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機並非「黑科技」,下一步中國或造「殲星艦」?

就在各界仍對中國於前不久試飛的兩款國產五代機進行猜測和分析之時,我們卻在頗為低調的情況下,取得了又一個巨大的技術突破。毫不誇張地說,在這項突破的面前,即便是集「高、大、上」於一身的第六代戰鬥機,恐怕都算不上什麼令人嘆為觀止的「黑科技」了。原因很簡單,這項技術不僅對中國意義巨大,更有可能成為引領人類在下一個時代存續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新華社的相關報道

據新華社報道,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中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創造新紀錄,實現從基礎科學向工程實踐的重大跨越。據悉,該裝置首次完成1億攝氏度1000秒「高質量燃燒」,對人類加快實現聚變發電具有重要意義。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科研團隊在實現可控核聚變一事上,取得了新的重要突破。而提及可控核聚變,恐怕許多人對此都並不陌生。

中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我們知道,與當下最常見的化石燃料或核裂變反應相比,可控核聚變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人類文明最為理想的能源形式之一,可為人類提供近乎無限的清潔能源。基本上,區區1克氘氚燃料因核聚變而產生的能量,就相當於燃燒高達8噸石油所產生的能量。與此同時,核聚變不會產生諸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不會產生衰變期很長的放射性廢物,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近乎於0。

可控核聚變不會有失控的連鎖反應風險

更關鍵的地方在於,與核裂變不同,可控核聚變並不會有失控的連鎖反應風險,故安全性極高。因此,如果能夠實現長時間穩定且可控的聚變反應,那人類就將獲得長久的能源供應。在工業文明已高度發達的今天,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價值和意義究竟為何,想必已經不用再多說了吧?

「星際移民」時代離不開飛船的支撐

不僅如此,早前就有人預言過,待到本世紀末期到22世紀前期,人類有望在深空探索領域走得更遠,甚至是開啟真正意義上的「星際移民」時代,而其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就是可控核聚變。唯有徹底掌握這項技術,並實現相關係統的小型化,搭載可控核聚變動力系統的宇宙飛船才有可能問世

人類或將啟動「星際大航海」

以當下的世界形勢來看,隨著總人口的增加和各國自身的發展需要,地球上的各類自然資源早晚會有瀕臨枯竭之時。為了爭奪剩餘資源,不排除各國或將因此而爆發軍事衝突,甚至是更大規模的世界級戰爭。如果不想看到這一幕出現,人類基本就只有以「星際大航海」的方式探尋新的宜居星球並進行開發建設,以減輕地球的負擔和避免悲劇的上演

六代機的「黑科技」含量顯然已經不算什麼

從這個角度來說,哪個國家最早掌握並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實用化,其就在相當程度上得以影響和左右人類命運的未來走勢。因此,可控核聚變並非只是一項單純的科學技術,其還有著不可小覷的政治、甚至是軍事意義

中國或首先讓「殲星艦」成真

另外,除了用作動力系統,出力持續且穩定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也被認為是光束類武器的理想能源形式之一。待到未來,光束類武器將有望徹底淘汰目前以火藥化學反應原理為主的實彈類武器。於是乎,「可長久運轉的宇宙飛船+光束類武器」,這怎麼想都很像是科幻類作品「星球大戰」中的宇宙戰艦之類的產物,如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殲星艦」。既然中國已在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突破,乃至是走在了全球前列,那我們是否會成為第一個讓「殲星艦」成真的國家呢?概率或許真的不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