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被約談的背後,你敢想像是什麼預兆嗎?

公元1604年,由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復並聚眾講學的地方叫做東林書院,其「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的名聯更是家喻戶曉。在組織講學的基礎上,東林書院聚集勢力,逐漸發展成為東林黨,不僅在朝廷里有大批的東林黨高官,還在江南地主、商人階層有廣泛的支持,形成了官商大合流。他們在言論上以清流自居,掌握了話語權,在政治執行層面上有官僚系統的支撐,在基層有經濟領域商人地主的支持,真正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言有言而呼風喚雨,成為明亡的重要成因之一。

毫無疑問,湖畔大學現在也是一個講學的地方,建立這個大學的精英們都是掌握著巨大社會財富和社會權力資源的中國經濟領域的牛人。湖畔大學絕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傳道解惑的學校,而是一個圈子,是一個牛X商人的圈子。這些牛人背後更有著複雜的利益權力交織。湖畔大學的產生,標誌著一個危險的政治信號:資本巨頭們有著合流的趨勢。這是他們對正在中國發生的變局的新應對,也是這些精英前台人物不甘於被操控的命運而要想「獨立自主」而建立的新組織。這些社會商界精英的抱團後面有著什麼樣的演變,已經變得可以預見:商、官合流,形成新的生態,這個新生態系統的後面,必然有著更大利益訴求。

黃埔軍校的建立註定與以後的北伐戰爭相聯繫,從最初開始籌辦軍校起,就是為以後掃除列強除軍閥的北伐戰爭作準備的,因此它的建立對以後的北伐戰爭產生重大的影響。黃埔軍校的第一任校長是蔣介石,如果沒有黃埔軍校的底子,這個來自浙江溪口的時代人物,絕對不會有後來的政治成就。

如今的馬雲,錢早就有了,也成為前排的意見領袖,他的一些言論和舉動還在不斷地往權力的中心漸漸靠攏。實際上,錢、名、權這三種東西,三者只取其一即可,得到其二已經是高處不勝寒。

1.

馬雲被約談了!

歷史罕見!

11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齊聚一堂,約談螞蟻金服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

國家四部委同時約談一家金融機構負責人,這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很多人不太了解,國家為什麼把約談螞蟻看得如此之重?

我們把時間線往回調一個星期……

10月24日,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舉辦,馬雲一上台就把槍口對準了國家部門和機構,來了一個「炮轟三連」:

馬雲第一炮轟向了監管機構太嚴格。

「不能因為p2p(爆雷)就否定整個互聯網金融。」

「(監管)創新一定要付出犧牲和代價,為未來擔當,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

馬雲第二炮轟向了金融機構太保守。

「中國金融沒有系統!」

「(中國加入的)《巴塞爾協議》是一個老年俱樂部!」

馬雲第三炮轟向了銀行太落後。

「中國的銀行還是當鋪思想,害了很多企業家!」

馬雲的「三連炮」將原本沒那麼大影響力的會議推向了風口浪尖。

更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螞蟻金服的內幕操作竟然由此被抖了出來。

2.

螞蟻金服的內幕終於能說了

想不到的是,馬雲炮轟國家監管後,竟然有幾百萬人給他點贊,誇讚「馬爸爸敢說真話」。

我只能說你們太年輕了。

可能你們還不太了解螞蟻金服,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

2004年,馬雲建立支付寶,然後孵化出餘額寶、招財寶和網商銀行。

2014年,馬雲以這些產品為基礎組建螞蟻金服,此後相繼推出花唄、借唄等個人消費貸業務。

前段時間,螞蟻金服宣布將於今年11月上市,發行價68.8元,對應市值2.1萬億人民幣。

這意味著螞蟻金服僅用6年時間,就登上了絕大部分公司想都不敢想的高峰。

很多時候,資本的原始積累都帶著不可告人的私密與爭議。

那麼,螞蟻到底有什麼內幕?

內幕一:螞蟻高槓桿放貸模式

大家可能不知道,支付寶雖然是國民級應用,但在螞蟻體系中,它主要用來導流,螞蟻最大業務來自花唄借唄為首的放貸業務。

2020年上半年,螞蟻放貸總額2.15萬億人民幣,以此類推,它全年放貸規模超過4萬億。

那麼問題來了,螞蟻哪來那麼多錢放貸?

它不必自己掏錢,只需通過一個無限循環的槓桿遊戲,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前段時間,重慶市長黃奇帆透露,螞蟻是這樣操盤的:

首先30億人民幣打底,從銀行貸款60億,這樣賬面資金就有了90億。

90億不夠放貸,沒關係,可以資產證券化(ABS)。

螞蟻把90億放出去後,就有了90億債權,它用這個債權抵押,就能再次貸到90億,這樣它又有錢放貸了。

第二輪放貸,螞蟻手裡又有了90億債權,它繼續抵押貸款,無限循環。

循環了多少次呢?

說出來嚇你一跳:40次。

也就是說螞蟻只用了30億本金,就貸到了90億×40次=3600億的資金,槓桿率足足120倍!

普通人拿著90萬不動產去抵押,銀行頂多貸你60萬,但是螞蟻靠著這種神一樣的操作竟然拿到了120倍的貸款。

這就是螞蟻的原始積累:你說它違規吧,說不上;你說它正常吧,但又實實在在鑽了空子。

內幕二:螞蟻風險轉移

螞蟻的騷操作像滾雪球一樣,滾了120倍槓桿,這樣有沒有風險?安不安全?

風險非常大!一旦出事,就是地震級!

這3600億資產規模中,只有30億是螞蟻的本金,一旦出問題,貸款收不回,它最多賠光30億。

剩下的3580億誰來兜底?

有人說是銀行。

對不起,銀行沒有生產力,它的錢歸根結底還是儲戶的。

內幕三:普惠金融的外衣

毫無疑問,螞蟻金服是中國最大的放貸公司。

它一面低息吃進資本,一面高息貸款給淘寶天貓用戶消費,在這個閉環生態里賺得盆滿缽滿。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螞蟻的利息差有多恐怖。

目前,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3.85%,法律規定民間借貸司法保護上限是LPR的4倍,也就是15.4%。

螞蟻的年化利息有多高呢?

它根據信用評級,低的15%,高的18%。也就是說,10000借一年,你光是利息就要還1800元,比民間專放高利的人還狠!

對此,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是這樣評價的:螞蟻金服與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實際上是「普而不惠」!

內幕四:鼓吹消費主義

去年,央行公布了一組數據:

2019年全國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7.59萬億,信用卡逾期半年沒還的信貸總額742.66億元

這個數據在2010年僅僅是76億,9年時間翻了10倍,房價漲幅在它面前都是小弟。

比央行數據更恐怖的是一份90後負債調查:90後平均負債12.7萬元,是月收入的18倍。

這股消費主義潮流正是螞蟻金服一直推動的,一句句slogan通過洗腦的廣告變成了年輕人的價值觀,比如:

「年輕,就是花唄!」

「愛自己,想花就花唄!」

「花唄,5億用戶的快樂生活!」

之前只是誘導大家剁手買買買,現在搖身一變大家借錢買買買。

問題是讓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剛畢業就背一屁股貸款,真的對國家、對社會好嗎?

很多人想到自己的花唄借唄額度上漲了,又要去給馬雲點贊了,又要管馬雲叫爸爸了。

想想清楚,爸爸會鼓吹兒女借錢買買買嗎?

今年的疫情中國能扛下來,從某個角度講靠的不就是大家還有點存款嗎?還能度過難關嗎?

如果真有一天,家家戶戶都被超前消費,只有欠款、沒有存款,那下一次再有疫情或者金融危機,我們還頂得住嗎?

3.

發散思考:日本信貸之王覆滅記

螞蟻金服的放貸帝國,讓我想起了日本的信貸之王——武富士。

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老百姓對消費品和休閑娛樂的需求迅速上升,民間消費信貸登上歷史舞台。

1966年,武井保雄創辦武富士公司,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

武井保雄是怎樣在一大堆信貸公司中脫穎而出的呢?

他喜歡用大數據放款。

他認為主婦的個人信用比男人好,於是暗中觀察統計家庭主婦的生活畫像。

比如,他會每天早上觀察各個小區的陽台,誰家主婦的衣服洗得乾淨,那她的信用肯定好。

再比如,他會借用每家每戶的廁所,誰家馬桶乾淨,那麼這家人信用肯定不賴。

為了方便別人借錢,他還發明了一種「無人貸款機」,自動申請貸款和簽約。

憑藉這種生意模式,武井保雄迅速暴富,最後登上了日本首富的寶座

然而隨著巔峰期到頂,武富士迅速沒落,名聲越來越差,「消金三惡」(高利率、多頭借貸、不當催債)它全佔了。

2000年,武富士積壓多年的信貸黑幕曝光,武井保雄捲入非法竊聽醜聞。當年底,他被捕入獄,判了3年有期徒刑。

武井保雄出獄後,日本政府推出《利率限制法》,限制消費信貸最高年利率,此前多出的利息,必須返還借貸人。

從此,武富士再也沒有機會東山再起,最後在2010年宣布破產。

日本信貸之王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

我們回過頭看螞蟻金服,它和武富士有太多相似之處:相似的背景,相似的高利,相似的大數據模式……

這恰好印證了一句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只希望國家對金融的監管堅持從嚴管控,因為金融一旦出問題,影響的就是千千萬萬家庭。

那些給馬雲炮轟監管點贊的人,想想美國的次貸危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