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2022年04月04日16:10:32 历史 1413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 天天要闻

“上书李鸿章”这件事,孙中山生前绝口不提,1934年,孙中山挚友陈少白在《兴中会革命史要》中首次披露,可孙先生已去世,无从求证。直到顾颉刚在《万国公报》上找到《上李鸿章书》以及沈渭滨教授发现孙中山北上的三封信,这段秘史才真相大白。

1894年1月,28岁的孙中山遭受“葡医”排挤,决定停止在澳门、广州悬壶济世,与好友陆皓东密返家乡翠亨村,闭门撰写《上李鸿章书》,当年春夏之交初稿完成:全文八千余字,中心思想是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要实现上述目标,需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孙中山随即与陈少白推敲、修改。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在天津修铁路、开煤矿、通电报、建学堂,组建北洋水师,为国人瞩目。如若主张被采纳,就意味着自上而下的中枢变革。孙中山早有改良想法,曾上书因病返乡的郑藻如,建议禁烟、创办学堂、组织农会以倡农桑。孙中山还曾设想自备资金,周游欧美各国,学习农桑。学成后,集资办书院,教育青年,还计划游历新疆、琼州、台湾等地,招人开垦等。

那怎么才能见到李鸿章?为此孙中山进行了精心谋划。他找到澳门海防同知魏恒(孙曾治愈好他的痔疮病,结为好友),请求写一封介绍信给盛宙怀。魏恒乐于帮忙,信中表示:“逸仙久仰令兄观察公德望,欲求一见。”孙中山持函与陆皓东到上海面见盛宙怀,宙怀是津海关道盛宣怀堂弟,与魏恒旧交多年。见到信件后,当场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哥哥盛宣怀,并附上了魏恒原信。

与此同时,孙中山在上海拜会了香山前辈、轮船招商局帮办郑观应,恰巧王韬亦在座,大家听取《上李鸿章书》后,又帮助修改、润色。特别是郑观应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上司、密友盛宣怀,信中“嘱弟恳请我公代求傅相”。有了这“双保险”,又得到同乡烟台商人谭虚谷提供的活动经费,6月26日孙中山与陆皓东信心满满地踏上赴津之路。

孙中山抵津后,下榻在天津法租界佛照楼客栈,他带着推荐信与《上李鸿章书》,叩开了盛宣怀邸门面呈。孙中山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观点,与盛宣怀多年追求的洋务事业不谋而合,故双方“交谈甚洽”。送走孙中山后,盛宣怀特在郑观应函上亲笔写下“孙医士事、陶斋”六个字,以示格外关注。

盛宣怀旋将上书递交李鸿章。然而,孙中山迟迟没有等到消息,便去开平煤矿看望宗亲,耐心等待。在此之前,日本枢密院已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中方在朝鲜掉入日本预设的陷阱。7月,李鸿章联络英、俄出面调停失败,感到在朝鲜的清军军力单薄,遂急调各路大军援助。恰在此时,运兵船“高升号”遭日军偷袭,损失惨重。与此同时,日军在朝鲜成欢向清军发起攻击,大战不可避免。李鸿章派陆军增援、调海军巡逻海面,与总署商议备战,军务繁忙。对于盛宣怀引荐之事,传出话说:“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

盛宣怀退而求其次,从总理衙门为孙中山办理了一张“农桑会出国筹款护照”。听到回话后,孙中山一行闷闷不乐地返回上海,想做最后努力。10月,在上海广学会倡办的《万国公报》第六十九号、七十号上连载发表了《上李傅相书》,副标题为“广东香山来稿”。孙中山希望此举能引起李鸿章或其他封疆大吏的关注,但如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上书失败教育了孙中山。11月他抛弃改良幻想,远走檀香山,组建兴中会,走上武装推翻清政府的道路。

(摘自《今晚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老债王格罗斯本周冲击美国邮票拍卖纪录 原因:年轻人不玩了 - 天天要闻

老债王格罗斯本周冲击美国邮票拍卖纪录 原因:年轻人不玩了

财联社6月11日讯(编辑 史正丞)曾被喻为美国“债券之王”的知名基金经理比尔·格罗斯(本名叫威廉·韩特·格罗斯)将在本周举行一场盛大的邮票收藏拍卖,有望将美国的邮票拍卖价格纪录翻一倍有余。在被问及为何要把珍贵的收藏投入拍卖市场时,老债王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的小孩已经不玩邮票了。冲击美国邮票价格纪录受到家...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间烟火气,我们曾经的生活是这样的

这里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货大楼内部的照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去百货大楼买东西时的样子吗?这里是八十年代南昌电视机厂生产调试线,当时谁家要是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后的我们现在几乎不再看电视了。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 天天要闻

知县屡次遭到上级为难,皇帝得知这件事后,最后将知县连升数级

清朝时期,一知县总被上级打压,根本无法出头。不仅如此,他还总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压,他也从没有屈服过。当乾隆得知这背后的真相后,直接“出击”,将这名被“欺负”的官员连升数级。直接高过了曾经欺负他的官员。实在解气!这名官员为何总是被欺负?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 天天要闻

纵览热点|“辛追夫人”数字形象被网友质疑是复原专家按自己面容复刻,湖南博物院:已关注到网上讨论,感觉可笑

制作/王悦 纵览新闻见习记者 尹鑫  记者 尹鸣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网友称,“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与主导该项目的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极为相似,怀疑专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对“辛追夫人”的面容进行的复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 天天要闻

河北山海关:“百年山桥”道岔生产忙

近日,随着国内一些重要铁路及地铁项目有序推进,承接铁路道岔生产任务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保质保量加紧生产,助力中国铁路交通建设。中铁山桥始创于1894年,生产的道岔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 天天要闻

小切口开颅不剃发!广东医生创开颅新招

开颅手术也可“微创不剃发”?只需要开一条如筷子粗的小缝,几乎不用剃头发,便可精准完成开颅手术。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神经外科探索创新开颅术式,不仅缩短恢复时间,还为患者保住一头秀发,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小切口不剃头,已近千人受惠日前,女中学生小方(化名)突发头晕头痛,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