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2025年05月25日13:40:19 育儿 6391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丨本文作者:汪晓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


“吃点西兰花,不能挑食。”

“我不要!西兰花有股怪味道!”


“我说过的,写完作业才能玩ipad!”

“为什么弟弟可以玩ipad,我不行?”


“吃饭别玩手机!”

“爸爸也在刷视频,为什么你不管他就管我?”


“你吃的太少了,多吃点肉,正长身体呢!”

“我的事情你别管,胖了会被同学笑话的!”


类似的对话,对于做父母的我们都不陌生。其实,从咿呀学语开始,我们的孩子就在用“不要!”开始了他们的表达


从父母的角度,我们可能内心默默叹气:这孩子又在顶嘴了!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当孩子开始“顶嘴”,可能是他们正在完成人生第一次哲学思考:“我为什么必须服从?”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发展的眼光看“顶嘴”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其中包括4个童年阶段、1个青春期阶段和3个成年阶段


这一理论的重要观点是,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内在首要冲突和任务,孩子(或成年人)在每一个阶段能够成功解决或对抗该阶段的首要冲突后,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在完成前一阶段的任务后走向下一个阶段,更进一步迈向健全的人格。


让作为父母的我们头疼的“顶嘴”,很可能是孩子正在完成所处阶段的核心任务的方法之一。


1-3岁(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初啼 

这一阶段的孩子:

首要任务发展自主性

内在的主要矛盾自主与羞怯的矛盾


相较于前一阶段(婴儿期),孩子在此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技能,不再是只能躺在床上的小婴儿了,他们已经开始爬、走、说话等。随着技能的发展,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就是自主意识的萌芽


这一阶段我们作为父母,能够第一次感受到与子女的冲突,当我们试图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符合社会规范的习惯时,会遇到来自孩子激烈的对抗。


所以我们毫不惊讶,当孩子开始开口说话,最常说的就是“不!”。这也是传说中的“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的年纪。


从父母的角度,我们当然会常常感到这种对抗带来的心力交瘁;但从儿童发展的眼光,我们可以为常常“顶嘴”的孩子鼓鼓掌:他/她不仅身高体重长大了,内在的自我也开始萌芽成长了!


一旦发展了自主战胜了羞怯或怀疑,孩子就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获得成功品质:自我控制力与意志力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3-6岁(儿童早期):主动出击的启动 

这一阶段的孩子:

主要任务建立自信心

内在的首要冲突主动性与内疚感的对抗


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主动探究的行为受到接纳和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她将来成为有责任感、创造力、目标感的人奠定基础


这一阶段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出现“诡辩”、“甩锅”式的“顶嘴”。


例如:

逻辑漏洞捕捉式:

妈妈说,“吃不完蔬菜不能吃冰淇淋。”

孩子答,“可是昨天我没吃蔬菜奶奶也让我吃了!”


概念偷换式:

爸爸说,“不能打人。”

孩子说,“我没有打,我只是轻轻碰了她。”


用“顶嘴”的方式来应对可能的压力场景(譬如家长、老师的质问或批评)


如果只是被动的被批评,那种感觉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很难受的(内疚感)他们需要用各种方式对抗这种内疚感,而“顶嘴”只是他们的一种应对方式。甚至相较于默默忍耐、但内心中的自信被击溃,是不是“顶嘴”的积极意义更大一些呢?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6-12岁(学龄期):理性批判者的诞生

这一阶段的孩子:

主要任务克服自卑感,体现自己的能力;


主要的内心冲突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


而这一阶段孩子们的逻辑思辨能力开始发展,通过逻辑辩论获得自我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开始关注社会公平,开始质疑规则的合理性


譬如:

家长说,“每天必须记日记,我会检查。”

孩子可能反驳,“记日记是私人秘密,我的隐私权要受到保护!”


又或者,家长要求写完作业再玩。

孩子可能扔出,“番茄工作法说了,学25分钟休息5分钟效率更高。”


这一阶段的“顶嘴”,是孩子能力发展的外显。如果受到打压,可能会出现对抗,也可能孩子无法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克服自卑感,从而留下无能感。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12-18岁(青春期):哲学革命者的觉醒 

这一阶段是继terrible two后,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疼的对抗性超强的阶段


这一阶段孩子:

主要任务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对抗角色的混乱。


青春期的孩子是困惑的一一

我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身体、思想、经历等等),我会成为什么样?


我好像有很多能力了,我像一个大人了,但我好像还不是大人,我还是会很害怕很多事情。


这一阶段的“顶嘴”一一


● 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内在混乱和矛盾的外显(释放攻击性)


● 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存在主义的思考、通过价值辩论构建人生观的过程;


● 还有的时候,这种“顶嘴”,是孩子对“战胜权威”的尝试。


家长说,“希望这次考试你得进前十。”

孩子说,“如果成功要以健康为代价,这种成功有什么意义?”


家长说,“你怎么见人又不打招呼?”

孩子说,“你那套礼教早过时了,虚伪得很。”


如果跳出家长的身份,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很多时候,孩子的“顶嘴”其实是积极的事情,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心理防御机制的建立、认知思维的进步、三观的建立,是孩子试图将自己多方面整合起来的尝试。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不是所有“顶嘴”

都是发展、积极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顶嘴”都一定是发展的、积极的!


有一些“顶嘴”,是情绪型的,是一种未被看见的情感信号,如“你烦死了”、“你从来都不理解我”。


同时,即使是积极的眼光看待的“顶嘴”,可能也未必都是安全的、健康的、符合社会规则的


譬如“妈妈说不让摸插座,我偏要”。


那我们作为家长,除了用中性的、发展的眼光去理解孩子的“顶嘴”行为,还能够如何应对呢?



四维鉴别与阶梯式引导策略



孩子的每次“顶嘴”,我们都可以从4个维度尝试去思考一下,这到底是孩子发展的火花还是情绪的烟雾弹?


内容维度:针对具体事件还是泛化地对人攻击?

逻辑维度:有因果推导还是纯情绪的宣泄?

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保持对话还是摔门捂耳拒绝沟通?

事后行为:主动复盘事件还是持续冷战对抗?


举个例子


我们设置一个情景:

当孩子说,“你定的规矩根本不合理,这不公平!”


你会怎么回应?


a.立刻压制: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


b.展开对话:你觉得哪里不合理呢?


对于有逻辑、有内容、愿意沟通的情景

对于有逻辑、有内容、愿意沟通的情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好机会,给孩子搭建思维脚手架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可以试试苏格拉底式提问:

“能说说你的方案比我的好在哪里吗?”
“如果按照你的方案来的话,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吗?”

用亲子对话的机会启发、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


对于征求权益式的“顶嘴” 

对于征求权益式的“顶嘴”,我们或许可以选择有限授权


如,“周六的时间你可以自主安排,周日的时间爸爸/妈妈来安排”。


对于情绪式的“顶嘴”

对于情绪式的“顶嘴”,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创建安全表达的通道


如果孩子说,“我讨厌你!”


我们可以帮助他/她进行替代性表达

例如,“我听到了,你是想告诉我你现在很生气,因为……”


也可帮助孩子设定语言游戏规则,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顶嘴”的场面

例如,“这位辩手请注意,反驳需要有论据哦。”

或与孩子约定,当孩子说“就不”的时候,回应,“阿拉霍洞开”。


当孩子扬起小脸说出“我不要”时,当青少年冷笑着抛出“凭什么”时,我们不妨暂时放下“被冒犯”的恼怒,看见这些话语背后跃动的生命力——那是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宣告:“我在思考,我在成长。”


作为父母的我们,无需在“纵容”与“压制”中二选一,我们可以成为孩子智慧的翻译官、从容的教练员、终身的学习伙伴,让每一次的“顶嘴”,都成为通向孩子成长的阶梯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审稿专家 熊祯 

心理治疗师 贵州医科大学硕士

内容编辑 达达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文章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丑女未婚产子,5个男人争着认儿,孩子却向一头狼下跪 - 天天要闻

丑女未婚产子,5个男人争着认儿,孩子却向一头狼下跪

山风裹着雪粒子扑进破庙时,阿妩的产痛正撕开第三道夜幕。老槐树的枯枝在纸窗外乱抓,瓦楞上积了三寸厚的雪,被她嘶哑的嚎叫震得簌簌坠落。接生婆王婆子盯着产妇那张布满青斑的脸,手抖得差点掀翻铜盆——这孩子竟是倒生出来的,后脑勺先抵着人间,活像要往地
孩子不看电子产品,为什么近视了? - 天天要闻

孩子不看电子产品,为什么近视了?

在美丽的彩虹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叫乐乐。乐乐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又闪烁,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可是最近,乐乐却有了一个大烦恼。她发现看远处的东西越来越模糊了,有时候连小伙伴们在远处向她招手都看不清楚。乐乐的妈妈赶紧带着她去看医生,结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丨本文作者:汪晓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吃点西兰花,不能挑食。”“我不要!西兰花有股怪味道!”“我说过的,写完作业才能玩ipad!”“为什么弟弟可以玩ipad,我不行?”“吃饭别玩手机!”“爸爸也在刷视频,为什么你不管他就管我?”“你吃的太少了,多吃点肉,正长身体呢!”“我的事情你别管,胖了会被同学...
红花渠畔“趣味游戏”解锁科学育儿新图景 - 天天要闻

红花渠畔“趣味游戏”解锁科学育儿新图景

为使辖区更多孩子深入了解红花渠的悠久历史,同时秉持“文明健康素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5月23日下午,兴庆区卫生健康局联合胜利街祥和社区,组织辖区众多家庭齐聚红花渠适儿化改造点,开展“童趣红花渠——花儿朵朵健康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以古渠历史为底色,将健康知识具象化为趣味关卡,通过沉浸式游戏体验提升家庭...
【科普营养】为什么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关键在父母受孕季节!这个时节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内脏脂肪更少 - 天天要闻

【科普营养】为什么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关键在父母受孕季节!这个时节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内脏脂肪更少

文章来源:梅斯医学 撰文:木白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有没有这样一种朋友,明明和你一起点了外卖、撸了串、吃了甜点,结果人家依旧腰细腿长、毫无赘肉;而你呢?只是多喝了两口奶茶,体重秤就响起了警报。我们辛苦计算热量、翻着食谱做低脂餐,他们却能在火锅前一通猛炫,依旧身形轻盈如燕。难道这是命运的不公?其实答...
亲戚一个逗娃动作把孩子送重症监护!医生:影响智力!父母崩溃 - 天天要闻

亲戚一个逗娃动作把孩子送重症监护!医生:影响智力!父母崩溃

文|菁妈很多无知的大人特别喜欢逗孩子!有时候会让孩子羞愧难当比如让孩子当面跳舞,孩子不愿意就在旁边说孩子小气,出不了众。有时候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户外洗澡,洗完澡没穿衣服的时候,亲戚就逗孩子,这个小鸡鸡能给我吗?我用糖跟你换
儿子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闻

儿子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于悦悦(声明: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故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我叫于悦悦,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一路顺利的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