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武乡 桥忆军民

背
景
导
入
1935年红军到达贵州时,一路上不断遭到国民党部队袭击,为了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决定采取大迂回的战略方针,将红军部分队伍向云南方向转移,吸引国民党注意,以保证红军主力部队西移的目的。
向云南转移的红军队伍经过安顺杨武乡并在杨武乡住了三天两夜。
红
军
在
杨
武
乡
由于当时信息闭塞,加之国民党的恶意抹黑,导致杨武乡的百姓对红军形象产生误解,决定一边准备组织人员躲避,以免发生意外,一边观其动静,视情况变化,决定是否进行反抗。
在民众与红军短暂相处后,发现并非如国民党所说的红毛绿眼睛、见人就杀、共产共妻、抢人财物、抓兵拉夫等。事实恰恰相反,红军每到一地,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照价赔偿,用铁的纪律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信任。

红军指挥部设在杨武大寨孙家大院
红
军
桥
的
由
来
红军经过当时的杨武乡猛邦村鱼良坝大桥时,为防止敌人的追赶,将桥面上的一些石板拆掉,并在桥的对面修筑了工事,准备利用这里有利的地形,与敌人展开战斗。但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与敌交战,修建的战斗工事,就没有发挥其作用。
后来为了纪念红军,鱼良坝桥就被老百姓们改名为“红军桥”。

红军桥
今
天
的
杨
武
乡
杨武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一栋栋别墅掩映在树林草丛中。山川、河流、农田相得益彰,汇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
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以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同时也推进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杨
武
乡
风
景
杨武乡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内有石将军小石林、响水岩、棒头岩、红军桥、安柞古城墙、普里文化等人文景观,园区森林覆盖率达53.7%,生态环境良好。种植了许多了中草药花草,现在正值春天是赏花的好季节!

杨
武
乡
美
食
安顺裹卷是贵州省的有名小吃,但你知道吗?它又被称为杨武裹卷,实际上它起源于90年代的安顺市杨武乡,算得上是安顺裹卷的鼻祖了。

杨武的野生杨梅,酸酸甜甜的,成熟时间大致在端午以后,现在市场上售卖的杨梅多是科技杨梅,想品尝野杨梅的可以在端午以后前往杨武乡采摘哟~

资料来源: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