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是怎么形成的?出于什么目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行为

2021年07月27日20:38:48 育儿 1841

在孩子所有的问题行为当中,撒谎可能是最不能被接受的行为之一了。一提到撒谎,我们可能就会和一个人的人品,道德联系起来。如果孩子骗人,你可能会非常的愤怒,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样,都学会撒谎了。所以撒谎可能也是我们最名正言顺地去打孩子的理由。打的时候你可能还会说“你犯错妈妈可以原谅,但是你骗人就是不能饶恕的。”我自己小时候仅仅挨过的两次打,其中有一次就是撒谎导致的。在很长的时间,我都认为撒谎是必须严肃处理的问题行为。直到我发现有很多的孩子就算是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惩罚,也仍然继续的撒谎。这才让我开始努力的要搞清楚撒谎的背后,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心理机制。经过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实在是太丰富,也非常的有价值。我将会分两篇文章来专门为你讲述孩子们撒谎行为背后的秘密。

孩子撒谎是怎么形成的?出于什么目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行为 - 天天要闻


撒谎真的就是道德败坏不可原谅吗?你要细细地解读这个行为,首先要搞清楚儿童究竟是什么时候学会撒谎的。俗话说孩子是不会撒谎的。不过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真实的情况是,孩子是不会撒谎的,除非他年纪足够大并且努力这么做。

一般的心理学研究认为,4-5岁以上的孩子才有可能学会欺骗这个能力,因为欺骗这个事情是要有技术含量的,你们看什么叫骗人。从认知的心理来解释,欺骗就是努力的在他人的心中植入错误的观念。而孩子心中的原始设置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骗人意味着他们不但要抑制住说真话的冲动,还需要正确的组织语言来试图让欺骗成功。这背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推动力,他们是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不过后来的研究发现,孩子们具备骗人这个能力的时间比以前估计的还要早1-2年。

孩子撒谎是怎么形成的?出于什么目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行为 - 天天要闻


1998年,心理学家卡尔森和他的同事就做了这么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了很多三岁的儿童,先陪他们玩,搞好关系,然后分别对孩子们说:“宝贝。接下来,我们要捉弄一下那个叔叔好不好?”那个叔叔指的是另外一个实验者。“你看,对面有两个盒子,我们把一个球藏在对面的两个盒子当中的一个。我们一起藏藏好以后,待会如果那个叔叔来问你球放在哪个盒子里,你要记得要给他指一个错的盒子。不要让他找到球,知道吗?”说完以后,卡尔森就走了,等到另一个实验者进来,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欺骗了实验者。这就证明了三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撒谎的能力。不光是这样,3-6岁的孩子,他们不光能够撒谎,而且他们能够识别谎言,甚至可以知道你为什么要骗他。

孩子撒谎是怎么形成的?出于什么目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行为 - 天天要闻


皮亚杰就曾经说过,这个年龄的儿童会把所有有目的或者无目的的错误都当成谎言。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无意当中说错了一个答案,孩子就会以为你是骗他的。比如,宝宝问你,我的滑冰鞋在哪里。如果你也不记得,随便说了一句,在门背后吧。如果孩子在门背后没有找到,他可能会说,爸爸,你骗人,鞋子根本没有在门背后。这其实就意味着他们对欺骗这件事情开始敏感起来。如果他们被骗过一次以后或者是哪怕只是看到别人被骗,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场景,他们就会识别出欺骗。并且能够猜出背后的目的。比如说,这一次,你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说妈妈明天给你买玩具,但是到了第二天你没有买。下次再哭你再跟他说买玩具。3-6岁的孩子可能猜出你这么说的目的,不过就是想安抚他一下而已,很有可能是不会兑现的。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你从来没有想到过孩子有这么聪明吧?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骗人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和孩子相比,我们大人其实更善于撒谎。英国伟大的文学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就说过,我们需要撒谎,就像我们需要穿裤子一样。所以你想想你平常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对别人撒谎呢?

孩子撒谎是怎么形成的?出于什么目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行为 - 天天要闻


不过大人和孩子的撒谎理由可能不一样,要不我换一个问题来问,你小时候会在什么情况下撒谎呢?是不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逃避惩罚,第二获得奖赏。逃避惩罚很好理解,就是如果你觉得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说实话可能遭到惩罚。于是你就可能撒谎来说一个其他的理由来试图逃避这样的惩罚。比如说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同学请客打电子游戏,而且是那种非常土豪的请客方式。拿了十块钱来买游戏币,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地在游戏厅玩一整晚上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一下子头脑发热,耽误了晚上回家的时间,到家的时候已经九点了。我父亲问我:“你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结果我就撒了个谎,说到同学家里一起做作业去了。因为我觉得只要说是去学习,家里人就会忽略掉晚上回家没有打招呼这个错误。没想到我爸是个老江湖,一眼就看穿了我的谎言,结果就问:“哪个同学住在哪里呀?”还真的带我去他们家去调查情况,结果一下子就穿帮了,回到家里,后果自然你们也可以猜到了。

孩子撒谎是怎么形成的?出于什么目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行为 - 天天要闻


获得奖励也是我们撒谎的原因,比如说一个小女孩因为想让老师表扬她拾金不昧,结果偷了妈妈的钱交给老师,说是捡来的。还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奖励,甚至不惜去冤枉同学,我就见过在一个小学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情,班上有一位女生丢了钱包。班主任老师呢帮我们调查,结果找了几个午休时间在教室里面的同学一一来询问,这几个被问的孩子,其实都有很大的压力呀。这个时候就有一位男生跑过来,指着一位被老师问话的同学说:“老师,就是他偷的,我看见了。”那个被指认的男同学气得都快哭了,极力否认不是自己偷的。老师也觉得奇怪,这个指认别人的同学明明被家长接回家去吃饭了,怎么可能看到教室里面的情况。还可以准确地认定是谁偷的呢,好像说的自己就在现场一样。后来发现这个男孩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句夸奖,就随便指认一个同学,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的根据。有研究者调查过很多因为想要获得奖励而撒谎的孩子,他们在班上都不是那么拔尖和优秀的学生,被当众表扬的机会也不多,甚至显得有些没有存在感。所以这种原因来撒谎的孩子一般是在刷存在感。

孩子撒谎是怎么形成的?出于什么目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有这些行为 - 天天要闻


根据以上原因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好好地想一想,在平时对孩子有没有过于严厉?我们的惩罚过重了吗?或者是想一想,他们内心当中缺乏父母和老师的肯定吗?如果在学校里面并不出众,我们的家庭是不是能够弥补呢?他们为什么要冒着被揭穿的风险去撒谎呢?你能够想到这一层,你对孩子撒谎的行为就会理解得更深一些。也许孩子在欺骗你的时候,你处理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一点点,可能不只是粗暴的惩罚了。不过为什么说只是提高一点点呢?我要告诉你的是,光用逃避惩罚和获得奖励的理由来解释撒谎是不够的。为什么孩子会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去撒谎呢?比如说你问:“你刷牙了吗?”孩子说:“刷了。”结果一摸牙刷是干的。明明他没有组合变形金刚,却经常跑去和同学吹牛说自己有多少套最新的变形金刚玩具。明明没有养宠物,却跑去跟老师说自己家的狗狗死了,让大家都一起来感到同情,甚至有时候谎言被揭穿了还死不承认强到底。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些问题。意味着撒谎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想要找到孩子所有撒谎的行为和种类。以及针对每一种撒谎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这个话题我们下一篇文章说——孩子撒谎的常见类型和家长的对策。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 天天要闻

孩子被蚊子咬后“眼瞎”,医生:蚊子每年害死70万人,别大意

文|莹妈01江苏有一个女孩子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边的眼睛,结果眼睛严重过敏,压根就睁不开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点点肿但没完全瞎,还能看到一点点。妈妈哭笑不得,把视频发到网上,万万没有想到,同款的网友还真不少。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 天天要闻

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对了)

人生似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临着抉择,每一次选择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懂得何时该勇往直前、何时该急流勇退,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明白何时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何时应谦逊礼让以退为进,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适可而止,并非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历经世事打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闻

亲人去世,不掉眼泪的人,多半是这三种人,确实如此,不信不行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有相聚的欢喜,也有离别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别,大到生死的诀别,我们口中常说的“永远相伴”,在无情的时光面前,也不过短短百年。当亲人突然离世,为何有些人不会痛哭流涕?其实,没有眼泪,并不意味着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泪的人,大多是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 天天要闻

吴艳妮刚上大学时被孤立哭诉,妈妈反内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妈妈当你朋友

近日,吴艳妮妈妈熊艳的一段访谈,引发网友热议。访谈中妈妈表示:吴艳妮就像是榴莲,人们对她的看法两极分化,从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别人喜欢的能力。熊艳在访谈中回忆,女儿吴艳妮刚去北京体育大学上学的时候被孤立,整个竞技体校的女孩都不爱跟她玩,吃饭洗澡训练都没人陪,她就特别郁闷。哭着给自己打电话。熊艳开导她...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 天天要闻

三篇小学生作文,却看得我落泪

第一篇叫《妈妈》。孩子说:“除了妈妈,你在所有人那里都占内存,只有妈妈,连老师发群里的照片都舍不得删掉。”“占内存”——这属于像素时代的词,被孩子拿来度量爱的深浅。我们精心清理缓存、追逐流畅,妈妈却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 天天要闻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渐引导孩子的主见”

文|吴钩随笔很多家长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孩子当提线木偶,事事包办;一个是“过早放手”,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事实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有主见、有方向、有判断力,但不是让他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独自面对人生风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 天天要闻

铅中毒不容忽视,孩子咬笔杆也有隐患吗?儿科医生提醒

近日,铅中毒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属元素,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最应关注的有毒化学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铅?铅中毒距离我们有多远?如何防范潜在的铅暴露风险?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秀静。“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较高铅含量,长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