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潜意识的距离,就是你和抑郁、焦虑之间的距离

2022年10月15日17:39:36 育儿 1605

“别人不喜欢自己,觉得很苦恼,我该怎么办?”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一个乖孩子,听话的孩子有糖吃。有不少人应该都被父母吓唬过,“你要是不……,爸爸妈就不喜欢你/不带你去玩/不要你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谁又会舍得真的把自己的孩子丢弃掉呢。

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绩优秀、识大体懂礼貌,理解这些出发点并不是什么难事。我想说的是曾经或者现在仍是孩子的你是否也体验过那种,父母可能会随时撤回他们的关爱,从而感到了一种限制感呢?

这种限制感的名字就叫做有条件积极关注,它意味着只有我们做了某些符合他人期待的事情后,我们才能得到对方的欣赏、关爱和照顾。

你和潜意识的距离,就是你和抑郁、焦虑之间的距离 - 天天要闻

当孩子开始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到爱读书、成绩好、和同学打成一片、尊敬长辈不能顶嘴甚至反驳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慢慢开始丢掉那些家长们认为不好的东西——不爱读书,成绩不好,不被人喜欢……是不是觉得似乎没有任何毛病却好像又有哪里不对?是的,孩子们慢慢变得只能接受自己好的那部分,而开始厌恶、丢弃那些坏东西的时候,一些标准就开始慢慢浮现出来了。

被人喜欢是好的,可以得到父母关爱的,而不被人喜欢是不好的,它需要被丢弃,如果我不被人喜欢,那么我就是不好的,我需要改到别人喜欢我,我才能够重新获得关爱。你看,烦恼是不是就因此产生了?

容易焦虑的人身上往往背负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枷锁,一把枷锁叫“我得让大家喜欢我,不然就……”,另外一把枷锁叫“我应该要当个乖孩子好好学习,不然就……”这些枷锁有一个很标准的形式,比如“如果……那么……”或者是“我应该……不应该……”容易处于焦虑的人往往会被陷在这些我们因为有条件积极关注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标准之中,这些标准就是造成他们焦虑的源头。

你和潜意识的距离,就是你和抑郁、焦虑之间的距离 - 天天要闻

他们不允许自己被人喜欢、不允许自己当个懂事的好孩子、不允许自己……这些不允许的背后就是因为如果自己的行为低于那条标准线,自己就得不到关爱了。然而生活中我们总会不被人待见或学习失利的时候,那些没有所谓条条框框的人可以更友好、客观看待自己目前尴尬的局势。

而被标准束缚的人如果遇上这些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时就很容易产生“我不够好”这样的信念,这会让他们容易处于抑郁当中。为此他们认为“我得变好”,却又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做得挺好了,却还是不受人待见,似乎计算机中出现了一个bug,但是这个bug似乎又很合理,于是他们就开始焦虑了。

因为不被人喜欢而感到焦虑的人会选择改变自己,或者是表现出被他人喜欢的模样。迫于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本性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小鸟为了获得鱼儿的喜欢在水里扑腾,鱼儿是喜欢上小鸟了,这个不再能做真实的自己的小鸟,它还喜欢着自己吗?

你和潜意识的距离,就是你和抑郁、焦虑之间的距离 - 天天要闻

事物之间是普遍存在联系的,抑郁、焦虑的人所存在的那些条条框框中也暗藏着通往幸福大道的路径。

1.找到自己心中各种各样的标准。

2.尝试丢弃一些标准:想一下你的标准是否合理?当我们发现自己有每个人都得喜欢我、我必须无时无刻保持良好状态这类不合理的标准,果断一点把它们全部扔掉!

3.摘下面具,如其所是:《情绪自救》书中讲到,当内在的真实自我和所表现出来的自我一致性越高,我们能感受到的幸福感就越多。

迫于外界压力去讨好别人和改变自己都是让我们一步步远离那个真我的过程,当你感到委屈想哭的时候,碍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选择将眼泪憋回去;当你不想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又有一个声音说你要和大家搞好关系而不得不去进行社交时,这些都是你忽略自身感受远离真我所带的面具。

日常生活中会感到的许多抑郁、焦虑便来源于我们不允许一些不好的真我展现在他人面前。承认真我的存在并不一定就会让你的焦虑马上消失,它更多的是让你可以如其所是地去表达当下的感受,缓解焦虑带给你的压力感。

你和潜意识的距离,就是你和抑郁、焦虑之间的距离 - 天天要闻

正念,就是一种很好的可以用来调节自身情绪和感受真我存在的一种方法,拿“观息法”来说,我们在观察呼吸的过程中就是与真我连接的过程。

我们会体验到不同的喜怒哀乐有不同的呼吸感觉,在我们感受呼吸的时候也是一个在和身体的真实感受建立联结的过程。这个过程便会很神奇地让我们觉醒。

每个人都有发展自身潜能的需要,就像小时候的我们的梦想就是当科学家、宇航员和老师,如果没有东西阻碍我们的发展,我们最终都会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花花草草也是这般道理,墙缝中也可以生长出茂盛的花朵,即使是有一块石头压着它,花儿们也在以一种曲线生长的方式实现着自我的价值。

让那个真实的自我被你所看见并友好对待,我们终将也能像墙缝中的花一样,即使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也可以做到充满能量、开花结果。

最后,建议给身处抑郁、焦虑中的朋友两本书《情绪自救》和《战胜抑郁》。相信书中的方法及策略会给你带来帮助。

你和潜意识的距离,就是你和抑郁、焦虑之间的距离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不看电子产品,为什么近视了? - 天天要闻

孩子不看电子产品,为什么近视了?

在美丽的彩虹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叫乐乐。乐乐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又闪烁,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可是最近,乐乐却有了一个大烦恼。她发现看远处的东西越来越模糊了,有时候连小伙伴们在远处向她招手都看不清楚。乐乐的妈妈赶紧带着她去看医生,结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 天天要闻

孩子爱“顶嘴”?很多父母不知道这可能是件好事!

丨本文作者:汪晓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吃点西兰花,不能挑食。”“我不要!西兰花有股怪味道!”“我说过的,写完作业才能玩ipad!”“为什么弟弟可以玩ipad,我不行?”“吃饭别玩手机!”“爸爸也在刷视频,为什么你不管他就管我?”“你吃的太少了,多吃点肉,正长身体呢!”“我的事情你别管,胖了会被同学...
红花渠畔“趣味游戏”解锁科学育儿新图景 - 天天要闻

红花渠畔“趣味游戏”解锁科学育儿新图景

为使辖区更多孩子深入了解红花渠的悠久历史,同时秉持“文明健康素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5月23日下午,兴庆区卫生健康局联合胜利街祥和社区,组织辖区众多家庭齐聚红花渠适儿化改造点,开展“童趣红花渠——花儿朵朵健康行”主题健康教育活动。以古渠历史为底色,将健康知识具象化为趣味关卡,通过沉浸式游戏体验提升家庭...
【科普营养】为什么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关键在父母受孕季节!这个时节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内脏脂肪更少 - 天天要闻

【科普营养】为什么有人天生吃不胖?Nature子刊:关键在父母受孕季节!这个时节出生的人棕色脂肪更多,BMI更低,且内脏脂肪更少

文章来源:梅斯医学 撰文:木白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有没有这样一种朋友,明明和你一起点了外卖、撸了串、吃了甜点,结果人家依旧腰细腿长、毫无赘肉;而你呢?只是多喝了两口奶茶,体重秤就响起了警报。我们辛苦计算热量、翻着食谱做低脂餐,他们却能在火锅前一通猛炫,依旧身形轻盈如燕。难道这是命运的不公?其实答...
亲戚一个逗娃动作把孩子送重症监护!医生:影响智力!父母崩溃 - 天天要闻

亲戚一个逗娃动作把孩子送重症监护!医生:影响智力!父母崩溃

文|菁妈很多无知的大人特别喜欢逗孩子!有时候会让孩子羞愧难当比如让孩子当面跳舞,孩子不愿意就在旁边说孩子小气,出不了众。有时候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比如孩子在老家的户外洗澡,洗完澡没穿衣服的时候,亲戚就逗孩子,这个小鸡鸡能给我吗?我用糖跟你换
儿子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 天天要闻

儿子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背着我悄悄回了老家,原因令我欣慰

文:王姐 素材:于悦悦(声明: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故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我叫于悦悦,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我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一路顺利的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