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父母学历低、父母不学习,依然可以要求孩子学习好、上大学——没毛病。
有毛病的是家长的角色定位。
孩子之所以把这事儿拎出来说,反对家长的要求,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只扮演了“场外加油者”的角色。
场外
场外就是没有下场,没有下场你怎么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表面上一些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一直“侍奉在侧”,其实就是个监工。
一会儿你写快点!
一会儿你写错啦!
一会儿你这都不会?!
一会儿……
帮不上忙,还各种打击。

面对作业,有些人有掌控感有些人没有。
而恰恰大部分人类幼崽是没有掌控感的。
就像股民天天做功课也掌控不了股票一样。
有本事你掌控一下工作、老板、业绩……
孩子也不容易,可你却代入不了孩子的角色。
代入不了角色你就不能体会他们:
卡到哪儿了,
为什么这里不会,
怎么就写得如此慢,
为何讨厌写作业……
体会不到,就永远是外部视角,总是外部视角,就解决不了问题。
解决不了问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问题总在。
那结果就是孩子不满,特别讨厌家长在一旁瞎指挥,自然觉得家长根本没有资格要求自己。

加油
加油,多容易啊!
马拉松运动员挥汗如雨,我们在场外喊加油。
跑的不是我们,因为我们干不了这事儿——我们只能加油。
而加油是容易的,加油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参与这件事。
既然参与了,就有说道。
运动员跑不好,有素质的人还是给鼓掌,毕竟运动员参与了,人家也不容易。
孩子学不好,咱鼓不了掌,太扎心了。
因为在孩子的学习这件事上,家长之前喊的太起劲,有了一种错觉:
自己也加入了这场【运动】,可是自己失败了。
于是你就批评队友(孩子)——你如何如何导致了“我们”的失败。
队友(孩子)也很委屈呀,什么叫“我们”,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好不好。
他不觉得你加入了战斗,他觉得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凭什么?我容易吗?你自己没上场,反倒要求我!!
你看,这就是孩子心理。

要求
有一部分家长稍微一想:
是这么回事,我确实没下场,我这么说孩子、监督孩子也不对。
要不我跟孩子一起学?我学好了,我考上了清华就有资格要求孩子了。
于是家长也去学,那个使劲呀,自我感动呀~
那么,问题来了,你学好了就可以要求孩子吗?
这就好比:
你工作努力,就可以要求你的同事也工作努力吗?
你喜欢吃麻辣烫,就可以要求别人努力吃辣?
你不打游戏爱看书,家里人都得如此吗?
这不意味着世界只能存在你这种生活方式嘛!
这属于意志的推广——比如某些民族用武力让别的民族也跟他们吃的一样,信的也一样,说的一样……这个逻辑不对。
那对的逻辑是什么?是:
你是家长,你要把孩子带到大概率对的路上,你就是有义务要求ta好好学习。
仅此而已。

此话怎讲?
首先,从法律上来说,一个孩子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也要帮助ta完成。
这属于履行法律义务。
不仅要完成而且要出色完成,我们每个人都对国家有义务——
完成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将来国家的建设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都要靠年轻人。
其次,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是有义务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怎么负责?如何负责可以保障孩子一生?
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答案。
那我们只能走在大概率正确的路上(注意,不是绝对的路上)——教育。
如果有一条路能够实现自我提升,阶级跃迁,人生转变,认识自我……教育不是,那么其他路更悬,更不安全,更不适合普通人。
所以,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得履行义务。

小孩子还没有太大的能力,因此他们承担不了太多的自由。
能力和自由是成正比的。
在没有能力的时候给太多自由,会毁了一个人。
自由附带着责任:
你说我要耍酷开快车,你要承担交通责任;
你说我要去湖里游泳,你要承担生命责任;
你说我不学习就爱玩,你要承担前途责任……
没能力,就承担不了责任,责任太大会压垮一个人。
所以,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的许多责任是家长在背的。
家长既然承担了这部分责任,就要对孩子的自由进行约束。
因此,你就是可以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把这些给孩子讲明白——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你的话没有说到点上。

把握度
我们虽然有责任和义务,但不能肆意使用。
你给一个人建议、对一个人提要求,你要清楚ta面对的代价。
比如,你建议女性朋友远离她的渣老公?
你知道她的代价吗?她可能没有地方住,没有收入又得养两个孩子。
你说要是我才不跟这样的人过呢,你是公务员,你有家庭支持,她有吗?
你要看到背后的代价,话不能随便说。
孩子的代价很大:
要克制自己放弃玩耍,大好晴天待在家里写枯燥的作业;
要面对自己很难搞懂的问题,一遍遍找虐;
要跟老妈坐在一起,半夜十二点还搞作业,搞不好还挨骂;
要面对无数人的评价,自己还不能反驳;
要满足妈妈的期待抚慰她的焦虑,去完成远超学校的任务……
一个孩子怎么能承受这么多代价?
理解到这儿,你就算能够带入了,你不是在场外了,也不会把孩子的事儿当成你俩的事儿,喊个加油就觉得自我牺牲了。
让孩子服你,不怼你,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在学习这个事情上,你要让孩子支付他付得起的代价。
你不能说我有权利要求你,我就要让你:
从早上8点学到晚上12点;
为了几分,每天刷5套卷子;
为上重点中学报6个辅导班……
孩子付不起这样的代价,准确来说是能付起这个代价的孩子极少。
怎么办?协商嘛。
大家对齐目标——都想学习好,定到一个合适的程度;
每天做什么——你做什么,孩子做什么,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做;
适当调整——做不好我们如何调整,做好了该如何固定成果。
你看,这样大家就是沟通。
有商有量,你的底线,孩子的底线,不能你只顾你的底线,不管孩子的。
不然到时候你俩还得掐。
小孩子干不过你,到了中学,你看吧,你的命门就会被频频击中了。

就这吗?还有没有别的妙招。
我的智慧目前就到这里,其他的就看评论区的高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