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一邊是美國禁止高端晶元出口中國,另一邊是中國即將對美成熟晶元低價出口中國啟動調查。
近期商務部就國內自美進口成熟製程晶元低價衝擊國內市場做出了回應,一段時間以來,拜登政府對晶元行業給予了大量補貼,美企業因此獲得了不公平競爭優勢,並對華低價出口相關成熟製程晶元產品,損害了中國國內產業的合法權益,調查機關將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遵循世貿組織規則進行審查,並將依法啟動調查。
該消息一出,目前半導體設計板塊大漲,中芯國際大漲近9%,華虹半導體漲超6%,宏光半導體漲7.46%,為啥?
早在1月15 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安局(bis)發布晶元管制新規,將原來限制中國企業進行 7nm 及以下製程的晶元海外流片範圍擴大為 16nm 或 14nm 及以下。
這意味著美將先進位程晶元的限制範圍進一步擴大,並把所有海外流片的路子都堵死了,卻在成熟製程晶元上利用補貼優勢對中國低價出口,這其實就是典型的傾銷戰。
早前《紐約時報》報道,拜登政府曾對中國「成熟製程」晶元發起貿易調查後驚訝發現,雖然中方在高端晶元譬如5納米以下領域因美方的打壓還沒有突破,但是在成熟製程領域,白宮似乎被中方欺騙了。
拜登團隊似乎後悔當初沒有在成熟製程也對華下手,因此,這種低價傾銷打法目的不在賺錢,而是要用更低的價格來衝垮中國成熟製程晶元產業。
早在上個月末就有消息傳出,中芯國際將要把自家的28納米晶元進行降價處理,本來2500美元市場價以六折的價格出售,降幅高達40%,可謂是以白菜價在席捲市場。
成熟晶元市場是中國晶元產業的根基,這種價格戰一方面是最大化佔有市場(今年1-10月,我國半導體出口額高達9300億元,佔比全球份額高達1/3。)
但另一方面,我們晶元企業產能大幅增長卻沒有利潤,久而久之,一些實力不夠的廠商就有可能因此倒下。
表面繁榮的價格戰,背後的危機就是讓前期辛苦建立起來的產業鏈上下游在收穫期卻沒有利潤,更沒有錢投入高端先進位程工藝的研發。
前段時間,有業內人士提出一個觀點:晶元低價戰可能導致中國晶元行業步入光伏行業的後塵。
他談到了國內價格戰亂象——「車窗升降晶元,原來售價70元,中國廠家1元,德州儀器降低成本後售價10元,是中國廠家的10倍,美國生產的四輪平衡晶元原來是1300元,中國生產的13元,降了99%。」
但這樣一來,我們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卻全行業虧損,這種商業模式,光伏做到了,我們的晶元行業一定要警惕。
前段時間,國內華虹半導體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就證明了晶元行業價格戰的殘酷性。華虹半導體廠房裡的產線幾乎逼近滿產,利用率更是達到了空前的近98%。但是我們看第二季度財報公開的數據,該季度華虹的利潤率竟大跌九成,營收也少了兩成。這也充分說明了國內成熟晶元已經卷的非常嚴重了,華虹這種頭部廠商也出現了產能提升利潤下降的怪象。
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不賣高端,低端晶元也別賣了,美傾銷計劃或落空
台積電大規模擴大ai晶元相關的先進位程的同時,美國禁止其向中國大陸提供一切代工業務,但同時卻向中國低價傾銷成熟晶元,擠壓中國成熟晶元的利潤空間,讓中國廠商自己卷,卷死同行,也卷死產業,自然也無力在高端製程晶元有更大的突破。
這裡看一個維生素的例子。上世紀70年代,國內在維生素c的生產技術上被國外卡脖子,全球維生素市場被瑞士羅氏公司主導,中國每年要花費大量外匯進口維生素c。後來1980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成功研究出「二步發酵法」,打破羅氏在維生素市場的壟斷地位。
但這個時候羅氏將維c價格在原有的基礎上下降70%,短短3年時間,維生素c的價格從18美元跌到了4美元,在這種降價傾銷的打擊下,我國許多生產廠商跟進降價無利潤可圖,當時26家維生素c生產企業倒閉了22家,最終只有4家挺了過來。
國內晶元產業自2018年以來的6年多時間摸爬滾打,已完成了中低端晶元產業鏈的完善,國產中低端製程晶元已經足夠成熟,已能夠平替美國成熟製程晶元。但此前國內模擬晶元、mcu、cis、功率等傳統半導體,受海外晶元公司價格戰影響,大量晶元公司捲入價格戰,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大幅下滑,未上市公司虧損嚴重,形勢不樂觀。
中國沒有的美國不賣,有的卻敞開打骨折賣,那麼整個晶元行業,肯定有部分廠商扛不住倒下,整個晶元產業鏈也會因此元氣大傷。
商務部發起對美成熟晶元低價傾銷的調查,這意味著既然美國你不賣高端晶元給我,那低端晶元也別賣了!這其實是給國內中芯國際、華虹等廠商讓出空間。
中芯國際前段時間大降價,意味著其迫切想解決產能利用不足的問題(24q3研報揭示產能利用率在70%),現在商務部的主動調查,也可以放緩中芯的降價,確保國內晶元企業有足夠利潤。
對行業也是另一個提醒,晶元價格戰也要適可而止。我們常把晶元價格打成白菜價為榮,但晶元不是白菜,更不應是白菜價,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利潤來提升產業鏈的韌性與研發投入,向高端產業鏈進發。
現在哈爾濱工大已經突破13.5nm光源技術,業內傳言國產euv光刻機正在調試,預計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這意味著國內晶元代工廠要有能力跟上先進位程代工業務,台積電被限制,那麼國內華為、寒武紀、摩爾線程、龍芯等的先進位程代工業務,中芯、華虹等廠商就要準備去接住。
此次國內啟動反傾銷調查,將有助於打擊行業內卷,穩定國內晶元價格,並且將成熟晶元的訂單更多給到國內廠商,美傾銷計劃或因此落空。這是國內半導體大漲的底層邏輯。
晶元企業的未來在於對先進位程的爭端,這是真正的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的博弈,國內廠商與產業鏈要警惕無限低價內卷負效應在整個行業傳導,登頂才能制定遊戲規則,要建立研發投入正循環的長期戰略,平衡好短期利潤與長期戰略之間的關係,才能更早吃到先進位程這塊最大的蛋糕。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