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这个行为是整个地球生物种类的共同特点。到了咱们这里,那不光是吃,还得追求吃得好、味道好。
正因如此,“美食”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停留在享受美食的阶段,有些人则是将之升华到了“一号任务”的层面。
他们甚至认为,人生苦短,得此饕餮一餐,才算对得起当初下凡。
苏轼在《老饕赋》中介绍了自己最爱的几种美食: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以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今天,咱们继续跟着坡叔一起学做美食,深入研究他的自创独家菜谱秘笈!
作为美食家,苏轼不仅了解食材,也很注重食材的烹饪方法。
秋天是吃蟹的最佳时节。苏轼对螃蟹的烹饪方法别有见解,只选择霜降前的螃蟹,将清洗干净的螃蟹放到笼屉中,撒上一些酒,待蟹肉略微有些生的时候取出,便能提取出细嫩鲜美又带有酒香的蟹肉。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当时的中国,除岭南地区以外的人想要吃到荔枝那可是一件难事。而苏大学士到了岭南那可是没有一点被贬谪的觉悟,反而觉得来到了天堂,可以享受和开发更多式样的美食了。
见到荔枝后,那更是定力全无,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荔枝诗”: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有了荔枝,其他水果当然也难逃尊口。
《浣溪沙·咏橘》
【宋】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
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光吃水果也不成,还得开点荤。
苏轼开始想念羊肉的味道了,但人烟稀少的惠州,羊肉比京城的还贵,可咋整呢?
哎,没羊肉,羊骨头羊下水什么的也不错嘛。
于是咱们的苏大学士跑去杀羊的摊子蹲守,等杀完羊就把没人要的羊脊骨捡回来,用水煮透,淋上一点烧酒,再放点盐烤熟,香飘十里。于是,一项新的美食诞生了,“东坡羊蝎子”正式上线!
爱吃爱写诗的苏轼,在历经种种磨难波折之后,仍然保有一颗纯正的初心和享受当下生活的志趣。这种心境是大多数人没有的,就连苏轼本人也颇有闲心地以诗自嘲: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