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2021年09月07日21:56:09 财经 1859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打压中国,美国不惜自爆家丑,不计长远利益和名声。”这是笔者近年来去世界各地讲“一带一路”话题时,许多友好国家的友好人士发出的感慨。

最近因为宁波港一度因疫情停摆,引发全球航运业震动,美国媒体、智库大肆炒作全球供应链过于依赖中国的风险,并借机攻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宣称“中国在60多个国家投资港口,‘兵不血刃’控制全球战略咽喉”。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这番言论的背景是,中国不仅在本土拥有世界十大港口中的7个,而且已在至少60多个国家有中国国企投资,兴建、援建或租赁的港口。港口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全球贸易80%通过海运完成,而港口是海运的节点。

本质上,美国是典型的海上霸主。全球贸易航线基本被美国联盟体系控制。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且不是美国的盟友,不受美国控制,所以让美国很不爽;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投资、收购、入股世界重要港口,让美国有些焦虑。

美国的逻辑是:我这么想的,你也会这么想;我这么做过,你也会这么做。

美国为何对港口如此敏感?美国是靠海洋成就了霸权,控制战略通道,商业港口被认为具有军用和民用的双重性,因而担心它们被升级用于军事目的。

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扩张”最终有可能使其有能力在所控港口附近海域限制美国海军的活动。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显然,核心不是中国投资港口有什么安全问题——美国关心的不是这些国家的安全问题,而是美国的霸权安全。美国控制这些港口和战略通道安全的能力可能受到冲击。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话说回来,决定港口如何使用的是所在国家,而非中国。为什么140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什么那么多国外港口的发展都选择与中国合作?

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而美国推崇的私人资本是没有兴趣的,甚至美国内基础设施都老化了而得不到修缮。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政局变化、投资环境本来不好,存在一定的风险,国际资本更不愿去投资,这就产生了“亚投行效应”。

概括来说,西方国家投资的都是高收益项目,最初他们怕苦怕累怕有风险,如今中国做起来了,他们就各种羡慕嫉妒恨。何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经验是认同的,比如要致富先修路。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而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一些国家发展普遍面临的瓶颈,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

这在客观上打破了原来殖民剥削、美国霸权的体系,助力沿线国家命运自主而非依附美西方。

为了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在今年6月的G7峰会上抛出B3W计划,声称也要搞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建设跟当今的美国存在三种不匹配:

首先,是时间上不匹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设施投资的周期长,而美国的政治周期是四年一大选,两年一中期选举,州政府也如此。之所以很少去考虑到长远的投资,是因为政客的政绩出不来,利润考核又是每年私人资本公司的惯例。

为资本逐利的短视政治经济逻辑,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局面。

其次,是空间上不协调。分而治之、地缘政治,这是美国常用伎俩。而“一带一路”的逻辑是互联互通,美国故此反对。

反过来,人类进入万物互联、互联互通时代,“一带一路”推崇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第三,是性质上对立:公—私、控制—反控制。美国习惯搞双重标准,有我主导的和我控制的两套体系,一套是给你用的,另外一套是我掌握的。“只有这样,你才是安全的,因为我能掌握你的安全”。

为了反对“一带一路”,美国又咬上中国的这块地方 - 天天要闻

基础设施是造福于广大民众的,追求公平正义。所以“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国内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外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分享,客观上挑战了美西方的传统模式。

港口是为发展当地制造业和扩大贸易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参与和帮助一些国家的港口建设项目,主要是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全球化的努力。

这是中国一再强调的,“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但美西方却在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以所谓的“民主同盟”,打造新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污蔑“一带一路”,企图将中国作为全球化受阻的“替罪羊”。

其实,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更需要全球货物贸易的通畅,保证经济发展。美国无力、无意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也不许中国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反,我们更愿意看到美国放弃排他性思维,与中国一起服务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来源:环时深度观察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美债“灰犀牛”狂奔 - 天天要闻

美债“灰犀牛”狂奔

“政府不是问题的答案;政府正是问题所在。”1981年1月20日,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就职演说中发出灵魂拷问,最终在美国一语成谶。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短短四十年后
大涨!重返3400 - 天天要闻

大涨!重返3400

经历了4月7日的大幅调整后,5月14日午后A股再次出现异动拉升走势,其中,上证指数重返3400点上方,逼近今年3月19日的阶段性反弹高点3439.05点。
94岁巴菲特透露“交棒”原因,令人伤怀 - 天天要闻

94岁巴菲特透露“交棒”原因,令人伤怀

94岁的投资界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近日宣布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首席执行官,坦言身体机能衰退是促使他交棒的核心原因。这位执掌公司六十载的“奥马哈先知”,在2025年5月年度股东会上突然宣布退休决定,引发金融界震动。随着长期培养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即将于2026年接任,全球市值最高的投资集团迎来历史性转折。2025...
4月SUV销量分析:有翻倍 有腰斩 大部分跌 - 天天要闻

4月SUV销量分析:有翻倍 有腰斩 大部分跌

2025年4月SUV销量榜,比起谁上榜,更该看谁涨谁跌。榜单不是成绩单,是一场场战役的战报。从Model Y的“悬崖式下滑”到问界M9的“重启加速”,从CS75 PLUS的“内斗掉队”到博越的“油车反杀”,这其中每一次波动都不是巧合,而是市场环境、产品节奏、供应链甚至内部战略交织的结果。先看Model Y,3月还稳坐冠军宝座,4月直...
部分工厂停产员工投诉,娃哈哈回应:调整优化产销布局,是向内改革的短期阵痛 - 天天要闻

部分工厂停产员工投诉,娃哈哈回应:调整优化产销布局,是向内改革的短期阵痛

据红星资本局5月15日消息,15日,陕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两位一线生产员工告诉记者,车间从2月16日开始停产,收入有所缩减,但多次与公司沟通目前仍未达成一致。对此,娃哈哈回应称,停工停产与调整优化产销布局结构有关。最近出现的员工劳动合同转签、投诉等一系列现象,是公司向内合规化改革和管理优化所带来的短期阵痛。...
安聪慧回应极氪4月销量波动:在管理层预期中,年目标不调整|明镜pro - 天天要闻

安聪慧回应极氪4月销量波动:在管理层预期中,年目标不调整|明镜pro

“4月份大家看到销量是表现不是很好,或者说大家感觉有点失望,但我可以明确地说,这是在我们公司管理层的整个预期和预测的范围之内。”5月15日,极氪汽车集团CEO安聪慧在一季度财报沟通电话会议上,针对该公司4月销量作出上述回应。在今年4月,极氪集团发布4月销量41,316辆,同比增长18.7%。其中,旗下极氪品牌4月销量13,...
每天车闻:吉利与极氪合并后人事任命敲定 - 天天要闻

每天车闻:吉利与极氪合并后人事任命敲定

【懂车之道 产业】我们来盘点一下2025年5月15日,汽车圈都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件。汽车事件一:通用汽车回应进口车业务解散消息5月15日,通用汽车官方针对通用进口车业务解散消息做回复,其表示:“道朗格是通用汽车用于引进标志性产品的高端进口车
发布场景创新清单、签约16家企业 成都市新津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发布场景创新清单、签约16家企业 成都市新津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每经编辑:赵博渊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成都市新津区提供5月14日,成都市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天府农博园举行,全球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著名经济学家、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以及来自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商(协)会等近500位嘉宾和行...
资金轮动明显,黄金与比特币呈现 “零和博弈” - 天天要闻

资金轮动明显,黄金与比特币呈现 “零和博弈”

摩根大通指出,随着“去美元化交易”陷入停滞,黄金与比特币之间呈现“零和博弈”的局面。4月22日以来,金价在达到3500美元的峰值后已下跌近8%,而比特币价格同期上涨18%。这种反差也反映在资金流动上。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指出,过去三周,黄金ETF出现资金流出,而比特币和加密货币ETF则吸引资金流入。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