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某社交平台被认证为“武当山”的账号诈骗,该账号引导消费者做法事。当地有关部门回应大河报《看见》记者称,该账号非官方设置,系私企注册,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认证为“武当山”的蓝v账号被指诈骗
背后公司注册实缴仅500元
据该网友描述,今年3月,其在某社交平台认证为“武当山”的账号商铺中,购买了一个吊坠饰品,随后商家私信添加了消费者微信,并引导消费者做法事,花费3700多元。不久,消费者得知,武当山上根本没有商家所述的道观和道士。
上述网友告诉大河报记者,他在商铺购买前曾查看账号信息,显示认证为“十堰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记者注意到,目前该账户认证已更改为一家名为“湖北武当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私企。
天眼查app显示,湖北武当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一家从事商务服务的企业,法人为黄嘉树。企业注册资本约1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约539元人民币,无员工参保记录。

官方回应: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调查
7月10日下午,大河报《看见》记者联系到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群众举报,网友反映的涉事账号非官方设置,目前市场监管局正在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工作人员称,该公司可能存在关于商标上的一些侵权问题,以及不具备官方资质,却抢注了武当山名字等情况。“可能还涉及利用种宗教进行网上诈骗,我们建议游客和消费者,向我们当地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管局报案。”
关于网友提及此前账号认证信息为国企,后变成私企。工作人员回应称,此前当地国企曾和该公司签署过战略合作,进行文化旅游推广。此后该公司频繁被举报,今年年初,已与其终止合作,解约。
据介绍,解约后,湖北武当山品牌有限管理有限公司仍未停止以武当山名义进行的商业行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正在调查处置。
记者获取到一份2025年2月23日十堰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解除合作关系的函》。该函显示,十堰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曾与湖北武当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于2024年9月1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武当文化推广、文创产品体系打造、十堰旅游商品开发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
因在合作中出现网络舆情及业务发展方向调整,双方协商后决定解除合作关系。要求湖北武当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以“十堰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名义开展任何宣传及商业活动。

涉事账号仍在以“武当山官方旗舰店”名义直播带货
记者查询发现,曾有媒体报道,网络上有多个有关“武当山”的账号,通过直播间和店铺页面销售手串、发财壁纸等产品,直播间顶部显示“武当山道协监制”。顾客添加店铺提供的微信号后,对方称可以做法事化太岁,从1888元~5888元不等。部分直播间还宣称可以办理武当山的皈依证。
2024年12月,武当山道教协会发声明称,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协会从未参与或主导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也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以该会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也从未授权任何单位、个人和平台办理皈依证。

据法治网今年1月报道,直播间里,一些主播自称是出家人、修行人,甚至大师,或者是出家人的徒弟,但当被问及细节时,主播便推脱不方便回答。但在私信里,会给网友发一些涉及“祝福”的内容信息。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商家和个人,为迎合少数人求财、求健康等的急切心理,先是把自己包装成富有神奇色彩的修行人,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炒作,待时机成熟后,就通过所谓“祝福”,或打着某个著名寺观、景区的名义,在网络上推销产品。而实际上,其所宣称的并不存在,只是作为推销产品的噱头。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律师建议,商家应按照《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从事直播活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依法查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行为。直播平台和电商平台也需尽到审查义务,建立信息审查和举报机制,及时封禁违规账号,共同打造清朗互联网空间。
7月10日下午,大河报记者查询发现,上述武当山账号仍在使用“武当山”id以官方旗舰店名义进行直播带货,销售武当山相关文创产品。
(新闻报料请私信微信公众号“大河看见”)
来 源: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杨光
编 辑:王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