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
編輯:韓基韜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韓民春 (任麗君 攝)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朱䴉 任麗君):「與AI(人工智慧)技術相結合,高點視頻監控系統能夠敏銳捕捉到地質層面的微小波動,判斷出潛在的泥石流或山體滑坡跡象,進而幫助人們做出及時的決策。」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韓民春在談及「人工智慧+」行動的具體應用場景時舉例道。「人工智慧+」,「+」什麼、怎麼「+」、能夠「+」出什麼效果?韓民春的回答是,產業向新升級、社會向善治理、人才向智培養。
向新升級 AI促進傳統產業創新改造
「近十幾年來,我國智能製造已經推動了製造業取得飛速發展。」韓民春說。他認為,未來人工智慧與產業創新結合的關鍵在於「利用人工智慧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因為這個領域創新點豐富,發展空間巨大。他回憶起,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時,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在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不斷建功立業。基於此,韓民春將「依託武漢高新產業、先進位造與研發優勢,打造全棧式人工智慧產業基地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列為此次他參會的關注重點之一。
向善治理 AI助力政府優化決策
從地質災害監測到交通路況管理,基層社會治理涉及人、地、事、物、情、組織等諸多複雜要素,會產生海量數據信息。韓民春認為,將人工智慧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高政府對相關廣泛信息的掌控程度,有能力在第一時間對數據進行分析並基於此做出更好決策,是非常關鍵的。以人為本、智能向善是中國針對人工智慧發展方向所提出的建設性思路,韓民春解讀道:「我們的導向是讓人工智慧要做善事、做好事,為了社會進步和發展。」
向智培養 AI激發人才「野蠻生長」
作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韓民春對在AI浪潮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並不陌生,也對科技巨變下科研人才的培養深有感觸。他曾建議,要推進人工智慧在高等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不斷適應新時期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多維度、高質量要求。「國家對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高新技術、未來產業,都有很多的支持政策,對於這一代的人才,我覺得用一句通俗話講叫『野蠻生長』,應該鼓勵他們大膽地創新,讓他們能夠思維活躍。」同時,他也提醒,對人工智慧的使用還是應當有一個邊界,不能讓其替代人的思維,「我覺得人工智慧還不能替代我們人本身做出的決策。如果說我們人沒有思維、完全依賴於人工智慧做出決策的時候,它會破壞人本身作為主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