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为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2019年10月14日04:15:09 历史 1048

赵魏韩三家分晋虽然有些不厚道,不过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三家分完以后,魏国尤为强大。

魏国首任国君是魏文侯,传其子魏武侯,到了第三代则有实力称王了,便是魏惠王。不过大魏国在魏惠王手里却由盛转衰,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为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 天天要闻

01魏文侯时期,法家领袖李悝变法,使得国力强大。

其实战国时期,第一个变法的并不是秦国的商鞅,而是魏国的李悝。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在魏国颇受魏文侯的重视。所以在魏文侯打算增强国力的时候,便任用李悝为相国,开展变法事业。

所谓变法,也就是除旧革新,把过去的糟粕摒弃掉,把新的更适应时代的东西实行下去,这就是变法。李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变法之中总是蕴含着法家思想。

他主张依法治国,法令非常严苛,这也一度使得魏国上下声讨,好在魏文侯帮他顶住了压力。此外,他特别注重农业发展,因为当时的诸侯国是以农业为根本,只有农业发展壮大了,那国力才能增强。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资治通鉴》

所以李悝鼓励当地的农民努力耕种,增加粮食产量,稳定粮食的价格,在丰收年景以平价购买百姓手里的粮食,到了灾荒年份,老百姓没饭吃了,国家再以平价出售粮食。这只是李悝的口号,我就不信当时魏国的百姓会有余粮,古代哪朝哪代的百姓会有余粮呢?嘿嘿。

在政治方面,李悝也是敢作敢当。他废除了贵族世袭制的特权,但凡没有功劳的,儿子就再也不能继承父亲的官位和俸禄。但是对于普通人出身,对国家有功劳的,则可以入朝为官。这下子可是犯了大忌,贵族们纷纷讨伐,但是魏文侯比较强悍,没有人敢跟他斗。

这些变法的内容,对商鞅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其实跟李悝变法的内容是几乎相同的,并没有什么创新点。但是变法重要的不是思想,而是实施。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能坚持实施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成功的人占据少数的原因。

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为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 天天要闻

02魏武侯时期,任用吴起训练魏武卒,称霸天下。

如果说魏文侯是休养生息,那么魏武侯就是惹是生非的主。魏文侯把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经济繁荣,百姓富足,随后便交给了魏武侯。

魏武侯的一生就可以用一个武字来形容,因为他太喜欢打仗了。通过变法使得国家强盛了,魏武侯便有点不安分了。他觉得自己的地盘太小,所以他打算各种侵略。

想要打仗,必须要有好将领,魏武侯还是比较明智的,他任用名将吴起作为统帅,同时发起了对郑国和秦国的两面作战,两面都取得了巨大胜利。

在那个时期叫起这个名字的人都比较牛,比如吴起和白起,都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出色的将领。吴起为魏武侯训练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士兵,被称之为魏武卒,也是那个时候军队力量最强盛的代表。

昔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而有忧色。魏武侯谋事而当,群里莫能逮,朝而有喜色。夫一喜一忧,得失判焉。以此见武侯之不如楚庄也。夫喜者矜其所长,忧者忧其不足。矜其所长则志满,志满则骄,骄则淫佚,败日至矣;忧其不足者则志下,志下必能虚心以受人,则人孰不乐告以善道?故庄王卒伯诸侯以兴楚国,武侯侵暴邻国而魏业日衰。以此观之,人君当逊志以纳善,人臣当直道以事君。君臣之间各尽其道,则天下之事无不济矣。---朱元璋

本着不服就干的态度,魏武侯开始了自己南征北战的一生。两年以后,他联合韩国和赵国三晋联军,出兵楚国大梁,一路杀向楚国腹地。楚悼王连连求饶,可是魏武侯就是不肯走,顺势攻占了河南地区的大部分楚国疆土,这也为后世魏惠王迁都大梁做好了准备。

要不是韩国遭到了秦国的进攻,三晋联军极有可能就把楚国给灭了,到时候天下的纷争可就是另外一种形势了,可能魏国会成为一统天下的那个国家。

又过了两年,秦国主动犯境,魏武侯亲自出马慰问士卒,在吴起的带领下,魏武卒们势如破竹,杀得秦军丢盔弃甲,河西五百多里的土地,都落到了魏武侯的手里。

从此魏国成为了天下诸侯中,军备力量最强大一个。很可惜的是,魏武侯再是雄才大略,也抵挡不住奸人的反间计。他的不信任迫使吴起离开魏国,不过魏武卒此刻已经相当强大,魏国的军事力量并未受到重创。

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为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 天天要闻

03魏惠王时期,魏国为何被称为人才输出大国?

魏惠王其实也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位国君,他是通过跟兄弟争夺储位而上台的。我们看到他的称呼就能知道,魏惠王是魏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可见他在任的时候,是魏国最强大的时候。

不过这个时候的魏国,却成为了天下的笑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决定天下格局的人才,都是从魏国流失出去的。

  1. 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商鞅,他本身是卫国人,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所以商鞅一直以来是打算在魏国效力的。可惜魏国容不下他,他只好无奈地去了秦国,最终帮助秦国强大国力。
  2. 再比如说张仪,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对秦国的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我们却忘了一点,他也是魏国人,而且是魏国贵族的后裔。魏惠王没有任用张仪,的确是他的巨大损失。
  3. 还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范睢了。范睢本来是在魏国大夫手底下做门客的,后来差点被魏国相国给杀了。无奈之下范睢只好投靠秦昭襄王。他是第一个提出远交近攻的人,可见他在战国的地位有多重要。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些决定战国未来走向的大人物,全都是从魏惠王手底下跑走的,而且全都跑到了秦国,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魏惠王时代,魏国被称之为人才输出强国,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也正是因为他没有抓住这些人才,才使得魏国由盛转衰,逐渐败落。

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为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 天天要闻

04魏惠王在位52年,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魏惠王时期是魏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时期,他到底犯了那些错误,导致了他必然走向落寞呢?首先就是不懂得任用人才,魏惠王手下这么多人才,他却一个都不懂得使用,以至于错失良机。

其次魏惠王没有听从庞涓灭秦的策略。庞涓是魏国著名的大将军,手握魏武卒雄兵。可以说当时没有谁是他的对手,他可以纵横天下,无人阻拦。

这样一位厉害的人物,他却认为弱小的秦国是魏国致命的威胁。所以他希望魏惠王能够趁着秦国内乱的时候,早点把秦国给灭了。

惠王数被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

当时秦献公刚死,秦孝公继位没多久,秦国内部一片混乱,的确是灭亡秦国的好时机。可是魏惠王却始终着眼于中原的事情,压根就没有把弱秦放在眼里,这使得魏惠王错过了一次灭亡秦国的机会。

再则魏惠王急功近利,没有听从公叔痤分秦的策略。使得魏国不仅没能够联合六国联军对付秦国,反而让魏国得罪了其余五国。

这个时候的魏惠王,一路都在犯错,这让躲在幕后一直偷偷发展的秦国心里就比较高兴了。在魏惠王时期,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最终魏国无奈只能向秦国妥协。

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为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 天天要闻

总结:魏惠王把手里一副好牌,打了个稀巴烂。

魏惠王从魏武侯手里接过江山的时候,正是魏国最强大的时候。魏惠王也打算开疆拓土,但是几乎所有策略都错了。

在西线,他没有及时消灭秦国,使得秦国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变法成功,成为西方大国。又在魏惠王手里夺回了河西五百里之地,使得秦国随时可以兵出函谷关,纵横天下。

在东线魏惠王又受制于齐国,本来打算操控齐国内政,结果手里的小诸侯国,相继被齐国吞并,魏惠王压根就不敢出声。

这个时候的魏惠王完全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不断丧失土地,又接连败给秦国和齐国两个大诸侯。同时,魏惠王为了避让秦国的威胁,不得不迁都大梁,美其名曰去中原争霸,其实是无奈之举。

声势浩大的魏武卒,在魏武侯时期是多么的荣耀,可是到了魏惠王时期,却完全丢尽了脸面。庞涓战死以后,魏武卒也基本宣告消失,再也没有人有能力训练处一支吴起当年训练出来的魏武卒了。

魏文侯治国有方,魏武侯征战有功,魏惠王为何把一手好牌打稀巴烂 - 天天要闻


猜想:魏惠王若是灭了秦国,那战国格局又会如何呢?

其实魏惠王是完全有实力灭亡秦国的,至少有两次机会。

  • 第一次是在商鞅变法之前。这个时候,如果魏惠王能够出兵秦国,那么弱小的秦国必然不是大魏国的对手。

在庞涓的建议下,魏惠王能够收缩对中原的兵力,转而集中力量对付秦国。这个时候的秦国压根就无法抵挡,秦国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盟友,所以肯定会被魏国吞并。

  • 第二次是在公叔痤建议分秦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魏惠王封锁秦国出入经商的通道,将秦国彻底封闭起来。

这样一来便是对秦国致命的打击,不用魏国出兵,三年五载过去,秦国自己就会崩溃。如果秦国敢出兵,那么魏国可以联合诸侯灭亡秦军。

一旦魏国灭了秦国,那么魏国的大后方可就一点压力都没有了。到时候魏国就只需要集中精力争霸中原。十之八九魏国能够成功,可能一统天下的重担,就落在了魏惠王手里了。

参考资料:

《史记》

《资治通鉴》

《战国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
梅国强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梅国强同志逝世

湖北中医药大学7月7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学泰斗、国医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梅国强同志因病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