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昊妈妈可愁坏了。学校体检报告一出来,小昊的体重指数(BMI)高达23.8,妥妥的中度肥胖。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赶紧带他去了儿童医院肥胖门诊。
一、肥胖的“幕后推手”
(一)遗传因素
小昊爸爸体重超标,奶奶还有2型糖尿病。要是父母一方肥胖,孩子肥胖风险就增加3倍;要是双方都肥胖,风险更是飙升到6 - 8倍。小昊家这种情况,遗传因素给肥胖埋下了“地雷”。
(二)不良饮食习惯
小昊的饮食那叫一个“丰富”:早餐油条配甜豆浆,午餐专挑红烧肉、糖醋排骨这些油腻荤菜,晚上临睡还吃100-150克饼干。每天摄入的热量高达2200大卡,远远超出11岁男孩正常需要的1800 - 2000大卡。而且,他吃东西还特别快,大脑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吃多了。
(三)体力活动不足
小昊平时运动量少得可怜,每天就上下学走路20分钟,周末抱着电子设备一玩就是4、5个小时。胖孩子消耗热量本来就比正常孩子慢5% - 10%,小昊这样下去,脂肪堆积得越来越多。
二、多维度干预计划,让孩子瘦下来
(一)精准饮食调整
第1-2个月,把每天总热量控制在1800kcal。早餐换成全麦面包加鸡蛋,午餐晚餐主食1/3换成全谷物,油炸食品直接“拉黑”,炒菜用橄榄油,肉类以鸡胸肉、鱼虾为主,零食换成希腊酸奶、小番茄这些低卡食品。
第3-4个月,全家一起固定餐桌进食,每餐时间延长到20-25分钟,按“蔬菜→蛋白质→主食”的顺序吃,这样孩子就不会被特殊对待,也能慢慢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渐进式运动干预
先从低强度趣味运动开始,取消家长接送,改成步行上学,课间快走,周末全家一起打球。之后进入结构化运动方案,每周3次跳绳、骑自行车等有氧训练,每周2次仰卧卷腹、靠墙静蹲等抗阻训练,用运动手环记录活动量,完成目标还有奖励,孩子更有动力。
(三)心理行为干预
让孩子每天写“情绪 - 进食”日记,把想吃东西的时间、当时的心情都记下来,找出情绪和进食的规律。发现规律后,教孩子用别的事情代替吃东西,比如听音乐、拼积木。每天早上称体重,记录当天的饮食和运动,这样就能清楚看到自己的变化。
(四)家庭环境营造
家里不买高糖高脂的零食和饮料,把新鲜水果洗好放在显眼的地方。爸爸妈妈带头减少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运动。妈妈还学了低卡烘焙,做全麦饼干、无糖蛋糕,满足孩子想吃零食的心,又不摄入太多热量。每天按时睡觉、起床,保证孩子能睡够9到10个小时,充足的睡眠对控制体重也有帮助。
三、维持健康,预防肥胖要趁早
经过半年的努力,小昊体重减到了42公斤,BMI恢复正常,身体各项指标都好了不少。医生说,接下来进入维持期,平时吃饭还得保持吃全谷物、优质蛋白的习惯,每周能有一次“自由餐”,但别太过分。
还得参加团体运动,像篮球、足球之类的,培养个长期能坚持的运动习惯。往后每三个月量量体重、测测腰围,每年去医院复查血糖、血脂,时刻关注身体指标。
要是想预防孩子肥胖,从妈妈怀孕的时候就得注意控制体重,别让体重增长太快。等孩子6个月开始加辅食了,得合理搭配,盐和糖别给太多。孩子慢慢长大,还要控制他们玩电子设备的时间,别老让孩子坐着不动。
小结
孩子肥胖不是小事,家长得重视起来。通过精准饮食调整、渐进式运动干预、心理行为干预和家庭环境营造,孩子也能瘦下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顾天成,龚雯,黄筱.儿童肥胖危害多专家为“小胖墩”减重支招[N].新华每日电讯,2025-03-26(007).
[2]张士平,李会会,张艳艳.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2):108-111.
[3]洪烨,傅君芬.中国儿童肥胖健康报告与防控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5,33(02):1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