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BBC記者探訪烏克蘭對俄反攻最前線- BBC News 中文

2023年09月09日14:46:07 軍事 556572
烏克蘭戰爭:BBC記者探訪烏克蘭對俄反攻最前線- BBC News 中文 - 天天要聞 烏克蘭戰爭:BBC記者探訪烏克蘭對俄反攻最前線- BBC News 中文 - 天天要聞
7:52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烏軍被打得差不多了,俄軍開始收地:美國才明白俄軍打法有多殘酷 - 天天要聞

烏軍被打得差不多了,俄軍開始收地:美國才明白俄軍打法有多殘酷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2023年6月,烏克蘭啟動了被冠以「大反攻」之名的軍事行動,企圖扭轉與俄羅斯之間的長期對抗態勢。然而,在面對俄羅斯堅守的陣地和精密的防禦工事時,烏克蘭軍隊很快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蒙受了嚴重的傷亡。
納卡俄軍副司令受擊身死,亞塞拜然向普京道歉:願意賠錢 - 天天要聞

納卡俄軍副司令受擊身死,亞塞拜然向普京道歉:願意賠錢

而在目前敏感的局勢中,亞塞拜然軍隊卻整了一個誤擊事件,這多少讓人覺得愚蠢。據阿方說這次完全是誤擊,亞塞拜然軍隊在打擊納卡的武裝分子時,不幸誤傷了一輛載有俄維和部隊副司令伊萬-科夫甘上校及其他3名俄羅斯士兵的車輛,造成車上所有人死亡。
擔心火力不足 印度採購500億火箭炮:失誤讓印軍慌了 - 天天要聞

擔心火力不足 印度採購500億火箭炮:失誤讓印軍慌了

《今日印度》 據印度退役中將HS Panag PVSM表示:印度軍隊應該具備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能力。印度《經濟時報》網站報道稱,為了支持印度軍方的先發制人戰略,印度簽署了一份價值500億盧比的108套皮那卡導彈發射系統大訂單。可裝備6個火箭炮團。
德國士兵現身烏克蘭,揭露出了這場衝突公開的秘密,北約早已下場 - 天天要聞

德國士兵現身烏克蘭,揭露出了這場衝突公開的秘密,北約早已下場

近日俄羅斯士兵在扎波羅熱地區擊毀了一輛德制「豹2」坦克時獲得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穫,這輛坦克內的車組成員居然是清一色的「德國配置」;根據一位懂德語的現場士兵描述,在反坦克導彈擊毀坦克之後他們想要上前抓捕俘虜,但是在坦克內一名還活著的士兵突然用德語向俄軍喊道:不要開槍(nicht s

軍事分類最新資訊

航空母艦的崛起與俄羅斯的困境! - 天天要聞

航空母艦的崛起與俄羅斯的困境!

文/小澤編輯/小澤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此文章只在頭條發布,其他平台的文章均為仿冒。
東野百萬大軍三位締造者 - 天天要聞

東野百萬大軍三位締造者

東北野戰軍最早是1945年,我黨我軍的11萬各大解放區抽調的精銳部隊入關才慢慢發展出來。林帥並沒有締造東野的功勞,因為東野的締造者是這三位。
中美海上較量首輪勝負已分,美韓加演習縮水,中國為何不乘勝追擊? - 天天要聞

中美海上較量首輪勝負已分,美韓加演習縮水,中國為何不乘勝追擊?

在這個充滿風雲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如何在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之間尋求平衡。讓我們一起探索全球新聞,去理解多樣的觀點,擴展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認識。我們可以每日投入短短三到五分鐘,來更深刻地了解這一切。摘要: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尤其在海上軍事演習方面。

全站最新資訊

中蒙俄三國聯手打造的新通道:一次跨越國界的合作 - 天天要聞

中蒙俄三國聯手打造的新通道:一次跨越國界的合作

#秋日生活打卡季##頭條時事熱點說##中蒙俄#​#跨國貿易##國際運輸##國際貿易新趨勢#​在最近的新聞中,我們見證了一個新的國際貿易走廊的形成。這就是中蒙俄國際道路運輸通道,它已經成為了繼AH3之後,連接中蒙俄三國的第二條國際道路運輸通道。
不是玩笑!用別人的糞便治自己病 - 天天要聞

不是玩笑!用別人的糞便治自己病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本人身體健康、家族沒有遺傳病,情緒穩定心理健康,飲食上不能吃辣、不能喝酒抽煙,生活上要規律,就連熬夜也要盡量避免……在南京醫科大學,有這樣一群百里挑一的學生志願者,他們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指定的地點「出恭」。
孫紅雷也走了轉移上億資產定居在國外,看本人如何回應? - 天天要聞

孫紅雷也走了轉移上億資產定居在國外,看本人如何回應?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近期,有一則有關中國著名演員孫紅雷的消息在網路上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孫紅雷被曝已將數以億計的財產轉移到國外並定居,這一舉動引起了眾多粉絲和媒體的震驚和質疑。
這樣「烹飪」雞蛋,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 - 天天要聞

這樣「烹飪」雞蛋,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

雞蛋不僅是一個百搭食材,而且還有「全營養食品」的美譽。其中,在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方面,雞蛋的功勞尤其突出。其實,雞蛋的不同吃法也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率。《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為什麼水煮蛋的消化率最高,並給安全吃蛋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