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1000多個科技公司,五位投資人分享硬科技投資的終極經驗

2020年11月12日,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年度大會在京召開,本次會議以「應變局,開新局」為主旨,旨在發揮創新資源優勢,聚焦科創發展前沿,引導創投資本流向創新源頭,推動高端硬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培育高精尖產業集群,深刻理解並融入當前的新格局。

硬科技是2020年最熱的投資賽道,尤其科創板在去年的推出,讓以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航空航天、腦科學、光子晶元、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在過去兩年颳起了一股從VC、PE到IPO、併購的股權投資颶風。

會上,北科創基金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劉立群的主持下,元生創投創始合伙人陳傑、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武岳峰資本創始合伙人潘建岳、雅瑞資本首席創業導師王田苗和經緯中國合伙人左凌燁五位有多年硬科技投資經驗的嘉賓,展開了一場以「科技新風向,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幾位嘉賓就過去幾年科技行業投資風向的變化,選擇投資項目的標準,科技企業的投後服務等話題展開討論,無私分享自己寶貴的經驗。

圓桌對話原文如下:

元生創投 陳傑:大家下午好。我是元生創投的陳傑。元生創投是2013年創辦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基金經過過去五六年時間,已經投了差不多接近90家醫醫藥、醫療器械診斷的創新企業。在過去的六年也孵化了十家上市公司,其中有五六家拿了科創板過會批准還沒上市,也希望近期能上市。

我們過去的著眼點完全是專註於大健康領域,從創新葯到醫療器械到診斷,包括一些創新的醫療服務,我們投了八九十家公司裡面,有十幾、二十家創造了中國第一的事情,也有部分做的事情創造了全世界的第一。

比如我們元生創投投資的有中國第一個無創腸癌篩查的診斷試劑公司叫康立明,是第一個拿到國家葯監局批准的。也有我們投的第一個通過尿液檢測婦女妊娠期高血壓的產品,這個產品我們現在授權給了跨國公司正在向全世界推廣。還有中國第一個腫瘤冷凍消融產品,國產的第一家也是我們投的。諸如此類的等等第一個,我們有十幾、二十個,我們覺得在中國醫療醫藥科技創新方面,我們覺得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還遠遠不夠,正在努力的過程當中。謝謝大家!

中科創星 米磊:大家好,我是中科創星的米磊。我們也是2013年成立的,之前一直在中科院做科技成果轉化,為了解決科研人員創業第一桶金的問題,才發起了硬科技基金。目前我們已經投了306家左右的硬科技企業,其中包括半導體90多家,光電子類的有70、80家,光電航天也有20家,還有包括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以及一些醫療器械和生命科學的公司。

基本上我們相信硬科技改變世界。所以我們只投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因為過去十年中國在硬科技的投入是不足的,導致了今天中美貿易戰之下,我們中國現在還是有些被動,所以國家推出科創板,就是想解決目前中國的科技創新供給不足的問題。

所以也特別感謝北京科創基金,北京科創基金是國內第一家真正支持硬科技和原始創新的母基金,有了這樣的科創支持,真正做硬科技的才能夠有更多的支持。過去一兩年在科創基金的支持下,我們在北京發起了硬科技的一期基金,前天剛剛宣布了硬科技二期基金的啟動,有了這些支持我們在北京也做了更多中科院還有北大、清華等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我覺得這些在未來會促進中國經濟更好的發展。

武岳峰資本 潘建岳:我是武岳峰資本的潘建岳。我們這個基金從2011年成立,基本上有幾個特點。第一我們所有的投資團隊核心創始人和主要的投資團隊都是從產業過來的,以前都是做企業的;第二個我們是投硬科技,2011年開始一直投硬科技,軟的東西模式的東西不是很擅長,因為所做的行業,以前做的行業和產業都是在硬科技這一類;第三我們最早做零期基金,後來在美國做天使,現在我們做併購,主要是在集成電路、半導體幾個方向。

目前中國資本完成的跨國半導體併購,主要幾個大項目都是我們主導或者我們推動的,包括第一個中國資本完成的跨國半導體併購項目——北京君正收購ISSI,一家美國上市二十年的公司。後來我們幫著韋爾股份完成了對豪威(註:OmniVision,全球頂尖圖像感測器公司)的併購,前期投資了聞泰科技,聞泰也是完成了併購。

同時我們也很關注國內非常稀缺的領域,作為一個發起人推動一個領域的突破,產業上的創新。比如像上海滬硅產業集團,我們作為發起人,派了第一任總經理,公司從五年之內做到上市,現在也是千億市值的公司,這樣的企業還有多家。

涉及直接原始創新,我們也在做嘗試,目前有比較成功的,也有還是在學習和爬坡的。我們幾年前投了北京大學出來的技術,目前做到中國最好的機器人語言控制,這個是很稀缺的,我們投了五年了,之前就發展了一兩年了,到今天還在爬坡的過程中間,銷售額不到一個億,技術已經做到最好了。也有比較成功的,做的比較快的,我們投的上海微系統所的團隊,做的是紅外測溫感測器,趕上今年疫情,利潤超過三個億以上,當然我們要看企業能不能持續,能不能建立一個深的護城河,通過新冠疫情帶來的機會,奠定長期發展的基礎。

現在整體來講,我們變成全周期的,從天使到VC到產業併購,也希望我們從產業併購的平台,能夠幫半導體的團隊做一個產業資源的對接,也做一個承接支撐的平台,謝謝。

雅瑞資本王田苗:我叫王田苗,是雅瑞資本的首席創業導師、科技顧問。我在之前大概參與孵化投資十年,2012年加盟了雅瑞資本,作為投決會成員之一,專門投硬科技,而且圍繞著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方面投。過去五年孵化和投資大概不到五十項,目前有三項已經科創板了,一項是工業機器人——埃夫特,大概市值在八十到一百億;天智航醫療機器人,市值在三百億以上,九號服務機器人大概市值在四百億上下。

還有一系列的我們稱為準上市的機器人公司,這裡包括軍用的和水面的、水下的,像深之藍;還有物流的一些公司;還投了專門做腫瘤放療的機器人公司;還有我們投的專門做牙科醫美加工的機器人公司;還有投消費的,特別像口罩、電池、基站這些方向的機器人公司,因為這些和現有的汽車和電子裝備機器人結構是不一樣的。

當然還投了基礎部件,紅外,力感測器,磁懸浮,從中也感覺到了硬科技時代的到來,感謝科創母基金給了這樣的支持。

主持人:謝謝王老師,最後有請經緯左總。

經緯中國 左凌燁:在座的這些兄弟基金們,經緯算是成立的比大家稍微早一點的,我們是2008年成立,到現在十二年。經緯聚焦的還是早期為主,從2008年到現在,我們投資了650家科技導向的公司,大多數經緯都是他們A輪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投資者。這些公司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有很多已經跑出來了在各行各業是行業裡頭的領頭羊,我們大概看了看,獨角獸公司已經有五六十家,超級獨角獸定義為50億美金的量級也有十二家。、

至於硬科技,經緯從2008年和2009年投移動互聯網、消費互聯網,2012年、2013年開始我們投企業服務、互聯網教育、新葯研發,包括這兩年晶元製造、工業互聯網方面投資的比重越來越大。

截止到今天為止,我們給像科創這樣一直支持我們的LP,分回去的真金白銀應該已經超過220億人民幣,這部分的資金裡頭大部分還是以消費互聯網為主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從硬科技角度退出的比例是在迅速的提升,包括前幾個月上市的智能製造代表企業,兩個電動車企業,一個是理想一個是小鵬,都會給我們創造一定的回報。硬科技在未來五到十年是很重要的投資賽道主題,我們也會持續加大投入。

過去幾年科技投資的變化

主持人:相信大家通過剛才的介紹,可以看到我們今天在座的幾位嘉賓,真的是代表了不同類型的基金。陳總元生創投是非常成功的醫療基金,米總的中科創星是一直堅持硬科技投資,尤其是在原始創新階段做的非常成功。潘總的武岳峰資本是在全產業鏈上都是有布局的,而且和產業的結合非常緊密。王老師等會我會請他分享一下,他對科學家創業非常有心得,而且做的非常成功。經緯是我們成立最早非常知名的市場化投資機構,這些剛才幾位在講的時候,其實都提到了幾個很有意思的點,我們等一下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剛才提到了咱們的成功,很多跟科創板的推出有關聯。剛才鄺總演講也提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科技投資確實非常熱。您幾位做的比較成功的投資機構,看這兩年以來科技投資界主要的一些變化是什麼?這當中有沒有一些建議?是不是大家做投資的時候看比較熱,是好的窗口就衝上去,怎麼樣做更好的投資?這個我想請米磊總分享一下您的心得。

中科創星 米磊:我覺得這兩年變化還是非常巨大的,2018年六月份中興事件剛出來的時候,我當時做了一個分享,根據統計,2018年一季度,整個投資賽道裡面互聯網投資是340億,互聯網排第一。半導體排倒數第一,是1.35億。今年上半年反過來了,半導體衝到第一了,半導體第一次超過互聯網投資。

2020年應該是一個歷史性的拐點,硬科技半導體賽道第一次超過互聯網賽道,成了第一大投資賽道。這裡面的問題,我打個比喻在中國做投資,不像在地球上,像在月球上。幾年前投硬科技尤其是投半導體的,非常冷,零下一百多度,極夜。現在又是極晝,零上一百多度,估值非常高。這就是在中國做投資的特點,沒有一個舒服的時候,永遠都是極晝或者極夜。

主持人:您對投資機構有什麼建議嗎?怎麼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冷靜,選擇好標地?

中科創星 米磊:我覺得這個一定是獨立思考,做好行研,一定要想清楚,因為任何一個新的賽道只要進去的話,每一家投資機構其實都是要去交學費的,不管是誰。都是要慢慢去學習新的賽道,無論是打法,還是你要去熟悉賽道的規律和賽道的門門框框。

你進入一個賽道比較早的時候成本是很低的,一個行業新出來的時候公司比較少,比較冷門,你在幾十家公司裡面挑幾家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當一個賽道特別熱的時候,幾千家裡面裡面想挑幾十家就很難。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投資機構,迅速的提高認知,才能夠在這個賽道站穩,才能夠通過你的認知得到很好的回報,否則的話一旦你前面已經有上百家的選手已經跑到你前頭的,這時候你再殺進去的話,大概率你是跑不進前面的。

主持人:非常同意您的觀點,要提早進行布局,積累自己的認知。請陳總分享一下在醫療領域,我相信應該沒有半導體出現極夜和極晝的情況,但肯定也是在投資方向上有不少變化的,也請您來講一講。

元生創投 陳傑:我覺得醫療醫藥一直都有關注,但是可能關注的點不太一樣,可能我們自己在2008年、2010年的時候,我們看傳統的中藥,仿製葯,這幾年都是以創新葯為主,關注點不一樣。但確這幾年國家的審批,特別是醫藥審批的改革,大家看到了中國醫療醫藥市場的潛力,因為中國目前的醫療醫藥市場跟美國相比還是比較小的,如果隨著我們人口的老齡化,隨著我們人均收入的提高,這幾年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關注,對醫療醫藥的投資在不斷地升溫。

特別是今年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我覺得讓大家看到了錢掙的再多,健康是最重要的。包括像我們現在能正常的開會和工作,也是跟我們醫療醫藥工作人員跟醫療醫藥科技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的GDP能繼續的增長,成為全世界唯一正增長的國家,這些跟醫療醫藥都分不開。

今年上半年資本在醫療醫藥的布局,我覺得是相當熱的。我昨天看到一個最新的數據,今年截止到七八月份,醫療醫藥行業的投入資金募資金額是400億人民幣,是比往年翻了差不多兩三倍。我覺得我們現在也像米總那樣,看到同樣的情況,在醫療醫藥裡面,一些我們覺得很一般的項目,怎麼都能成功的募到錢了,還有我們看好的項目有很多基金抬高估值搶項目。所以我覺得疫情也是讓大家看到了醫療醫藥板塊的價值,我想長遠來說這個板塊我相信會吸引更多資本的進入,因為醫療醫藥技術迭代相當快,也會有更多技術創新出來,滿足資本的需求和投資人的需求。

如何選中好的硬科技企業

主持人:謝謝陳總,不管是投醫藥還是投半導體、人工智慧,都是硬科技的投資。硬科技投資確實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而且是個抽絲剝繭的過程,那這個當中我相信有很多的挑戰,因為科技迭代是比較快的,而且需要更好的判斷什麼時候是合適的時點去投資,什麼時候技術接近商業化成熟。剛才潘總講的時候,說到很有意思的點。怎麼去判斷是合適的時點進入前沿技術的領域,在這個當中怎麼去選擇好的時機進去?這點請您來分享一下。

武岳峰資本 潘建岳:我們以前投的範圍稍微寬一些,現在變得越來越聚焦,比如我們現在主要基金大概三分之二的資金會投在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領域,還有三分之一投在人工智慧的技術相關方向。包括鄺子平總講到的軟體,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支撐數字化新基建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

在我們熟悉的領域,我倒覺得說,現在因為我們是在全周期從天使、VC一直到後面的重組併購都在做,重要的就是對產業要有足夠深入的理解,你要有理解力,在不同的階段對好的公司,好的標地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對早期項目來講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它的團隊,也要看它所做的產品、賽道,半導體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自給率,他在做的產品在國內自給率是多少,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當然還要看一下他的產品賽道夠不夠大。

回答你的問題,你剛才提到投硬科技很熱,剛才米總也強調今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投資的量排在第一位。有一個問題要探討,半導體為代表的硬科技能不能投?我有一個數字給大家分享一下,上次在中金年會上單總做過分享。我跟鄺子平的視角不一樣,我的視角是這樣的。

全球前十大上市互聯網的市值,總共是十家,中國有四家在裡面,阿里巴巴、騰訊、美團、京東,總市值是1.8萬億美元,半導體上市公司一家沒有,這是一個情況。中國前十大上市互聯網公司市值是2萬億美元,是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國的半導體公司上市的前十大是1700億美元,比不上美團、京東,差距多少?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半導體公司差了12倍,看起來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硬科技一定還是個窪地。

我們現在講的很重要的概念是雙循環,一方面自身要形成循環,我們強調科技為主,不能老是依賴別人的晶元,別人的硬體,跑自己的互聯網。我們一定要發展自己的硬科技。總書記講,一定要補齊短板,拉齊長板。怎麼走外循環?首先要把長板拉長,讓人家離不開你,這點來看對硬科技的投資是非常必要的。整體的產業要看未來,我們作為投資人,還是要投硬科技,還是要關注半導體。這個產業未來一定會起來,成長的機會一定在那裡。

北京科創基金重點也要往硬科技那邊走。一個是我們國家自主所需要的,還有一個你要看價值,看整個價值的對比。我給投資人的建議,還是要看硬科技,看對了估值貴低,要看長遠一點,都不是那麼關鍵。對創業者來說不要光拿錢,一定要看錢後面的資源能不能幫你發展,這兩點非常重要。

主持人:半導體公司不管現在估值有多高,我們還是要長期堅持投資它的,這點確實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策略。接下來談一談硬科技投資的前沿布局,這點上請王田苗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下,您現在主要都在關注哪些比較前沿的技術領域,您覺得接下來要投哪些方向?哪些是您未來會重點關注細分的領域?

雅瑞資本 王田苗: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從資本市場來看這個事情的時候,硬科技主要還是痛點和高頻,這個我們特別看中。從技術角度來說,我們特別看中的是它的門檻和獨立性,門檻我們都知道,我最近發現一個現象,硬科技門檻很低的,必須和後台生態緊密結合。

我舉個例子,送餐的機器人,很多的實驗室都能做起來,最後發現它只有和海底撈、全聚德、麥當勞這些生態才能結合起來。另外在有些硬科技里,如果在產業鏈里不獨立,你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應對不了,還有其他的方面,我們一般也都比較慎重。

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的理解其實科技最後回歸的還是以人和社會為核心的需求,這個一旦定了以後,會發現消費背後的硬科技,醫療背後的硬科技,提供物質製造後面的硬科技,如果這個一旦出來了以後,你就會發現工業物聯網資料庫,比如說IOT的BI,比如說我們所說的末端感測器,比如說終端相應的控制、雲、邊緣計算相關的,服務也是一樣,像VR眼鏡,雖然現在一直磕不下來,那是硬科技。一旦磕下來,一般的公司是上不來的。

另外我們特別關注長線,我們悟出來一個道理,硬科技門檻越短,它的長期價值投資越低,瞬間會被數據聚焦,聚焦一消就沒有了。這個地方我們是比較關注的。

基於這樣我們來看看工業物聯網背後支撐的消費,一個是日常消費,機器人全跑到汽車、電子,這塊要移。還有高端消費,比如將來的柔性屏、新能源汽車,還有軍工和高鐵,這方面與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後端,我們也是非常非常關注的。

主持人:好的,謝謝王老師。我要請左總來講一下,經緯作為老牌美元基金代表,我們確實發現美元基金嗅覺很靈敏,經常能很早發現下一步的風口。你們幾年前就布局了商業航空,之前也在看腦機和人造肉等等的投資方向,你們內部是怎麼通過研究和其他的方式,更早的發現下一個風口是什麼?包括怎麼判斷投資時點是不是成熟了?什麼時候開始布局,這個想請您分享一下。

經緯中國 左凌燁:經緯很注重公司的文化,賦能年輕人。經緯現在有快45人的投資團隊,投後團隊更大,經緯有80人的投後團隊。經緯今天8個合伙人,有6個都是從投資經理、分析師內部培養起來的,包括我們今年繼續招了一大批年輕人,每年都在持續的招募。

我們覺得真正最敏銳的嗅覺,其實是真正在賦能這些年輕人,他們去關注,用不對等行業同行的時間,關注現在的邊緣行業,經過對這些邊緣行業深度的研究、發掘,對裡頭創業者和產業人脈的信息收集,我們整個基金來預判這個行業未來的變化和趨勢是怎麼樣的。

當然因為我們是一個早期為主的基金,再加上美元基金本身周期就比較長,我們的耐心還是比較強的。企業服務我們是2012年開始投資的,互聯網教育是2013年開始投資的,比如我負責的猿輔導最近的融資已經150多億的估值了,但是七年前我們投資的時候,互聯網教育是個很冷門的賽道。包括企業服務最近三四年才熱起來,我們更注重讓年輕人能夠在這個領域挖掘很多新的細分領域的機會,讓他們伴隨著這些細分領域成長,我們經緯整個平台去賦能他,我們基金去做試錯,做一些早期的布局,通過這些早期的投資布局,形成一些正向經驗的循環,最終在行業裡頭繼續發揚光大,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就像剛才你說的很多細分領域,在我們內部研究方向遠遠不止這些領域,但這些領域是嘗試和跑出來的,有一些階段成果。

主持人:您提了對投資機構人才組織建設很好的建議,年輕人往往觸覺更敏銳。我想聽聽米總對前沿科技布局的分析,我知道中科創星在硬科技更前沿的方向做超前的布局,這個也是你們很重要的策略,這個是怎麼考慮和選擇的,想聽您分享一下。

中科創星 米磊:我覺得前沿科技的布局,實際上是沿著科技創新發展的規律,我們其實可以把發展分為創新鏈、產業鏈。我們過去絕大多數投資公司是沿著產業鏈分析,產業需求有什麼投資機會去做。我們更多的沿著創新鏈向下走,一個新的科學技術出來之後,他會催生新的產業。比如說蒸汽機革命出來之後,整個帶動了下游的能源產業,把蒸汽機裝在車頭上整個的運輸業、火車業就出來了。一個革命性和平台性的基礎出來之後,會驅動各方面的產業,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硬科技,也叫勢能技術。

沿著科技發展大的規律來看,一旦一個新的技術出來之後,會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集成電路出來之後,有了集成電路就有了電腦,有了CPU,有了電腦就需要把所有的電腦連在一起,就有了光通信。後面有了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互聯網,下一步就有了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科技發展規律是由一個新的硬科技基礎設施出來之後,緊接著會帶來下面科技的應用,互聯網的應用本質上是由過去六十年整個科技創新,摩爾定律為代表的集成電路來驅動的,加上光纖通信為代表的尼爾森來發展的。你把這兩個把握住以後,美國過去每十年一個周期,從七十年代投因特爾,投集成電路,到八十年代投甲骨文,九十年代投光通信。

2016年投人工智慧的時候,我們當時就判斷,人工智慧就處在互聯網前夜,像互聯網先把信息高速公路修好才有互聯網,人工智慧也是一樣,你得把基礎設施建好才有人工智慧的應用,我們2016年做了判斷之後,大量投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數據的來源就是大量的光電感測器到算力,包括數據中心,包括投AI光學晶元,把整個底層科技規律看清楚之後,你就知道下面一個的方向,其實是可以判斷的。

我們今天看到所有產業的東西,其實在幾十年前實驗室都做過,但是這裡面絕大多數是很難變成產業化的,實驗室的東西只要跟科學家天天在一起,你是能夠預見未來的。就像凡爾納的科幻小說,預見未來一兩百年,他的小說里絕大多數都實現了,為什麼他能實現?凡爾納那時候天天跟科學家泡在一起。只要你天天進實驗室去看,你就知道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如果是做投資的話,可能就不一定能投那麼前沿。你需要甄別哪些是隨著產業巨大的牽引力,可以把實驗室技術商業化。所以我覺得要想真正的判斷前沿科技發展,那你就得天天走進實驗室。我的目標是把中科院的一百多個所全部走一遍,如果是中科院的院長也很難把一百多個所都跑完,如果你天天跟科學家在一起的話,你對未來的判斷可能會更准一些。

投後:如何為早期公司保駕護航

主持人:非常好,走進實驗室,擁抱科學家。科技從實驗室走出來,概念驗證、產品驗證,小批量再到大規模,這個過程當中每上一個台階都是一個蛻變過程。創業者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需要很多的幫助。作為投資機構,在過去一般都是怎麼來幫助企業家?另外就是您經常看到他們最常遇到的困惑或者問題是什麼?請陳總先分享一下。

元生創投 陳傑:我覺得時代給了很多科學家機會,因為我們投了很多創新葯的企業,這些科學家很多原來就是學化學或者學生物的博士,原來很多是在美國的跨國公司搞研發的,回到中國做創業企業,有好幾家企業已經在科創板上市或者在香港上市。我真的很佩服這些科學家,從一個搞化學的博士,現在變成了一個企業家。我們投資的時候也看科學家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企業家,甚至成為一個資本家。一方面是看他們的激情,看他們的能力。

作為投資人來說,我們在這個當中的確是盡我們的所能來幫助,無論是從人才招聘,還有後續的募資,包括公司的臨床方案,下一步怎麼走,我覺得是很具體的介入進去,我們元生創投是以早期為主,創業企業後續投後服務方面介入的比較深。

我們在北京有一個公司,是原來中科院的院士,也是清華大學原來的院長董成院士,他在免疫學是全世界頂級科學家,他的企業是我們天使輪投資的。董院士還在清華醫學院做著院長,他把科技技術放在公司來。技術要往臨床上走需要很多的工作,包括招聘,還有臨床方案的設計,還有跟CRO對接,這些工作我們都在幫忙。我自己也兼任這個公司的董事長,最近也是很高興,剛剛幫他找了一位CEO,我們前面找了一個不合適,又再找了一個。新來的CEO就很合適了,所以我們這個當中要做的事情特別多,今天早上我來開會之前跟另外一個公司談,這個產品在肝癌治療方面有突破性的技術,我們跟他一起琢磨怎麼把產品報創新通道。

最後我想說,我們跟這些創始人的交流,更多是幫他們出謀獻策。我們另外一家做腦癌醫療器械的公司,他們之前要走創新通道,拿下來可以快一年,我們覺得能拿下來當然好,拿不下來就浪費時間。我們當時有點擔心,但是創始人堅決要走創新通道,兩個星期前國家葯監局給予他們醫療器械的創新通道,證明創始人的想法是對的。因為他們奮鬥在第一線,對這個最了解。我們也在第一線拿到很多信息,國家葯監局、科委的,但是我們覺得創始人的很多判斷還是來自第一線的,聽得見炮聲的。我們很多時候是幫他們出謀劃策,尊重他們的決定,扮演一個參謀的角色。

主持人:謝謝陳總,我想請潘總再講一講,因為潘總的投資機構比較特別,早期到最後併購,全生命周期的投資,你看到企業從小變大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怎麼幫助企業上一個台階?

武岳峰資本 潘建岳:很多方面,我們最近做了好幾個項目,是從頭開始做的,搭架構,組建團隊,對接產業資源。我們的投資策略,因為硬科技特別是半導體很熱以後,我們基本上中段越投越少,我們往兩頭走。要麼做很早的天使,從第一輪開始,要麼做後面的PE,我們有不同的基金來進行匹配。

我們整體上來講一個策略就是聚焦,我們一般項目不求多,但是一旦投了以後,我們在項目上有比較高的佔比。我們可能跟一般的基金有點差別,因為我們投的企業,我們的佔比上市之前還有40%多的比例。我們覺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花力氣幫到這些企業。

在產業方面,作為一個執行董事長要操作所有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到這個份上投資人不僅僅帶著錢,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定要看到,一定要做的話,現在的早期創新是錢後面的資源,投資人要投的好,我們的看法就是大比例、帶資源,選擇優選團隊進行投資。

主持人:很受啟發,接下來請王老師特別分享一下,因為王老師他投資天使投資、種子期投資科學家創業是非常成功的。怎麼去識別什麼樣的科學家創業才能成功?

雅瑞資本 王田苗: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我這十年多接觸科學家創業,發現成功率確實很小,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不成功。往往還沒做大,他就認為他這個技術可以服務很多,想的還很遠。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識別科學家創業,除了我剛才說的要有高頻,要有痛點,要有門檻,要有獨立性以外。我跟他分享,首先你科學家創業的價值是平台性的還是細分領域的,這兩個在路徑上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我們投一個新型存儲,可以在斷電的時候還能保存信息。我們要馬上跟他交流,雖然市場很大,你不要衝到TO C,你能不能先把北斗拿下來。我們把科學家的價值按照幾個節點來把握,每個節點我們又分技術樣機能不能拿下,客戶能不能搞定,職業化團隊能不能配齊。通過這幾個節點判斷,這個節點是一個億,那個節點是十個億,通過幾個節點的分析就得到了未來變現的要點。

還有一個又落到了科學家身上,科學家我們分兩類。一類科學家是把創業當成一個學習,他沒有說這個事情一定要對經濟貢獻,一定要培養獨角獸。他覺得國家政策倡導,我又有國家經費為什麼不做,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然後還兼了很多,沒法全職。還有一類科學家真的很有激情,這個時候有激情意味著他的時間和思考會放在這上頭,但是光這個還不夠,還有一點就是他是不是有商業化的產品開發,大部分是沒有的。他一說技術,好像這個技術可以服務全世界,可以服務十億人。其實每一個項目,無論是軟體還是晶元還是機器人,他都是在特定的垂直行業往前跨才有意義。

從美國和中國的歷史感覺,真要想當企業家一定要全職,包括院士。不全職在歷史上沒有成功的。另外我發現還是要原創技術,這個時候就去找優秀的合伙人,我們稱為接棒。現在科學家或者硬科技創業成功的,80%其實都是非常巧妙的把接力棒轉給了學生、校友,或者是過去的同學,這個轉換基本上就順利了。

所以最後科學家的使命就原創的高門檻,這是他的,樣機是學生的,到了公司是專業工程師的,到了市場是企業家的,到了中國全世界應該是企業文化整合的。這樣的轉化方式,我們稱為叫「融合式接力棒」,是成功率最大的。

主持人:王老師的總結太到位了,非常精彩。經緯是投後服務我知道做的非常有特色,想請左總來給我們簡單分享一下經緯在投後上都有哪些比較特色的賦能。

經緯中國 左凌燁:剛才說我們投後團隊是我們投資團隊兩倍大,有80多人的全職投後團隊,我們內部也是有詳細分工和分組的,分十個專業化的小組。很同意剛才嘉賓講的,創業者真的佔了創業成功99%的貢獻,我們可能只是在錦上添花,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我們的幫助。

舉幾個實際的數字,我們經緯有招聘小組,很多創業者創業之初對於產品技術比較擅長,但是對於市場化等等方面比較欠缺。招聘小組每年幫助經緯系公司介紹並且入職了300人以上的總監級以上的人選。

還有一個就是資本小組,我們經緯有創接會,資本方面的對接會,幫助我們的企業在後續融資的時候,對接更多市場上匹配的後期基金。我們有統計數字,經緯每在早期給創業公司投資一塊錢,最終我們在資本市場上會幫他拿到四十塊錢,這是我們資本小組在後續保駕護航,在他有可能走彎路的時候有更多資金的富餘量,提供很多的幫助。

總結

主持人:最後我還是希望各位做一個簡單的總結,請各位用一句話表明一下自己機構最主要的特色是什麼。請各位用一句話總結一下自己的特色。

經緯中國 左凌燁:如果站在創業者的角度,尤其在比較早期的階段,一定要找最懂你的投資者。什麼叫懂你?跟你自己長足發展的願景是高度一致的,因為從創業歷程來說是要經歷很多波峰和波谷的,尤其是很多波谷,只有最懂你的投資人可以從第一天一直陪伴你走到成功,走到黎明到來的一天。我相信經緯會是最懂你的投資人之一。

雅瑞資本 王田苗:我作為一個創業導師,種子、天使、孵化、投資,要繼續深耕沃土。就像一個紅薯,在大堂上就是一塊錢,農貿市場十塊錢,進了五星級賓館五十塊錢,同樣一個紅薯在不同的場景下價值不一樣。因為深耕這塊,農貿市場也找我們,一線基金也找我們,這樣就建立了合作生態。有了這樣的基礎,我覺得可以將硬科技,能夠在某些基礎上大踏步的提升,這是我們的使命。

武岳峰資本 潘建岳:武岳峰資本在創立之初有個口號,專業成就產業,我們從產業裡面出來,希望幫到創新企業。對創業者的建議來講,一定要關注錢後面的戰略資源,不管是行業垂直的,不管是VC還是平台性企業,錢後面的戰略性資源才能在你真正需要的時候幫到你。

中科創星 米磊:我們公司的口號叫硬科技改變世界,為了支持硬科技創業者,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硬科技也是我在2010年提出來的,現在不斷地得到了整個社會的認可,包括總書記也講科創板要堅守定位,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經過十年的推廣,現在硬科技成為國家的話語體系,尤其是五中全會講到科技自強,現在科技創新已經擺在中國所有規劃的首位,所以我覺得未來三十年,中國就是硬科技的時代,我們就是希望跟所有的硬科技創業者一起用硬科技實現中國夢。

元生創投 陳傑:我們元生創投做醫療健康,希望我們的創業者第一要專業,因為醫療很複雜,有醫藥、器械、診斷,每塊對專業的要求都很高。還有醫療投資很有成就感的是造福社會。我們投的很多產品真的拯救了人的生命,我們投的腸癌篩查的產品,我們LP有查出過腸癌的,員工的家屬有查過腸癌的。我們有很多葯,經常有LP會找我買葯,會問癌症或者某一個東西治療的方式和方法,我的企業和我們基金希望把大家活的更長遠一些,活的更健康一些。

主持人:真的很棒,改變世界,幸福快樂的生活。今天的圓桌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嘉賓十分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