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2024年05月18日09:01:29 历史 7691

身着橙色汉服的“辛追夫人”,双手安放膝前正襟端坐,五官立体、仪态大方,皮肤肌理清晰可见……穿越2000余年的历史沧桑,人们竟然在今时今日见到了辛追夫人的“真容”……5月17日,“东方睡美人”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亮相。这是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其考古成果在数字化领域的又一重大应用。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 天天要闻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湖南博物院以辛追夫人为原型进行数字化复原意义非凡。

据媒体报道,这次对辛追夫人进行数字复原,难度颇大。辛追夫人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当时仅对其颅骨进行了x光片病理检查。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辛追夫人出土时面容已肿胀变形和腐败,生前面貌不得而知。“辛追出土时外形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有弹性,部分关节可活动,甚至眼睫毛尚存,手指、脚趾纹清晰可辨,推测其约50岁。”

早在2002年,湖南博物院曾推出一版“辛追夫人”容貌复原成果,并制作成蜡像呈现在观众面前。“但由于当时技术局限,这一复原成果留下了一些遗憾。”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说。

近年来,随着技术支撑和考古研究积累,我们期待中更真实复原的“辛追夫人”也趋于可能。专家团队通过已有的x光片、现场观察和模型测量计算出头骨结构形状及五官比例关系,结合现代技术,建构出头骨的数据模型。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表示,“当年留存的影像资料为颅形和面型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人像特征千变万化,只有类型相似,而无完全相同,还需根据多年工作中掌握的颅面关系规律,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和细节修改,最终在今年1月完成辛追夫人生前容貌雕塑。”

还原了辛追夫人的容貌后,如何让她显得更生动、更有温度感,这就离不开超写实数字人技术的运用。负责将辛追夫人容貌数字化呈现的长沙数字鲸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日晖介绍,此次“辛追夫人”数字化运用了当前先进的超写实数字人技术,通过高精度人体建模技术,可还原人体微小的生物特征,使人脸毛孔清晰可见。“我们利用ai绘画、大模型等相关技术,建构出不同年龄的虚拟数字人形象……为了让数字人有更加真实的动作表现,团队还使用了运动捕捉技术来捕捉真实人体的动作、姿态、表情,并将其应用到‘辛追夫人’身上。”张日晖说。

据了解,项目下一阶段拟推出的“辛追夫人”ai智能体可以进行多轮、长周期记忆对话式互动。上海我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辛追夫人”ai智能体大语言模型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等。目前,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西汉向量数据库完善、多模态交互体验优化等重要步骤。该公司首席市场官李想介绍,“辛追夫人”ai智能体通过多种大语言模型共同驱动,实现数字人在多种不同能力语言模型中自由切换,使“她”能擅长文物讲解、共情和实时对话等。而完成版的“辛追夫人”还将首次尝试语意识别,结合视觉音素口型匹配技术,可以达到有效定位口型、面部细微动作与发音完美吻合,使其说话的状态趋于更为逼真的自然态。

“辛追夫人”3d数字人成为大家关注焦点,这让从事ai技术工作的黎维十分欣慰。在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作为长沙马栏山视频先进技术研究院的aigc算法工程师,黎维直言,“近些年来,ai等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中外传统文物的保护和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播注入新活力。”

黎维表示,看到“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项工程展示了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细致入微的复原效果。“皮肤的纹理、头发的质感和服饰的细节都达到了非常逼真的程度,这得益于高精度人体建模和超写实数字人技术。”

黎维认为,这次复原的“辛追夫人”数字人有不少的技术难点和创新之处,“比如专家团队结合x光片、病理解剖报告、颅骨结构和面部特征等进行的面貌复原,还有通过高精度人体建模和超写实数字人技术,成功还原了辛追夫人的细微生物特征,使皮肤的毛孔清晰可见,提升了数字人的真实感。此外,运动捕捉技术的运用,也捕捉到真实人体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并应用到辛追夫人身上,使其更具生命力。”

黎维说,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还原文物出土的场景、重现消失的文物,还让残缺的文物变得完整、褪色的文物重焕光彩。“还有像这次的‘辛追夫人’数字人一样,数字技术的支持和运用,让历史中的人物有了更生动的呈现,还有很多数字技术与文物融合的沉浸式、交互式展览等,这些内容都让文博因数字化的深度参与‘活起来’又‘火起来’。”

在未来,随着数字ai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物研究和ai技术的应用将面临一些挑战,但也会有相应的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数据的精确与真实性,在未来的文物ai运用中,确保复原数据的高度准确和历史真实性是一大挑战,需要克服技术局限和数据不足的问题;技术的集成与协调也是需要不断磨合,多种技术的集成和协调使用,如颅面复原技术、运动捕捉技术、ai大语言模型等,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整合能力。”黎维还认为,ai技术的运用可能还会涉及伦理和隐私问题,“在复原和展示过程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隐私问题,确保对历史人物和文物的尊重。”

“面对这些挑战,技术人员在未来可以通过先进的高精度建模技术和ai算法,提升数据的精度和真实性,确保复原效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多模态交互技术,如语音识别、视觉音素口型匹配技术,提高数字人的交互能力和自然度,使其能够进行多轮、长周期的记忆对话式互动。”黎维还表示,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对历史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改进复原技术和交互体验。“同时可以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更为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使用户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历史文物。”

于文物而言,数字化的应用,帮它们抵御了自然,也帮它们对抗了时间。“总而言之,文物数字化工作,具有科技与艺术、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特性,但它并不能只是单一的技术集成,也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颠覆,它应该是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传承和弘扬。”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综合新华社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
你早,河北|一堂特殊的青春思政课;河北“独角兽”再增一家;紧盯国企领域“逃逸式辞职”;关税大限将至,谁是胆小鬼 - 天天要闻

你早,河北|一堂特殊的青春思政课;河北“独角兽”再增一家;紧盯国企领域“逃逸式辞职”;关税大限将至,谁是胆小鬼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习近平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10027.1万名】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