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孫小鵬 日前,由廣州市產教融合行業協會、廣東省科學院工業分析檢測中心聯合主辦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發展現狀與痛點解決方案會議在廣州黃埔舉行。
廣州市產教融合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喬溪中在致辭中強調了產教融合對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關鍵作用,指出行業的持續進步離不開教育與產業的深度合作、人才的有力支撐。廣東省科學院工業分析檢測中心副主任胡勇傑則從科研角度出發,闡述了檢測機構在規範動力電池行業健康發展的技術原理和關鍵作用。
在專題發言環節,多位行業專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內容。其中,廣州市產教融合行業協會專家陳翔指出,新能源汽車改變了傳統汽車供應體系,動力電池的性能和成本直接影響其使用經濟性,動力電池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售後服務市場中市值最大和顯性崗位需求的重要部分。然而,動力電池維保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人才缺口大、職教脫節、專業維保設備匱乏、維保項目依賴傳統售後業務等。陳翔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包括加強產教融合、探索基於產業鏈企業集群的全過程的中國現代學徒制、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等。
在互動研討環節,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院長魯儲生指出,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技術,對傳統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眾多發展機會。新技術的變革會淘汰一些舊崗位,同時也會創造許多新職業和新工作崗位。技工教育需要緊跟市場需求,開拓市場急需的專業,而專業建設需要明晰的規範和人才培養目標。而在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尤其是動力電池維修領域雖有一些嘗試,但仍缺乏清晰的規範和人才培養目標畫像。為此,需要聯合企業專家制定行業規範,技術標準頒布後,進一步與企業合作開發職業技能標準,進而進行專業和課程建設。
華南理工大學汽車行業校友會執行秘書長呂偉榮強調,人才培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至關重要,職業學校應加大關注力度,敢於與企業項目合作,建立規範,明確當下行業的培養標準和設置相關的專業課程。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院長李紅強指出,職業教育應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學校在產業學院建設中,希望用產業學院或若干產業學院托舉專業群,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實際工作,快速適應新技術帶來的變化。產教融合要讓教育鏈、人才鏈與技術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協同,共同構建產教型技能生態鏈。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交通學院院長成偉華表示,目前職業院校在新能源汽車檢測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專業空白、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脫節等問題。職業教育離不開校企合作,教學要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需求,企業可將鍛鍊師生動手能力的模塊化課程引入學校,共建開放共享的實訓基地和課程,實現專業託管,以解決設備和師資短缺問題。
此外,廣州市產教融合行業協會副會長黃業開在《跨行業合作中心提議》主題分享中,提出「跨行業合作中心」的創新構想。該提議整合了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和廣州市產教融合行業協會前期調研以及各教育相關領域的意見,旨在通過搭建跨行業合作平台,打破行業壁壘,促進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探索出一條產教融合的全新機制,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