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广东揭阳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完成72小时连续投料运行,宣布试产成功。这标志着全球首个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为废塑料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产业化路径。
当日下午,广东省新闻办在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项目突破性成果。
“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是我们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要求的具体举措。”揭阳市委副书记、揭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绍乐在会上表示。

发布会现场
“一步法”工艺颠覆传统
“广东东粤化学20万吨项目的技术突破,最核心的颠覆性创新在于——我们首创了‘一步法’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功表示,不同于市场上通用的“先热解制油、再加工成化工原料”的两步法流程,该项目的技术无需对各类低值混合废塑料进行复杂分选,直接就能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大大降低了塑料的分选成本,且产品收率高达92%以上。
“打个比方,以前酿酒需要先煮粮食,再进行发酵,如今可以直接把粮食进行发酵啦!”张新功表示,该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壁垒高、增效潜力高、三废排放少等突出优点。
如何放大技术优势,让更多城市、更多企业享受首创技术红利?
张新功表示,技术研发成功后,产业化规划为从示范项目实现到全国产业基地的进阶。落地路径分两步走:短期以20万吨/年示范项目为核心,目前已试生产成功,正聚焦装置稳定运行与技术标准固化,形成可复制的模板;接下来,将推进300万吨/年规模的产业基地建设,目标是打造全球首个废塑料绿色循环产业基地,并联动化工园区构建千亿级高端化工新材料集群,让“废塑料变资源”的模式实现全国辐射。
除了科技含量高、增效潜力高等特点之外,该项目技术还打通了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破题之路。
当前,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处副处长简威介绍,项目聚焦低值废塑料,打造了“回收网络—高效分拣—绿色物流—裂解循环—化工原料”的完整闭环,填补了治理技术空白,该项目已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产品率高达95%。

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化工教指委委员杨朝合介绍,未来,若年处理5000万吨废塑料,可替代1亿~1.5亿吨原油,约占我国年原油进口量的2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在全生命周期减少因垃圾焚烧和化石能源生产基础化工原料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减碳效果突出,以年处理5000万吨废塑料为例,相当于减少约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四新”项目“三年工程一年干成”
东粤化学项目成功经验的核心密码,还在于政府效能与市场活力的深度耦合。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面对高精尖技术落地的复杂挑战,揭阳市以“尽全力引进、尽全力服务”的决心,将“百千万工程”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揭阳市委市政府统筹资源、破除壁垒,各部门协同作战、并联推进,最终实现“三年工程一年做成”的效率奇迹。
记者获悉,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四新”融合创新的典型项目,该项目自立项以来就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揭阳市将该项目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标杆项目、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建设的“灯塔”和“窗口”,探索实施一系列创造性的服务举措,成功推动项目建设“三年工程一年干成”。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接下来,省工信厅将继续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店小二”,发挥东粤化学项目的示范效应,支持揭阳以广东石化、东粤化学等重点项目为牵引,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延链补链强链,高水平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和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
文|曾柯权 陈锴跃 许志鹏
图|记者 邓鼎园 王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