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义乌大枣加工而成的义乌南枣,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义乌枣加工技艺”已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心乐”南蜜枣生产基地负责人骆红卫也是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枣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骆红卫介绍,南枣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从选料到制作都很有讲究,全程手工操作。南枣的加工工艺有两种,即原红制法和烫红制法,他们目前一般采用烫红制法。
南枣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前前后后需要5天5夜时间,几十道工序,经过选料、洗枣、烫红、晒红、煮枣、焙烘、晒枣、再烘……才能制作出成品南枣。
什么叫“烫红”?只见骆红卫将选好的义乌大枣倒入锅中,枣果在开水中打个“筋斗”,然后马上取出倒入竹箩,这样经过“烫红”的枣果,在半小时后颜色由青绿变成黄白。“这一步,关键是沸水中先要加一勺冷水,再放入鲜枣,保持枣的新鲜度。”
晒红时,如果气温在30度以下,需经过一天的暴晒,使枣果由黄白变得干软深红,果皮中的花青素在高温下成功进行了转化。如果气温在30度以上,一般三四个小时即可。煮枣时,需要将枣煮至三成熟后密封保温,半小时后,半成品的南枣透出诱人的枣红。
“烘和晒,是南枣成形最繁琐的工序。”骆红卫边说边带记者进入烘房,只见10余张“烘床”一字排开,“烘床”上铺满了南枣半成品。骆红卫和工人们一边将煮过的枣子搬运到作坊内晾干,一边将晾晒完成的枣子搬运到“烘床”上烘烤。
“烘晒需先后循环五至六次,且火候和日晒时间根据枣果的成形程度,随时改变。”经过“烘床”的烘烤后,晒场上都铺满了大红或紫红色的南枣半成品。南枣半成品需要在太阳底下晒制多日。为了使枣子受热均匀,骆红卫和工人们需要时不时地用竹耙子翻晒,黝黑的肤色,见证了他们的辛苦。
“日食三粒枣,一生不易老”
这句谚语说的
就是“义乌南枣”
正宗的义乌南枣
色泽乌红,枣肉丰厚,味道甘甜
既是滋补珍品,又是处方佳药
“眼下正是义乌大枣成熟收获的季节,收获的大枣大部分被加工成蜜枣或南枣。我们从8月底开始加工,估计加工到10月底。每天生产南枣2500公斤左右,一部分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一部分销往省内、广东、福建等地。”骆红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