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2021年09月07日22:37:05 历史 1224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定襄县河边村阎锡山故居

实际阎锡山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并不是在河边村度过。阎锡山1900年,17岁就开始跑到太原讨生活,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都督,一直到1949四月离开山西,在太原生活了40年以上,而这个阶段,是他主政山西,独揽军政大权,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那他在太原的故居究竟在哪里?从官方资料看,在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三号,有一个阎氏故居,也叫阎氏家宅。是一个有东西两座小洋楼的院子,常年绿荫覆盖,非常幽静。墙上两块铭牌,一块写着阎氏家宅,一块写着阎氏故居。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有点奇怪, 为什么不写阎锡山故居?究竟这所院子是不是阎锡山及家人的住宅。根据官方的宣传介绍,这两座小洋楼建于1916年,是阎锡山为其家属所建,但并未指出,究竟是他的那位家人居住于此。也没说清,阎锡山本人是否在这里住。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官方宣传资料

那这个小院子,究竟算不算阎锡山故居,我在南华门附近寻访了几位了解这里历史的老人,收获了一些不一样的信息。

最多的信息,来自一位姓罗的大姐,今年60岁,1978年高考大学生,丈夫是英国人,后旅居英国多年,现在回到南华门东四条一号院子居住,那里是她外公的祖宅。罗大姐的母亲生于1915年,45岁才有的她,有八个兄妹,她最小,从小听母亲讲巷子里邻居间的故事,是这条巷子变迁的见证人。

她告诉我,这条巷子原一共有五处院子,都很讲究,都有些来头。

入口第一个院子,是一个两进四合院,非常精美,不亚于隔壁小洋楼,当年还有假山喷泉。阎锡山大太太徐竹青常住,这样讲的话,这所院子应该算是阎锡山故居。可惜,在2005年被拆除,修建了现在的省作协干部宿舍楼,据说当时,还是连夜强拆的。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二进四合院原址上盖的作协干部楼

第二个院子,就是如今挂牌阎氏家宅,东西两座绿树常荫的小洋楼,它的主人叫阎速先,是阎锡山的侄子。有一种说法,阎速先是做五金生意的;还有一种说法,阎速先跟随阎锡山在军队供职。但有一个统一说法,阎速先90年代还回来过,想要讨回自己的房子。

这个院子门牌南华门东四条三号,据罗大姐说,搞错了,她们家的院子才是3号。无论从里往外,还是从外往里,他们家都在三号。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阎家老宅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阎家老宅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阎家老宅西楼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东楼


第三个院子,现在是个幼儿园,原来的主人,就是罗大姐的外公,曾静沂,解放前,曾做过阎锡山无线电台台长,某战役总指挥,后来与梁化之产生矛盾,投奔民主党派,解放后,又捐出晋华纺机股份等很多资产,这个院子得以以私产保留下来,留给了她的三个舅舅。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曾静沂老宅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曾静沂老宅

第四个院子的主人叫边庭甘(音,字不一定正确),职务好像是阎锡山的军需处长。据说当年家里很奢华,先进,厨具灶具都是在进口武器时,从德国买回来的。可惜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盖了现在的宿舍楼。

寻找阎锡山太原故居,走访南华门东四条,拜访小巷历史见证人 - 天天要闻

边庭甘老宅原址上建的宿舍

最里边的院子,也是第五个院子,主人叫贾立山,也是在军队供职,职务不详,但肯定不是等闲之辈。也在几十年前被拆除了,现在是山西省作协几幢家属楼。

短短不过百年,当年的南华门东四条早已面目全非。

谈及山西历史,阎锡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他在太原的工作生活长达40年,一定留下很多生活印记,他在太原的生活起居究竟在哪儿?他的太原故居究竟在哪里,不应该短短不足百年,就找不到了。

假若南华门东四条第一个院子,是阎锡山故居的话,那2005年拆掉它们,为自己建了宿舍楼的作协领导们,罪过就大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 天天要闻

第4538期:赐宴街小区(随笔)

山东/ 孙延宜专辑/2025年/183(随笔)2025年7月4日,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编发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条规范的赐宴街》,独立寒秋老师看到后,在我们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写的这个随笔“有道理”,然后畅谈了自己对赐宴街命名的意见,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天天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按照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共三处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单,分别是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 天天要闻

1982年长沙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发现52年前的“致润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点半,砖墙后面好像还有东西!”现场木匠小声招呼县文化馆的干部,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为一段尘封往事重见天日的开场。故居修缮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蜡纸包得严严实实、字迹依旧清晰的长信,却把所有人拉回半个世纪前的烽火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 天天要闻

94岁杨少华去世当天,上午参加剪彩眼神涣散,临终前还在拍淀粉肠广告惹争议

据北京日报,记者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处得知,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于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时安详逝世,享年93岁。据悉,就在杨少华离世当天,杨议还安排杨少华外出参加活动,为某家新店开业剪彩。从晒出的视频来看,顶着炎炎烈日,杨少华坐着轮椅亮相现场,近年来杨少华的身体状况一直惹人担忧。此次参加活动,不...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