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灭蚊又怕“毒”?家有小宝夏日该如何防蚊?

2021年07月27日22:26:43 育儿 1456

本文涉及专业知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驱蚊的知识还有这么多

夏天让人感受到烦躁的一个是高温,另一个就是蚊子了。小宝宝皮肤娇嫩,特别招蚊子,夏天一到就浑身是蚊子包,家长各种灭蚊设备都用上了,现在很多家庭使用的是电蚊香,但是也会有一部分家长担心:婴儿能使用电蚊香吗?

传统的盘式蚊香、电蚊香这两种灭蚊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菊酯,菊酯又分为天然菊酯——除虫菊素,和化学合成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等。电蚊香的驱蚊成分为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广谱杀虫剂,对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但对蚊子等昆虫(以及猫、鱼)毒性大,可以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使他们过度兴奋痉挛而死。

想灭蚊又怕“毒”?家有小宝夏日该如何防蚊? - 天天要闻

图源:某宝

但盘式蚊香不适合给儿童使用,有传言说“一盘蚊香相当于120包烟”,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了,但不无道理。传统的盘式蚊香原理是燃烧时释放出驱虫成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很多烟雾。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曾以市面上热销的4种蚊香为样品进行驱蚊实验,实验显示,盘式蚊香的灭蚊效果不错,但确实会使环境中的PM2.5浓度上升(蚊香燃烧时,实验中28m2的玻璃房中PM2.5最高达到了500)。

电蚊香成年人可安全使用,

婴幼儿最好不用

就电蚊香中的有效成分拟除虫菊酯的安全性来说,不建议婴幼儿使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对拟除虫菊酯的健康风险评估显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对成人造成长期的健康伤害,婴儿和儿童对其的敏感性并不高于成年人。但有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高暴露与婴儿体重增长有一定相关性。

想灭蚊又怕“毒”?家有小宝夏日该如何防蚊? - 天天要闻

图源:某宝

我国在售的很多电蚊香的主要成分为氯氟醚菊酯,而这种成分在英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批准通过使用。我国将拟除虫菊酯列为农药成分管理,所以正规的电蚊香液都有农药生产许可证号和农药登记证,这表明这款产品是经过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测试。

儿童电蚊香真的有用吗?

我国对于氟氯醚菊酯的安全标准要求为0.1%~1.2%,目前国内没有单独设置儿童的蚊香液安全标准,市面上的儿童电蚊香说到底是为了安全降低了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也牺牲了部分效果,可能达不到灭蚊效果但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驱蚊作用。

市面上常见其他儿童适用的驱蚊剂成分为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两种。但国内外的消费者对避蚊胺存在误解,以至于很多产品标明自己“不含避蚊胺”,其实避蚊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驱蚊成分,毒性很小,有效浓度为10%~30%,浓度越高驱蚊时长越长,但也不是越高越好,需在有效浓度内使用。

想灭蚊又怕“毒”?家有小宝夏日该如何防蚊? - 天天要闻

图:避蚊胺的分子结构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2月龄以上婴儿使用避蚊胺,2月龄以下的婴儿不宜使用,2岁以内的儿童每天不宜使用超过1次。美国环保署(CDC)建议2月龄以上婴儿使用派卡瑞丁,加拿大儿科学会建议6月龄以上婴幼儿使用。

驱蚊手环、驱蚊贴靠谱吗?

《新英格兰杂志》的对照研究、美国儿科学会都已证实驱蚊手环是没有用的。驱蚊手环和驱蚊贴都是把某种有效成分固定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全身效果并不理想,有数据显示其有效范围仅为4cm左右。

想灭蚊又怕“毒”?家有小宝夏日该如何防蚊? - 天天要闻

图源:某宝

并且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很多驱蚊手环并没有农药登记登记证,其产品安全性难以保证。并且驱蚊成分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引起皮肤过敏,造成水疱、瘙痒、丘疹以及红斑等皮疹症状。

使用驱蚊产品须注意安全问题

1.电蚊香在使用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安全问题,每年夏天都会发生电蚊香使用不当引起火灾事故。还有孩子误喝蚊香液致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2.使用驱蚊剂之前需要仔细阅读使用指南和注意事项,含有除虫菊酯的产品不要涂抹在皮肤上,也不要将驱蚊剂涂抹在受损的皮肤上。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开孩子的鼻子、嘴巴、眼睛,避免孩子通过口鼻或皮肤黏膜吸收驱蚊剂。

3.当孩子远离蚊虫聚集的地方回到室内时,要及时清洗掉皮肤上的驱蚊产品。

婴幼儿平时怎样防蚊?

1.2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驱蚊液

2.尽量使用物理防蚊的办法,给宝宝生活的环境安装纱窗、蚊帐等,外出穿上长袖长裤防蚊;

3.早晨和傍晚少带孩子外出,注意避开草地、公园等蚊虫较多的地方;

4.注意家中清洁,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5.选用防蚊产品时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仔细阅读说明书。

参考文献:

[1]https://www.epa.gov/insect-repellents/find-repellent-right-you

[2]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repellent.html

[3]https://www.cdc.gov/features/stopmosquitoes/index.html

[4]https://www.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34/6/16.2

[5]郑明岚,齐小娟,邬春华,汪国权,卢大胜,常秀丽,周志俊.拟除虫菊酯农药暴露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5):409-412,434.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柚子

责任编辑:CiCi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