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是去了河南才知道——别看杜康酒名气大,号称“中华酒源”,可本地人请客压根不怎么喝它!以前去河南出差,最怕的就是被当地老朋友拉去喝酒。不是不想聚,是真的怕喝趴下!
每次饭局刚开始,凉菜还没上齐,我就已经分不清南北了。要论喝酒的狠劲儿和豪气,我真觉得河南人排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在河南喝了好几次酒,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河南人喝酒特别包容,啥香型都能接受,浓香、清香、酱香都行,只要顺口、不上头,谁还管你是什么牌子?
要说河南最有名的白酒,大家第一个想到肯定是杜康酒,毕竟这可是传说中酿酒鼻祖杜康亲手酿造的,历史能追溯到几千年前。
但有意思的是,我在河南饭局上基本没遇到过杜康。为啥?
一是早些年商标打得一塌糊涂,品牌形象伤了不少;二是河南本身就是白酒消费大省,各大品牌都抢着进,竞争太激烈,现在杜康的品质跟市面上一些好酒比起来,确实没啥优势。
现在河南人请客吃饭,根本不会选杜康,反而更爱喝这5款“听起来没啥名气、喝起来真带劲”的本地或高性价比白酒。
别看这些酒不出圈,但在河南人的饭桌上,那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1、彩陶坊 地利款
说实话,在全国范围内,仰韶彩陶坊这名字可能不如杜康响亮,但在河南本地,它的人气和口碑可比杜康高多了。
这款酒是“陶香型”的,说白了就是一种介于浓香和清香之间的独特风味,不冲不烈,喝起来特别顺口,接受度很高。而且它的设计挺有意思,一瓶酒其实是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70度的高度酒头,另一部分是46度的中段酒身,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己调配着喝,想浓就浓,想淡就淡,挺有意思。
我第一次喝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感觉这酒清爽又不失劲道,喝完还特意带了几瓶回老家。为啥?因为网上价格有点小贵,在河南本地买才真划算!
2、国康1935
这几年酱香酒在河南卖得特别火,这款1935就是饭局上经常能见到的一款,虽然在外面名气不大,知道的人不多,但它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由茅台老一代的工程师,大师范应华亲手调出来的。
从香气上来说,它的“茅味儿”很浓郁,开瓶那股酱香味挺清新、往上飘的那种,跟飞天茅台有点像。不过入口之后差别就出来了,没有那么冲,比较柔和,也不辣嗓子。对我这种以前习惯喝浓香酒的人来说,喝这款酱香不会觉得难适应,反而越喝越顺。要是你正打算从浓香转酱香,这款酒是个不错的入门选择。
很让我喜欢的一点是——它不上头!
哪怕那天多喝了两杯,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去上班,完全不影响状态。所以每次我去河南出差,只要喝酒,基本都点它,好喝还不耽误事儿!
3、赊店元青花
现在整个河南白酒市场都不算太热闹,很多本地酒都快被人忘了。但好在还有彩陶坊和赊店老酒这两款“中流砥柱”,撑起了豫酒的一片天。
在赊店的产品线里,“元青花”算是它家的高端系列了,不过价格并不高,性价比挺不错。很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包装——走的是传统青花瓷路线,瓶身一看就很有韵味,摆在酒柜里特别有感觉,有种“低调中的高级感”。
不光长得好看,喝起来也挺让人惊喜。口感干净清爽,酒体比较饱满,入口柔顺,尾段还带点甜味,整体挺顺口的,不冲不辣,适合慢慢品。
不过说实话,这款酒在河南也不是哪儿都能见到。主要集中在豫南一带,比如南阳、信阳这些地方卖得比较多,越往北就越难见到了,有点像“地域限定款”。
4、国字宋河
去河南之前,我对宋河的印象还停留在那句广告词:“东北西走,喝宋河好酒。”那时候也只喝过它家的宋河粮液。
后来听河南本地朋友说才知道,这酒以前可火了,可惜后来被辅仁药业收购之后,经营出了点问题,还拿酒厂还账,到现在都还有不少债务包袱,难怪这些年有点沉寂。
我这次喝的是国字宋河,整体感觉还是挺不错的。香味挺冲鼻子的,比较张扬,也比较干净,就是口感上稍微差点意思,酒体没那么饱满,喝着有点轻。不过总体来说,这酒还是挺有诚意的,喝得出来是认真在做。
5、青花20(汾酒)
河南和山西挨得近,自然也就沾上了爱喝清香型白酒的“光”。所以在河南饭局上,经常能见到汾酒的身影,从便宜的玻汾到高端的青花系列,卖得都不错。
这款青花20就是汾酒里的中高端代表,主打一个“清而不淡、香而不艳”,喝起来真的是那种典型的清香风格,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酒精味儿也不重,说明勾调水平确实在线。不过我个人可能不太适应清香型,喝完觉得这酒虽然品质不错,但我有点“无福消受”。尤其是喝完再吹吹风,整个人就有点飘了,后劲真不小!
总的来说,我在河南喝过的这几款酒——
不管是酱香、清香,还是陶香、浓香,几乎没有踩雷的。
河南人喝酒是真的讲究,不仅会挑、会喝,还能把各种香型玩出花样来。一句话总结:不是酒不行,是你不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