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边缘叁:以亲情之名,换取灰色的暴利

2021年09月01日22:52:10 情感 1341

本文为真实采访记录,为保障叙述者隐私,本文所有名字均为化名。


失约

她用手指捋捋额角的头发,把目光从发着荧光的手机屏幕上缓缓移开。

“机票倒不贵,可惜真的没时间。”这是见到她,她说的第一句话,听得出言辞里有感慨,也有遗憾。

她翻着相册里父母的照片给我看。她的父母看起来敦厚老实,皮肤因为长期的日晒已经成了古铜色。她说,照片是在老家拍的,照片背景里的农具是陪伴了父母大半辈子的伙计。

她笑着说,她的父母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了解土地就像了解她一样。

她翻着相册,每翻到一张照片就能准确地说出拍照的时间。这些照片都是她两年前回家时拍的。

我问她,父母现在可好?她回答说,一切都很好。

她笑笑告诉我,她没有父母现在的照片,也不知道她们是不是更老了。

我问他:“平时你们没打个视频聊聊吗?”

她还是报以习惯性地微笑,轻声细语地说:“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教了他们很久还是不会。我们那里年轻人都出去了,老人们也没谁好好静下心来教他们。”

隐秘的边缘叁:以亲情之名,换取灰色的暴利 - 天天要闻

我们的对话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她先打破了平静。

“上次回家都是两年前了,我答应他们,经常回去看他们,后来总是各种事情,忙得晕头转向,回家的事一拖再拖。”她讲述关于回家时,落寞挂在脸上,话锋一转又问我:“你呢,多久没回家了。”

我不忍心告诉她我家很近。我脑海里想着,她此刻需要的是一致,而不是差距。我跟她说,我也快两年没回家了,挺忙,琐事缠身。她点点头跟我讲,还是要多回家看看,日子越来越少了。


与素昧平生的老人打一场拉锯战

她没跟我讲太多关于她那些“隐秘的故事“,只是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上一段时间班,和她一起上一段时间班,什么都清楚了。

我应了她的邀请,按流程交了简历,经过了面试,顺利进入了她的小组。

上班第一周就是冗长而无趣的培训,主讲人是她和另一个男人,她讲销售技巧,那个男人讲产品。

公司是卖保健品的,自称博士的男人在台上讲着公司的研究成果,声称能为老人带来健康,能治疗老人的各种慢性病,只要坚持吃他们的产品,癌症也能康复。

培训间隙时,和她在楼道里吸烟。她把烟深吸进肺里,然后缓缓从鼻腔里呼出来。她说,她挺羡慕我的,靠采访别人,靠写文字就能生活。

她又深吸一口烟,然后把烟蒂狠狠用脚左右碾着。她提醒我,这里都是一帮骗子,连她也是,谁也别信。

培训结束,我们按组开始进入正式工作。我们的工作目标很简单,就是把保健品卖给老人,卖得越多,提成也越多。

她成了我师傅,领着我去拜访她的客户。路上,她开始细细给我讲拜访客户的信息。

我们这次拜访的客户是一个七十一岁的老人,在中学教了一辈子书。老人有一个女儿,女儿在外地一个知名互联网大厂工作,一年回来看她两三次,每周她们会打一次电话,每个月她女儿会给她一些钱。

在她的描述里,这个老人是一个优质“客户“。子女给钱的频次比较高,工作在异地,工作繁忙,老人自己的养老金在当地也算中等偏上的水平。这样的老人有消费能力,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缺乏子女陪伴,最好下手。

隐秘的边缘叁:以亲情之名,换取灰色的暴利 - 天天要闻

到老人家里时,老人刚买菜回来。我惊讶于她竟然把老人的生活作息掌握得如此透彻,她只是笑笑告诉我,这是基本的能力。

老人买了不少菜,嘴里念叨着:“知道你今天要来,我特意买了鱼,我闺女跟你差不多大,也喜欢吃鱼。

她跟老人介绍着我,说今天特意带我来,是想着帮老人把好多家务活做了。像擦窗户这些事,还是要男孩子做才好。

老人在厨房里开始准备午饭,她在老人身边给老人打着下手,家长里短地聊着,我挨扇挨扇用湿毛巾把窗户擦了一遍。

饭间,老人一口一个闺女地叫着她,不停给她夹菜,她也一口一个妈地叫着。

吃完饭,我去洗碗,她拉着老人的手坐下,关切着老人的身体。拿着老人的体检单,一条一条地看,一条一条地给老人讲解。她哪里看得懂体检单,都是早就背熟的台词而已。

临走时,她提醒老人,最近公司搞活动,可以买一点屯上,反正都要吃的,现在买划算。

回公司的路上,我问她,这就完了?

她跟我说,完了。

果然,没过两天,微信群里传来了她开单的信息。一个组的同事发着鼓掌和礼炮的表情,公司的大群里各级领导和同事也不停复制粘贴着恭喜她开单的贺词。

老人买了2万元的保健品,她拿到了50%的佣金。

“这钱你拿着,辛苦费。”她没再多说什么,微信给我转了两千元钱。

隐秘的边缘叁:以亲情之名,换取灰色的暴利 - 天天要闻


洗礼

在她工作的保健品公司卧底两个月,我赚了四万多元的提成,见了一百多个形形色色的老人。她说,干这个行业,就是要把素昧平生的老人当作家人,甚至比家人更亲。

她用她的时间和精力填补老人对子女的思念,也填补子女对老人的陪伴。

她说,她经常想,如果回家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

每当她跟父母打电话时,那些老人的影子就在她面前晃来晃去,时间长了,她自己都分不清嘴里叫的“爸”“妈”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后来看她朋友圈,她回家了,回去操办母亲的葬礼。

她说,母亲的葬礼在她们贫困的山村里办的算是风风光光。遗憾的是,她母亲临走也没见到她。

办完母亲的葬礼,她把父亲接到这座城市里和她一起,但没多久,保健品公司被市场监督管理机关依法查处,涉案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她也在其中。

再跟她见面时,我是她的辩护人。

会见时,她认罪态度诚恳,表示自己愿意依法承担责任。更多的是,她委托我经常去看看她父亲。再会见时,我把她父亲给她录的视频带给她看,视频里她父亲说:“有哪些老人被她骗过,她去找他们,倾家荡产赔钱给他们,让他们写联名信请求法律原谅她”。

她看完视频,手捂着脸,眼泪从手指缝里流出来,顺着手臂,流进衣袖里。

而那四万多元的提成,还有他的律师费,我以她骗取的赃款为名义,交给了公安机关。

最终,鉴于她认罪态度良好,主动退回赃款,且不是保健品诈骗机构的主要骨干成员,给了她缓刑。

我和他父亲接到她时,她扑通一声,跪在他父亲脚下。

情感分类资讯推荐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 天天要闻

我对朋友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看到身边朋友在消费时斤斤计较,买瓶水都要货比三家,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丝不屑,觉得他们太“小家子气”,而自己似乎在消费上要更豁达、更有格局?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对他人吝啬消费观的鄙视,背后可能藏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 天天要闻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顾家人、还债60万元:我不能让他背负着失信的骂名离开

4月11日湖南衡阳县金兰镇金家村曾家组来了一位时髦的90后美女沿途不断有乡亲与她打招呼只见她熟门熟路地走进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礼品,并掏出300元钱然后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乐融融……▲王婷与曾志的伯父。这位90后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儿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儿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 天天要闻

人老了,走不动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这才是真聪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当我们步入一定的年纪,就会被过往的记忆所包围,如同海浪不断拍打着心灵的岸礁。这便是我们逐渐变得柔软和宽和的奥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所言:“岁月的流转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起越来越沉重的记忆重担。”这种记忆,尤其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 天天要闻

55岁大妈丧偶后频繁相亲,并开出4个条件,大叔直呼:无法满足

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感谢您的支持,这厢有礼了~01我姑妈也是丧偶后开始相亲,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无贷款,还得会跳广场舞,结果遇到一个大爷说房子车子都有,就是跳广场舞会踩脚,最后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想用爱感化“治愈”NPD?别多想了!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NPD的各种精神打压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宽广、内心强大”,认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还有圣母拯救者心态,总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能治愈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爱感化、疗愈NPD。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PD是一种人格障碍,她们的大脑部分结构异于常人(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