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機器人+微流控,杭州率先探索水質監測新模式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玉環 通訊員 陳愛民 俞雅雲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近日,在杭州市,一隻身披銀甲的「數字員工」正沿45度陡峭坡道下行,只見它的前視攝像頭鎖定水面後,俯身將採樣頭緩緩放入水中——這是浙江省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新入職的試用期「ai監測員」,這也是它首次在現場開展實地監測。據了解,這位集地形征服者、晶元極客、數據「閃電俠」於一身的智能體,是杭州生態環境對於智能科技的一次全新探索與嘗試。

生態環境監測,場景多樣而複雜。日常監測中,在面對地形嚴峻的採樣點時,需至少兩名監測人員,攜帶各類採樣及現場監測設備艱難抵達,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經演練表明,機器狗僅需四足就可跨越落差半米的陡坡,快速到達河道邊緣就位,每日可進行多個點位的分時取樣,單次充電最多可覆蓋20公里範圍。

除了適用多種地形外,機器狗背部的微流控晶元正演繹著「滴水出數」。以往採樣後,樣品需送回實驗室分析,尤其路遠的地方,來回車程花去一天時間,至少隔天才能出數據;如今,機器狗可實現5分鐘內完成ph值、cod、硝酸鹽、氨氮、總氮等5項監測指標的採樣、分析及數據傳輸,手機端即可查看。工作人員表示,與傳統分析技術相比,微流控晶元水質分析技術在測定氨氮、總氮等項目時,試劑消耗量減少80%,設備體積減少80%,分析效率提高50%。

過去,應急監測中需要人工一趟又一趟地來回於採樣現場和分析實驗室之間。現在,這個日均行走2萬步的「硬核員工」,已逐步加入了環保守護者的隊伍,它就像水環境里的「天網」探頭,可進行應急水樣的無人監測、分析和實時數據傳送。未來,杭州將繼續探索智慧監測新手段,將「四足機器人+微流控」水質監測模式應用於河道巡查、飲用水源地監測以及重大活動保障等場景,為服務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新路徑。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