧!”

最终,汪精卫等人被判了终身监禁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大清政府为了挽回民心,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罪己诏,同时宣布大赦革命党人,汪精卫获释。

也曾是热血青年:1910年,刺杀行动失败为何能全身而退 - 天天要闻

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误会清朝了?闭关锁国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片板不许入海另有隐情 - 天天要闻

误会清朝了?闭关锁国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片板不许入海另有隐情

一提到闭关锁国,很多人就想到清朝。因为或许正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才使得中国在近代,逐步落后于西方,从而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各种丧城失地的不平等条约。那么问题来了,清朝真的是一个闭关锁国的王朝吗?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究竟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呢?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清朝闭关锁国了吗?并没有清朝在绝大多数时期,...
三句古训告诉你,亲戚为什么会断交 - 天天要闻

三句古训告诉你,亲戚为什么会断交

从你出生开始,血脉就决定了亲戚关系。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你发现亲戚交往越来越现实,并且主动疏远了亲戚。当下,你还会发现“断亲潮”。很多人把断亲,归结于背井离乡的生活,因为大家都不在老家生活了,距离远了,因此感情就淡漠了。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探秘“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 天天要闻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探秘“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第一豪车”长什么样?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以“车辚马萧 西戎绝唱”为主题的马家塬车舆博物馆,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以战国西戎车舆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马家塬遗址,是目前中国已知等级最高的一处战国晚期西戎贵族墓地。位于中原农耕区和草原游牧区交汇地带...
“兵仙”韩信,死前大喊3个字,现在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 天天要闻

“兵仙”韩信,死前大喊3个字,现在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提起韩信,大家都会想到王者峡谷之中,那个最靓的仔,全图没有他过不去的坎,简直就是偷塔必备。但是你知道吗?在历史中,韩信可是相当厉害的军事家,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兵法谋略了得,常常以少胜多,被称为“兵仙”“战神”级的人物。
“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活动在长沙博物馆启动 - 天天要闻

“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活动在长沙博物馆启动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7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承办,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各区县(市)文旅(广)体局协办。湖南省文物局党总支委员、综合规划财务处处长彭士奇...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暨社科普及主题周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暨社科普及主题周系列活动

5月17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结合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开启主题文化宣传活动。上午9点15分,原创研学思政课《“此致·近你”——“爱”的家书》(父母篇)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多功能厅首次开讲。炭子冲小学的近百名学生成为了这一课程的首批宣讲对象。该课程甄...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 天天要闻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身着橙色汉服的“辛追夫人”,双手安放膝前正襟端坐,五官立体、仪态大方,皮肤肌理清晰可见……穿越2000余年的历史沧桑,人们竟然在今时今日见到了辛追夫人的“真容”……5月17日,“东方睡美人”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亮相。这是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其考古成果在数字化领域的又一重大应用。马王堆汉墓是...
突然爆火!菏泽郭有才,“当官”了! - 天天要闻

突然爆火!菏泽郭有才,“当官”了!

近日,山东菏泽小伙郭有才翻唱的歌曲《诺言》,带火了菏泽。他经常直播的菏泽南站也成了菏泽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5月17日,据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账号发布的最新视频,郭有才已被聘为菏泽市文化....
四人赛题库-隋朝 - 天天要闻

四人赛题库-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创建者是隋文帝杨坚,建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隋朝仅仅持续了38年,虽然统一了全国,疆土也扩大了不少,但大事不多,存在感不强。隋朝虽然年数不多,但皇帝不少,前后经历了五个皇帝,比较出名的是两个皇帝,杨坚和他的儿子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