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隨著以deepseek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的廣泛落地,全球ai終端產業正迎來新一輪洗牌。其中,在以「端側智能」為核心的手機領域,國產廠商已全系接入大模型。而在深圳,華為榮耀等廠商則以「系統重構+生態重構」的雙線突破,再度掀起了中國ai手機的創新浪潮。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通證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恩漢表示,深圳手機廠商有望依託現有ai優勢,實現從「技術研發」到「硬體適配」再到「場景反哺」的高速迭代優化閉環,助力深圳在全球ai終端競爭中持續領跑。
大模型激發新一輪ai手機創新潮
當前,ai大模型正激發新一輪手機創新潮,包括產品創新和生態系統創新。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手機門店發現,手機ai新功能是消費者的主要關注點之一。深圳kkmall榮耀門店店員介紹,不少消費者會特意來店裡體驗手機的ai新功能。
據了解,因大模型支持多模態交互和高效推理,在接入後,手機的交互體驗與功能邊界可得到升級與重塑,尤其是邏輯推理和上下文理解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榮耀yoyo助理的準確率平均提升15%,特定場景甚至達85%,能「一句話預訂餐廳」「一句話取消續費」等。在mwc 2025期間,榮耀宣布將從智能手機製造商向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計劃5年投入超百億美元助力生態建設。
華為日前宣布,將推出首款原生鴻蒙正式版手機,其語音助手小藝結合了盤古和deepseek雙模型,能輕鬆應對各種複雜推理場景,因純血鴻蒙系統已實現端雲協同的ai架構,不管是ai調校還是處理效率都更高效、更智慧,充分展現出系統級的ai創新潛力。
「智能手機終端接入大模型,整體上體現出我國產業鏈對技術變革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從『硬體內卷』向『軟硬協同』的轉型趨勢。」李恩漢認為,從中長期看,因大模型的接入,手機行業競爭將從「參數比拼」轉向「ai場景落地能力」的比拼,而擁有完整系統級生態和用戶數據積累的廠商將更具優勢。
深圳正構築ai終端產業沃土
手機是智能終端的一種表現形式,手機與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深圳手機的競爭優勢,除了手機廠商自身具備的技術與系統創新能力之外,也離不開深圳在政策支持、產業協同和場景創新等方面的綜合助力。
一直以來,深圳都在加速布局和迭代人工智慧終端產業發展。今年3月,深圳一日「連發四箭」推出4項重磅產業政策,特別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慧終端產業規模衝擊1萬億元;具身智能機器人關聯產業破千億元;形成「手機+機器人+可穿戴」產品矩陣。此外,政府還通過「訓力券」「模型券」等舉措,較為直接地降低企業算力成本,配合人工智慧產業基金和人才專項支持,形成了從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的完整政策閉環。
在產業層面,華為、榮耀等頭部手機廠商已構建起從晶元(麒麟)到操作系統(鴻蒙)的全棧技術能力,再配合大灣區電子製造集群和產業鏈供應鏈完備等優勢,可快速實現ai功能與智能終端的深入融合,推動手機產業化與硬體化發展。有業內人士認為,華為的鴻蒙與榮耀的阿爾法戰略形成「自主系統+開放生態」雙模式,也在挑戰ios與安卓的壟斷格局。
在場景創新上,深圳正以「ai+製造」「ai+政務」和「ai+城市治理」為試驗田,推動手機廠商與城市數字化進程深度耦合。此外,深圳還有深港協同創新機制,在河套合作區設立離岸創新基地,聯合香港高校攻關多模態感知等關鍵技術,都在助力深圳ai終端產業的更快發展。
無論是人形機器人的不斷湧現,還是智能手機的不斷突破,如今,深圳的ai終端產業正呈現「竹筍破土」式增長。相信全球ai終端的下一站,也將在深圳。(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