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小女孩 侵权必删
养育孩子的道路上,需要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唯有这样,才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最近一直在看《正念教养》,读完后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深有感触,特别是为人父母的我们。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去要求孩子改变和成长,我们更要陪着孩子一起去改变一起去成长。
而不是片面地要求孩子改变,而自己则原地踏步,不学习不成长的父母,育儿道路上不仅自己身心疲惫,孩子也会跟着身心疲惫和负累。
书中的荣誉,因父亲一直专横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来对待荣誉,直到荣誉抑郁自杀,才开始反思。
其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犯这种错误,因为我们总是会用过往的经验和保护者的姿态。
来对孩子进行管教,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我们会觉得,我这样做就是对的,殊不知,我们觉得对的方式,其实并不是孩子所想要的。
就像看《大考》时,雯雯曾说,为什么大人总说小孩子挑食,因为父母做的都是他们爱吃的菜。
他们不去考虑孩子喜欢吃什么,也不去征求孩子的意见,所以当孩子不吃时,就会说孩子挑食。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和父母总不在一条平行线上,孩子有孩子的想法,父母有父母的思维。
作为父母,我们不是去扭转和强迫孩子,让他们跟着我们走,而是改变自己和孩子一起向前。
养育孩子,不是和孩子一起争输赢,因为结果不管是谁赢谁输,到最后,都会影响亲子关系。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
就像书中的荣誉,父亲用权威赢了她,但也是从那时起,她们的亲子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荣誉父亲在她小时候是非常宠爱以及疼爱她的,直到上小学后,父亲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开始只关注她的成绩,不再关注她真正需要什么,而且开始控制她,并且对她要求非常高。
特别是,同父亲倾诉学校遇到的事情时,父亲总是严厉地批评她,说,一定是她没做好,既然老师说了,那就认真学习,别天天只知道玩。
开始时,她也只是听听,后面开始同父亲讲道理,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就开始同父亲争吵。
直到争吵也不起作用时,就开始积压在自己心里,直到上初中时,她觉得实在忍无可忍了。
就开始反抗,当她把积压多年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后,父亲则说她以前挺乖的,现在这状态。
一定是交了不好的朋友,甚至对她更加严厉,还不断地用父亲的权威来迫使荣誉听自己的。
直到荣誉承受不住父亲的权威和压迫,以及学校同学和老师的讽刺,就开始失眠,开始时,父亲真怕荣誉生病,就四处带着荣誉去看病。
但看了很久后,医生都说她没病,父亲也觉得荣誉没病,就说她装的,还让她立马调整好去上学。
这让原本心理崩溃的荣誉,内心的防线彻底崩塌,直接用服用安眠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直到荣誉服用安眠药后,父亲才意识到真出现问题了,也不再要求孩子了,而是开始改变自己。
接下来一起看看,育儿道路上,为人父母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不要只关注成绩,也要关注孩子心理
育儿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就像书中的荣誉,小时候父亲经常会陪她玩,满足荣誉身体和心理的一切需要,但自从上学后。
父亲就开始只关注成绩,忽视荣誉的心理健康,这让原本就缺乏母爱的荣誉,内心更加匮乏。
一个孩子,在她成长过程中,她所有的情绪,是需要父母能看见,并且给予理解和接纳的。
但如果只关注成绩,忽视孩子心理的话,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积压在心里,有苦无处倾诉。
这样就会形成对世界的错误认知,以及开始否认自己,直到自己无法承受时,开始抑郁和崩溃。
孩子心智未成熟之前,她所有的认知都是从养育者以及环境和身边人对自己的看法所得来的。
作为养育者,这时,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看见孩子的感受,并给予理解,以及尊重和接纳。
就像荣誉的父亲,后面不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健康。
因为父亲的改变,也让荣誉慢慢地抑郁的状态里走出来,开始拥抱一直深爱自己的父亲。
学会尊重,而不是用权威压迫
养育孩子的道路上,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而不是用父母的权威来让孩子顺从。
权威的顺从,只是表面顺从,但孩子的内心却是反抗和抵触的,久了会让孩子产生敌对情绪。
就像书中的荣誉,表面服从了父亲,但内心特别抗拒,知道自己无法反抗父亲的权威时。
就用自杀来反抗,其实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自杀,就是觉得没人理解,感觉自己太痛苦了。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
其实这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既然我活的时候不能压过你,那么,我就用死亡来让你妥协。
可想,用权威压迫孩子,来让孩子服从,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因为压迫中。
会直接忽视孩子的心声和意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从而不去尊重自己的孩子。
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一点点增强,她极度需要被认可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
所以,这时,一定不能再用父母的权威或者我们觉得对的方式去爱孩子,而是要学会尊重孩子。
因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就是用孩子喜欢和适合孩子的方式,去爱我们的孩子。
这才是为人父母,对于孩子最厚重最需要的爱。
放低姿态,从质问者,变倾听者
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放低姿态,不要遇到事情,就是指责或者质问孩子,而是要学会倾听。
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父母不愿意倾听而导致的。
因为,只有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们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也才能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我们不去倾听,而是质问和指责,时间长了。
孩子就不会再寻求帮助,而是自己默默承受,当内心承受不住时,就会引发抑郁和叛逆。
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不仅仅是父母,更是孩子的朋友,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更需要父母放低姿态,倾听孩子的声音,在孩子迷茫和无助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和安全感。
放低姿态,是为人父母的智慧,也是高格局的体现。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探讨!
作者介绍:
彤橦妈妈聊育儿,我是一枚热爱学习热爱成长的90后二胎宝妈,我喜欢用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和孩子,同时,用故事的方式来点亮人生,愿望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看书小女孩 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