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一起长大的兄弟,叫阿豪(化名)。
阿豪家里条件不太好,他初中没读完就去闯社会了。他摆过地摊、跑过快递,做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
再后来他开始学着做装修了,因为他学历不高,做装修这事儿,别人都说他就是瞎折腾。
可我一直记得一个场景:他第一次给别人设计装修图纸时,手指兴奋地像在纸上飞舞,整个人都散发着光。
入行以后,他经常会画图画到凌晨三点,但他心里却灌了蜜似的,整个人兴奋得像打了鸡血。
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装修设计师。没什么文凭,也不是科班出身,但客户都抢着找他。
他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做这事的时候,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发热,整个人都不想停下来。我就知道,这事我该干。”
那时候我还在读研究生,不太懂他所谓的这些身体反应到底意味着什么。
直到我后来慢慢开始工作、试错,才真正明白:一个人是否热爱某件事,不是看嘴上说喜欢,而是看他身体有没有回应。
什么是生理性反应?
所谓生理性反应,就是你身体最诚实的反馈。
它可以是:你做一件事时,整个人兴奋得停不下来;一想到这个方向,呼吸变快、手心出汗;
明明很累,但做起来却越干越精神;睡前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这件事的点子,睡不着也不烦躁。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心流状态”,是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
他说:人在完全沉浸于某个活动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感消失、行动与意识融合,这种体验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
而产生心流的活动,往往就是能引起你生理反应的事情。
简单点说,当你做某事能让你忘我、让身体和精神都被调动,那就说明它在唤醒你内在最真实的能量。
为什么你总觉得人生很累?
其实很多人活得很疲惫,不是因为没钱、没机会,而是每天都在做身体拒绝的事。
比如,上班打卡像上刑,会议一开脑袋就发沉;别人聊投资、运营、项目,你在旁边只想开溜;一看到Excel就犯困,一听客户抱怨就想逃。
你不是能力不行,而是你的身体压根不想配合。
这种持续性抗拒会让人极度消耗,每天活得像台关不掉的旧电风扇,只剩下机械的转动。
反过来,那些做着热爱的事的人,不需要别人逼自己卷,他们是自己拎着自己往前冲。
如何找到让你身体有反应的事情?
1、回忆你废寝忘食干过的事
仔细想一想,哪件事曾让你全神贯注、乐在其中?那就是你的线索。
有人画画、有人打代码、有人写作、有人整理房间、甚至有人做PPT做得上头……别笑,每个人的热源不一样,关键是你有没有觉察到。
2、身体不会骗人
你对一件事有没有兴趣,身体比大脑诚实得多。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说:“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很大一部分是由系统一完成的,也就是快速、直觉、带情绪反应的系统。”
说白了,别总试图用理性去说服自己做应该做的事,而是去留意你身体对想做的事的回应。
3、不一定非是事业,可以是爱好
并不是每个有反应的事都要变成工作,但它至少能让你活着,你可以有那么几个小时,做真实的自己。
有人周末打球能high到满头大汗;有人做饭切菜都神清气爽;有人追星能写出十万字分析帖。
别嘲笑这些没用的热爱,它们是你精神上的氧气。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听身体的安排
蔡康永曾说过:“我们的心力有限,一定要让自己专注在那些在乎的事情上。”
真正的才华,往往来源于你乐此不疲、身体力行的过程。
不要以为只有科学家、艺术家才有激情,普通人也可以——只要你不压抑自己,不一味做那些看起来对,但身体排斥的事。
很多人一直在找意义,却忘了问问自己的身体到底在追什么。
其实身体一直在告诉你:去做让你浑身冒热气、心跳加速、兴奋难耐的事,那才是你真正该走的方向。
你现在的人生,或许有点迷茫,有点卡壳,但别怕,就从今天起,留意那些让你身体起反应的瞬间:
哪件事能让你主动熬夜;哪个话题让你一说就兴奋;哪个场景让你看着看着都想冲上去帮忙。
这不是玄学,是你身体在替你指路。
尽量去做让你有生理性反应的事情,那才是你和命运真正握手的开始。
-The End -
作者-李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