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城的暮色格外沉重。萧何站在相国府的书房里,手中捏着一封刚送来的密信,指尖微微发颤。
信是吕后派人送来的,上面只有寥寥数语:"明日长乐宫议事,务必邀韩信同往。"
窗外秋风卷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萧何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月夜,他策马狂奔三十里,只为追回那个负气出走的年轻人。
"萧相国,您找我?"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韩信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门口,腰间还挂着当年萧何送给他的玉佩。
萧何慌忙将密信塞入袖中,强作镇定:"明日长乐宫有要事商议,你..."
"我身子不适,就不去了。"韩信咳嗽了两声,眼神却锐利如刀,"听说陈豨叛乱已平,陛下不日就要回京了。"
萧何心头一紧。他太了解这个曾经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人了,那双能看透千军万马的眼睛,此刻正洞穿着他的心思。
"这次...你一定要去。"萧何的声音有些发干,"就当是...为了我。"
韩信突然笑了,那笑容让萧何想起垓下之战前的军帐中,这个年轻人也是这样笑着,在沙盘上排兵布阵,将不可一世的项羽逼入绝境。
"好,我去。"韩信转身离去时,轻声道,"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萧相国,您说这对联写得如何?"
萧何僵在原地,直到韩信的脚步声消失在长廊尽头。
他缓缓展开袖中的密信,发现背面不知何时被韩信用指甲划出了一道裂痕。
次日清晨,长乐宫的晨钟刚刚敲响。
韩信穿着一身素袍,腰间只佩了一柄装饰用的长剑。
他在宫门前驻足,抬头望了望阴沉的天色。
"淮阴侯,请。"宫门侍卫的眼神闪烁。
韩信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入。
宫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发出沉闷的声响。
萧何已经在殿中等候多时。
他看见韩信独自一人走来,身后没有跟着一个侍卫,心头突然涌起一阵不安。
"相国今日气色不佳。"韩信在他身旁坐下,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这是我让府中大夫配的安神茶。"
萧何接过布包,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
他突然想起多年前在汉中时,韩信也是这样,常常半夜为他送来提神的茶汤。
殿外传来环佩叮当之声。
吕后在宫女簇拥下缓步而来,凤冠上的珠帘遮住了她的表情。
"淮阴侯能来,真是给足了哀家面子。"吕后的声音从珠帘后传出,带着金属般的冷意。
韩信起身行礼:"臣不敢当。"
就在他弯腰的瞬间,殿中帷帐后突然冲出数十名武士,明晃晃的刀剑直指韩信。
"皇后这是何意?"韩信直起身子,脸上竟无半分惊慌。
吕后冷笑:"有人告发你与陈豨勾结谋反!"
"证据呢?"
"要什么证据!"吕后猛地掀开珠帘,"当年你能忍受胯下之辱,今日哀家倒要看看,你还能不能忍!"
萧何突然站起身:"皇后,此事..."
"萧相国!"吕后厉声打断,"别忘了是谁让你当上这个相国的!"
韩信转头看向萧何,眼中竟带着几分怜悯:"相国不必为难。我韩信一生,最得意的不是百战百胜,而是曾经得到过您的赏识。"
他缓缓摘下腰间玉佩,轻轻放在案几上:"这物件,该物归原主了。"
武士们的刀已经架在了韩信脖子上。萧何突然扑上前去,却被侍卫死死拦住。
"韩信!"萧何老泪纵横,"我对不起你..."
韩信最后看了萧何一眼,突然仰天大笑:"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吕后一挥手,武士们将韩信拖向殿后的钟室。
不多时,一声闷响传来,接着是重物倒地的声音。
萧何瘫坐在地上,手中还攥着那个装有药茶的布包。
他忽然想起昨日韩信说的话,"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漂母救了乞食的韩信,吕后杀了功高的韩信。
而他萧何,既是韩信的伯乐,也是将他送上断头台的帮凶。
三日后,刘邦的使者带来了加封萧何为相国、增邑五千户的诏书。
满朝文武纷纷来贺,唯独一个叫召平的老者穿着丧服而来。
"相国大祸临头矣!"召平的话让满座皆惊,"陛下派五百卫士保护您?您在长安城中有什么危险需要保护?这是怀疑您啊!"
萧何如梦初醒。他立即上书辞让封赏,还将家财大半捐作军资。
刘邦果然龙颜大悦,亲笔回信嘉奖。
但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不久后,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刘邦又连发十二道诏书询问萧何在长安的动向。
年迈的萧何不得不故意强买民田,自污名节以求自保。
即便如此,刘邦回京后还是将萧何打入大牢。
当狱卒打开牢门时,萧何已经瘦得脱了形。
他赤着脚走进大殿,向刘邦请罪。
"相国何必如此?"
刘邦扶起萧何,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您为民请命要分朕的上林苑,朕不同意就是桀纣之君,您就是贤相。朕把您关起来,不过是想让百姓知道朕的过错罢了。"
萧何跪在地上,额头贴着冰冷的金砖。
他忽然想起韩信临死前的眼神,那不是仇恨,而是一种解脱。
也许那个聪明的年轻人早就看透,在这权力的游戏中,没有人能笑到最后。
离开皇宫时,萧何抬头看了看长乐宫的屋檐。
一只孤雁飞过,发出凄厉的哀鸣。秋风卷着落叶,将地上的血迹一点点掩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