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登簽署了一項關於AI的行政令,要求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租賃聯邦場地,然後通過「招標」的方式,讓企業在這些聯邦場地上建立AI智算中心。拜登表示,這項政策旨在確保美國能夠快速而大規模地建設AI所需的基礎設施,包括了大規模AI智算中心及AI智算中心所需的清潔能源設施。
在這份聲明中,拜登表示建設AI基礎設施對於美國的保持持續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AI對我們的經濟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它太重要了,不能離岸化。
所謂不能離岸化,是指美國公司的AI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更多地發生在本土,而非美國以外地區。在頒布該項行政令前一天,美國出台了一項名為《人工智慧擴散出口管制框架》(Export Control Framework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ffusion),提到包括亞馬遜和微軟在內的美國雲服務廠商至少要將50%算力部署在美國本土,美國及其盟友的公司不得在其它單一國家部署超過總體算力規模的7%。
根據Synergy Research數據,亞馬遜、微軟和谷歌三家擁有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算力規模佔全球總量60%左右,他們頻頻宣布在全球各地的數據中心建設計劃。亞馬遜宣布要在2027年前向日本投入145億美元,擴建其日本的數據中心用於AI計算,而且在印度、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等地斥資幾十億不等建設數據中心。微軟也在2024年間於紐西蘭、西班牙、肯亞等地宣布或正式運營數據中心。谷歌也在烏拉圭、挪威、荷蘭等地建立數據中心。
這些雲服務廠商在海外建設數據中心,是為了服務本地客戶,以便讓當地客戶獲得更快速的服務。「各個國家都有數據主權的要求,數據中心作為基礎設施要盡量本地化。」Omdia分析師王珅告訴記者。
雲廠商在海外積極布局AI智算中心也有經濟因素的考量。「AI智算中心的用電量大,會對美國當地電網造成較大衝擊,並且很難拿到足夠電力供應。這些AI智算中心佔地面積大,容易遭到當地反對,使得在美國大規模建設AI智算中心受阻。」王珅認為其它國家可能在建設AI智算中心時候,更具有成本優勢:「一些不那麼發達的國家的能源供應更好,也有扶持政策,而且法規較寬鬆,AI智算中心更容易落地。」
隨著這項行政令出台,雲計算廠商的全球AI智算中心的建設進程將被減緩。「如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在海外建設AI智算中心計劃還處於早期規劃階段的話,那麼這些規劃可能被擱置或延遲。如果已經投入建設,影響會較小,不過將會改變實際的內部IT部署計劃。」王珅認為。
就在該行政令公布的前一周,微軟CEO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發文表示,微軟計劃於2025年投資800億美元用於AI智算中心建設,其中超過一半將用於美國本土。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