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各大車企紛紛公布了自家的新能源車型銷量。相比去年同期的格局,如今的市場又有了很大的變化。
比亞迪繼續高歌猛進,但老對手吉利、奇瑞也追上來了,增長速度嚇人,其中吉利銀河的崛起速度,儼然就是之前比亞迪的風範,今年大概率會開始衝擊百萬銷量。
新勢力也不再是問界與理想的大戰,這兩家的增速都開始放緩,反倒是小鵬和小米這對「兩小無猜」更有看頭。
2月的新能源銷量有哪些看點?哪些車企的潛力更大?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銀河挑戰比亞迪,諸神之戰開啟?
2月份,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98433輛。其中吉利銀河的銷量是76132輛,同比增長約288%,這個勢頭實在是太嚇人了。
要知道吉利銀河去年的銷量就突破了49.4萬輛,幾乎是2023年的兩倍,今年繼續這樣增長,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比亞迪。
再具體一點,吉利銀河打市場的方式也與早期的比亞迪高度類似,就是「出一款爆一款」。去年推出銀河E5、吉利星願、銀河L6 EM-i等車型,就屢次刷新各細分市場交付紀錄。
年末加推的銀河星艦7 EM-i,1月份已經問鼎A級插混SUV市場和全品類混動市場的雙料冠軍。至於吉利星願,也時不時開始衝擊全品牌純電轎車和A0級小車市場銷冠的寶座。
以吉利星願為例,這款車算是在海豚和海豚的圍剿下闖出了一片天,主打的就是面面俱到。首先是定位,就是面向年輕家庭和首次購車者,價格6.98萬到9.98萬,滿足了消費者對高性價比車型的需求。
新車基於全新純電平台打造,僅用4135mm的車長,就做到了2650mm的驚人軸距,相當於小型轎車做到了A級空間,得房率達到85%,名副其實的寬敞五座。在三電技術方面,用的是11 合 1 智能電驅。結合後驅和多連桿獨懸的設計,做到了73.5km/h的濕地麋鹿車速和75km/h的麋鹿車速。
最令人驚喜的當然是 Flyme Auto智能座艙了,可以實現車端、雲端、手機端三端融合,相當於准一線的車機技術用在了7萬塊錢的車上,簡直離譜。正是靠著這種「不要命」的打法,銀河實現了全面突圍。
奇瑞的新能源爆發,走的是「油電並舉」路線。插混賽道又自研的鯤鵬C-DM5.0混動系統,無級超級電混DHT配合熱效率高達44.5%的第五代高效混動專用發動機,兼顧超長續航、超低油耗以及強勁動力。
搭載鯤鵬C-DM5.0混動系統的風雲T8,實測續航超過2000km,這也是繼比亞迪之後,又一家打卡這一混動技術標杆指標的車企。
增程賽道,奇瑞準備了鯤鵬黃金增程動力系統,雖然效率沒有混動系統那麼誇張,但1L油發電3.7度也堪稱超高能效。
至於純電賽道,定位為「年輕人大玩具」的iCAR V23已經斬獲1 月份新能源方盒子車型銷冠,智界R7則是1月份25萬以上中國品牌純電SUV銷冠。
在吉利和奇瑞崛起後,比亞迪終於迎來了真正的對手,有技術、有體系積澱,當然也有足夠的野心。
(2)「兩小無猜」登榜
對於新勢力來說,世事變幻無常。去年年初經營狀況還岌岌可危的小鵬汽車,今年已經躍升為毫無疑問的新勢力銷冠。
關鍵小米和小鵬這對「兩小無猜」組合,正在急速影響國內市場。
小米汽車已經連續5個月交付量超2萬,上市不到一年,僅憑一款車躋身一線新勢力,這樣的勢頭委實有點嚇人。
關鍵小米還集齊了一切有利的因素,起步就是20多萬,賣了快一年依然供不應求。剛剛推出的超跑小米SU7 Ultra,定價超過50萬,結果一夜之間就拿下了1萬+的訂單,對於市場又是絕對的顛覆。
不出意外,接下來的家用SUV YU7,以及已經開始測試的大型豪華SUV YU9,又會是爆款預定。
說小米與小鵬是「兩小無猜」,並不是單指兩者的名字中都有個小字,而是這兩家真的是所有信息都互通有無。雷軍與何小鵬本就是多年的好友,甚至還投資了小鵬。
因此小米開始造車時,小鵬完全傾囊相授,小米也將自己的經營理念傳授給了小鵬,這才有了如今爆火的MONA M03和P7+。
小鵬MONA M03為什麼大賣?最大的優勢就是10萬出頭的價格,有600km+的續航和高階智駕。
P7+更是直接武裝到牙齒,不到20萬的價格,超大的空間,以及最新的XNGP輔助駕駛系統。作為行業首個全系標配圖靈AI高階智駕的車型,能夠做到「不選裝、不訂閱、不付費」,確實令消費者無法拒絕。
關鍵是,小米和小鵬這種玩法完全是可持續的。憑藉高性價比打開市場,再憑藉規模優勢將成本壓到最低,這讓對手無所適從。
(3)理想、問界增速放緩,需發掘新機遇?
相比小米和小鵬的狂飆,曾經的新勢力王者理想和問界增長已經放緩了不少,兩者的核心競爭力開始遭遇挑戰。
理想汽車的優勢是定位,當年理想ONE橫空出世,就開創了大六座產品定義的先河,甚至成功撬動了二胎家庭選擇七座MPV的固有格局。
另闢蹊徑的增程動力系統不僅做到了「可油可電」,緩解里程焦慮,還讓駕駛體驗無限接近純電車。超大的空間和豐富的配置,也讓被BBA「教育」慣了的用戶如夢初醒。
之後的L系列完全延續了這一成功思維,理想的產品講究的就是「面面俱到」,各方面的配置都很充足,用車體驗出色,而且價格也在合理的範疇。
但隨著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在高度同質化的市場,理想的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這也是李想要轉型AI公司的關鍵。
問界也是一樣的情況,曾經的問界憑藉斷檔領先的智駕技術,一路狂飆成為新勢力銷冠。但如今高階智駕開始成為標配,比亞迪、吉利這些大佬,甚至開始做10萬級的高階智駕。
雖然從體驗上看,問界的智駕依然領先,總體上還是覆蓋範圍最廣,時效性和靈活度兼顧。但相比其他一線的競爭對手,已經難以做到一覽眾山小。如果比亞迪們迭代追上來,那問界的盈利模式會遭遇巨大的挑戰。
總體來看,問界和理想依然是有量又有質,銷量夠高,定位和成交價格也不錯,但領先幅度已經不大。
(4)功夫拍案
能夠打敗魔法的只有魔法,比亞迪靠著垂直產業鏈和出色的成本控制一騎絕塵,能夠與比亞迪一戰的,註定只有吉利和奇瑞這樣的「技術宅」。同樣的道理,同樣靠精準定位脫穎而出的小米出現後,再結合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理想的應對開始變得越來越難。當平民智駕開始出現時,高度依賴智界溢價能力的問界,也面臨著轉型。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年河東,又一年河西。2025年註定又是風雲變幻的一年,哪些車企要脫穎而出,又有哪些車企要進ICU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