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盒子

2022年12月19日21:35:05 育儿 1938

“我们都是人。当我们跳出自己的盒子,把别人当人看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非常自然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会把别人看作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也会有期待、有恐惧,需要被理解,也需要被照顾。于是在某种情境中,我们会想为别人做点事——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可以为他们分担一些烦恼,可以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盒子 - 天天要闻

公园里,一位老人带着自己五岁的孙子在河边散步,这时小孩看到前面有卖五彩风筝,于是挣脱开牵着的手,向风筝奔过去,却因道路下雨后湿滑,不小心重重的摔了一跤。他因疼痛而大哭,老人为了安慰他,大声的拍着刚刚摔跤的地方说,都是这地不好,害的我们家宝贝摔倒了。最后还跺脚踩来踩去。

看到这一幕,突然想到这本书《别找替罪羊》,在小孩的成长阶段里,让他知道总有推脱的理由,在一种自欺欺人的环境里长大,以至于当他有一天成为大人时,他能明白责任感三个字吗。

这本书是美国亚宾泽协会的一本解决人类内心最深处自我欺骗的工具书,书中通过展现职场人汤姆的工作和生活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

1.学会自我反思

上司巴德对汤姆的一系列质问,让汤姆迷惑不堪,不知上司究竟想要表达何意,于是汤姆默默努力,追寻对上司所询问的答案,可是随着巴德和汤姆谈话的深入,汤姆的努力只不过是感动了自己,自我欺骗与麻痹,并没有多大的成效。

巴德说,自我欺骗就是在盒子里,如何走出盒子才是要面对的问题。后来在汤姆和卢的谈话中,汤姆开始反思,找到问题的答案,自己在工作中,总是自我辩解,抗拒他人,为自己的过错找多种努力......

而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和汤姆一样呢,接受别人的帮助,以至于后来别人没能及时帮助而抱怨;上班或上课迟到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脱口而出,自己却明白只是起晚了;方案出现问题,总是说是别人没有沟通或完善,自己明白只是自己没及时发现错误……所有一切归根到底,只是我们没有时刻学会反思,没有审视自己的内心,永远的待在自我欺骗的盒子里。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盒子 - 天天要闻

2.解放自我困境

书里有个片段谈及了一位医生在寻找产妇死亡的原因,医院里每十个产妇中,就有一个因为“产褥热”死去,于是产妇宁可在大街上生孩子,都不愿意去医院生孩子。但其他医院由助产士帮助生孩子的产妇死亡率并不高,医生最后发现导致产妇死亡率增高的原因,竟然是医生自己,因为19世纪中叶的医生,不仅要照顾病人,还要负责处理尸体,由此他们将尸体的病菌带到了产妇身上,后来他要求每一位接触产妇的医生和护士接触前,都用漂白粉洗手,因此产妇死亡率明显减低。

我记得那时候疫情爆发之时,一个人待在陌生的城市里,不能回家,也不能出门,每天看着日益增长的数据,和窗外清冷的街道,仿佛被这个世界遗弃一般,内心充满不安,就算每天线上办公,也是毫无状态,于是工作中总是出现大大小小的错误,还有着万般的推卸理由,抱怨这疫情的种种愤怒,也没去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

后来打开台灯,望着天花板,思考自身所有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犹如困境,没有得到释放,于是我静下心,翻阅这本书,开始学会重新审视。不要寻找他人的盒子,寻找你自己的;也不要抱怨别人在盒子里,努力让自己留在盒子外面;当你发现自己曾经在盒子里,不要否认这点,学会道歉,然后继续向前,不要关注别人做的错事,关注你自己能做什么正确的事。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盒子 - 天天要闻

3.跳出固有认知思维

努力回想,是否工作中因为低效沟通,导致同事失和和工作无法推进;对家人的不够关心与体谅或沟通不畅 导致家庭关系时常紧张……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是否来源于“自我欺骗”、“自我背叛”、“自我辩解”等思维模式的影响,可是我们终日浑然不觉。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创作了一篇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小说里,他塑造了一个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害怕变革,跟不上时代,阻碍社会变革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

别里科夫代表的就是俄国沙皇时代一个生活在套子里的人,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给自己造了一个最大最坚实的套子,有着封建愚昧的思想,周围的人都不想和别里科夫待在一起,因为在他身边就感到浑身不自在。

可是他本人对自己陷在套子里和影响他人的行为却毫无自知,于是活成了固步自封、阻碍时代发展的一块行尸走肉。

是否我们也像套中人别里科夫一样,陷在一个固有的自欺欺人的思维盒子里,限制着自己,又挟制着别人。在自欺欺人和自我背叛的盒子中,根本不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导致我们不能有效地跳出束缚我们的思维盒子,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总而言之,我们与其一直被困在思维的盒子里,抱怨一切,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替罪羊,不如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内在不足,真正地走出思维盒子。

《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盒子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杨绛: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的人,表面整洁,实则暴露了人生真相…… - 天天要闻

杨绛:喜欢把家里打扫得很干净的人,表面整洁,实则暴露了人生真相……

人生跌入低谷时,杨绛被安排清扫公厕。面对常人避之不及的污垢与异味,她没有怨怼敷衍,而是亲手缝制拖把,带着肥皂与洗衣粉,蹲身擦拭每一块瓷砖,细致到为空间通风除味。不多时,曾经污秽的角落竟变得窗明几净。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在此处掏出书本静静品读,说“厕所就是我的书房
当一群父亲看见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业”开始了 - 天天要闻

当一群父亲看见孩子眼中的光芒,新的“事业”开始了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一个专为感恩父亲而设立的节日。在人生的第五个父亲节到来之际,我已是远近闻名的“好爸爸”。三个月前,我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爸爸陪亲子公益行动”正式启航,每周末邀请社区内3—6岁儿童在家长陪同下,一起来听故事、
7点出发|女子自曝“孕期摆烂不上班,老公是副处”,官方通报来了! - 天天要闻

7点出发|女子自曝“孕期摆烂不上班,老公是副处”,官方通报来了!

·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其中提到,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此前报道>>多个“第一”!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杨少华生命最后阶段:吃肉喝酒,抽华子,四小时前还在给儿子带货 - 天天要闻

杨少华生命最后阶段:吃肉喝酒,抽华子,四小时前还在给儿子带货

太突然了!蔡澜老先生才走不到两周,杨少华老先生也离开了人世。这位相声界的老前辈虽然早已离开舞台,却并没有消失在公众视野。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一直是在子孙和粉丝的陪伴下度过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传来的四个小时前,他还在视频中给儿子带货。戎马半生杨少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老艺术家”的。他刚入行那会儿,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