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夹带疑似带血创可贴的
来伊份蜜枣粽
暴露出代工模式下的
品控与信任危机

当代工模式
成为快消品行业的普遍选择
品牌方与生产方之间的
责任链条如何拧紧
成为整个行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大品牌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产品代工问题引争议
5月10日,有消费者连发两条视频,投诉在来伊份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该消费者称:“买它就是因为是大品牌”。

消费者发布视频截图
5月12日凌晨
来伊份在官网发布回应
消费者因食用存有异物的蜜枣粽而出现的身体问题,由此产生的检查、治疗费用,公司全额承担。公司已对本批次(2025年04月02日)蜜枣粽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消费者也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5月12日,记者就如何监管代工企业产品质量,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等问题向来伊份提出采访要求,来伊份工作人员将公开的情况说明发给记者,但未就上述问题予以回复。
代工厂品控管理
亟待加强
代工模式
是否是消费品行业的常见选择?
餐宝典研究院院长、餐饮分析师汪洪栋认为,代工模式在快消品行业较为常见,代工链条已完善,只要标准设置合理,产品质量就能保证。企业选择代工的原因包括:部分企业面临临时产能紧张;拓展全国市场时产能跟不上;新兴或小品牌刚进入市场,为降低风险采用代工模式。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快消品行业生产与营销分离的代工模式非常常见,品牌方把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推广,实现轻资产运作;生产商把精力放在生产管理上,为多个品牌方服务,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品牌来说,加强代工模式的品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代工模式工厂的筛选应进行动态的评估,从原材料到整个生产、仓储、销售环节都需要进行品控和管理。
完善代工监管模式
消除信任危机
汪洪栋认为,当品牌形成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即渠道、客户都很稳定,每年也能带来稳定规模的收入后,自建工厂会使企业对供应链的把控更强一些。

(授权图片)
随着企业发展进入不同阶段
代工模式也会存在潜在的风险
破解代工存在的风险
及消费者信任危机
最关键的是重塑代工监管模式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品牌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监管。例如,可以要求代工厂在原料仓、分装线等关键节点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品牌方品控人员可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设备停机时长等数据;或引入区块链存证,代工厂每批次产品质检测报告、生产线清洁记录均上链不可篡改。“这些数据不仅能降低品控风险,还能成为应对消费者质疑的证据。”
文志宏表示,多次食品安全事件或对品牌信誉造成损害。除了给受到影响的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代工厂及整个生产、销售全链路的品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才能避免“屡错屡犯”。
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认为,代工模式被质疑根源可能在于供应链管理漏洞与质量把控不严。高承飞表示,以来伊份“蜜枣粽事件”为例,凸显了其在质量监控体系上的薄弱。对品牌而言,短期影响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信任度下降。长期来看,若不能迅速妥善解决,会加速市场份额流失,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品牌生态,品牌形象的修复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时间成本。”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王小月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