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甜不甜,别只看颜色,记住这7点,一买一个准,看完别再挑错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的这句诗写出了荔枝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夏天一到,街头巷尾的荔枝摊就热闹起来了。一串串红绿相间的荔枝堆成小山,总让人垂涎欲滴,我路过时总忍不住买上两斤。相信不少人会有一个疑惑:为啥有人买的荔枝甜到心尖,有人买的却又酸又涩,甚至果肉发褐?其实挑荔枝是门技术活,我总结出一套“望闻问切”挑荔枝小方法,不敢说百分百灵验,但照着做能避开80%的坑。接下来,菜卫卫就给大家分享咱怎么从一堆荔枝里挑出“尖子生”,全是干货,可不要错过哦!

一、别只看外壳颜色,还要看品种

很多朋友挑荔枝专挑红彤彤的,结果买回家的妃子笑荔枝反而发酸。为啥?因为不同品种成熟时的颜色大不同!比如“妃子笑”即使熟透了,表皮也带着青绿色,而“桂味”成熟后是暗红色,表皮还带刺手的鳞片。那些看起来鲜红似火的荔枝,可能是人工催熟的,果肉反而软塌发腻。所以记住口诀:“妃子笑看绿,桂味认暗红,糯米糍找扁圆”,按品种挑颜色,准没错!

这里有个小窍门:对着光看果皮,要是能透出微微的光泽,说明果肉新鲜。要是果皮暗沉发灰,像蒙了层灰一样,大概率放久了,果肉可能已经开始变味。还要注意看果皮有没有小黑点或裂口,有小黑点的可能被虫蛀过,裂口的容易进虫子或细菌,都别选。

二、再摸手感,捏一捏

挑荔枝时别不好意思下手,轻轻捏一捏很关键。记住三个字:弹、实、润。轻轻捏一下荔枝,手感就像挑西瓜:太硬?多半是没熟透的“愣头青”,果肉涩口。太软?可能是熟过头或变质了,汁水早流失了。真正的好荔枝,果壳紧绷带弹性,像刚充气的小气球,轻轻一按能回弹。老果农还教了一招:捏完再摸果壳的“钉”(鳞片)。鳞片大而规则、分布稀疏的,果肉更饱满。鳞片密集细小的,多半未成熟。

还有个细节:捏住果柄轻轻提起来,要是果柄和果实连接紧实,不容易掉下来,说明采摘时间不长,比较新鲜。要是轻轻一提就掉柄,甚至果柄已经干枯,那可能放了好几天,水分流失严重。

三、看看果柄和果蒂

有没有发现有些荔枝果柄周围有小黑点?这可不是脏东西,可能是“虫眼”!荔枝蝽象、蛀蒂虫这些小虫子,最爱从果柄和果实连接处钻进去啃果肉。在挑选的时候要把果柄周围的果皮翻起来看看,要是看到有小孔或褐色痕迹,果断放下。如果果柄周围干净,果皮颜色均匀,说明这颗荔枝“出身清白”,更值得买。

果柄的颜色也能看出新鲜度。新鲜的果柄是翠绿色的,和果实连接处紧实无缝隙,轻轻一拽不会松动。如果果柄发黄、发黑,或者连接处有深灰色汁液渗出,这荔枝八成是“库存货”,放了好几天了。再看果蒂(荔枝底部的凹陷处),颜色洁白、边缘清晰的才是刚摘的。

四、闻闻气味

凑近荔枝深吸一口气,新鲜的荔枝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像晒干的桂圆肉混着点草木香,闻着就让人觉得清爽。要是闻到酒味、酸味甚至刺鼻的化学味,直接pass!这说明荔枝已经变质了。尤其是超市里包装好的荔枝,如果袋子里有积液,打开一闻有怪味,千万别图便宜买,十有八九里头烂了一半。这里有个冷知识:妃子笑荔枝自带桂花香,糯米糍则有淡淡的糯米甜香,通过气味甚至能辨别品种。

五、看个头和形状

别以为越大越好!同一品种里,个头均匀、形状圆润的荔枝往往果肉厚、核小。比如糯米糍荔枝扁圆如心形,果核细如米粒。而尖头荔枝(尤其头部细长的那种)多半是“大核选手”,果肉薄得像纸。再教一招:对着光看果壳,缝合线(中间那条纹路)越明显,甜度越高。

六、不同品种上市时间不同

妃子笑:最早熟,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上市,这时候别的荔枝还没大批量上市,喜欢尝鲜的可以选,但 可能要多花点钱。

白糖罂:和妃子笑差不多时间上市,甜度比妃子笑高,果肉更软一些,适合喜欢甜口的人。

桂味、糯米糍:6月下旬到7月上旬是旺季,这俩是荔枝里的“优等生”,甜度高、果肉细腻,尤其是桂味,带着独特的清香,资深吃货必选。

黑叶荔:7月中下旬上市,果肉中等甜度,胜在价格实惠,适合用来做荔枝罐头或酿荔枝酒

七、荔枝上午买比下午好

买荔枝的时间也有讲究,农贸市场或水果店一般早上进货,这时候的荔枝刚到货,新鲜度最高。下午或晚上去买,可能剩下的都是挑剩下的,或者在货架上晒了一天,水分流失不少。尤其是露天摆摊的,大太阳底下晒几个小时,荔枝表皮容易脱水变干,果肉也会失去脆嫩感。

如果是在超市买预包装荔枝,注意看包装日期,尽量选当天或前一天包装的,同时看看包装袋上有没有透气孔,密闭包装的荔枝容易捂出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