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數智時代的新挑戰、新要求,12月28日,上海財經大學宣布成立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旨在培養「ai+財經」雙棲人才。
本科招生方面,學院在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基礎上,申請設立「人工智慧」本科專業,計劃於2025年啟動首批招生工作,預計招生規模50人,預計至2030年本科招生規模擴大至150人。研究生招生方面,學院將自2025年起適度擴大軟體工程學術型碩士招生規模至30人,同時擬申請相關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和博士點(工學)。
「用計算機與人工智慧賦能財經學科新發展,著眼未來培養新時代財經人才。」談及為何成立新學院,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理工學部主任委員、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籌備組組長劉蘭娟如是說。她舉了個例子,上海財經大學過去培養了大量財務分析方面的高端人才,但隨著智能化的財務分析器、審計機器人的出現,對相關人才的素養要求也在變化。「進入數字化時代以後,學生不僅要學會使用智能工具,還要了解人工智慧、計算機的底層邏輯,並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才能更好地運用工具。」
據悉,上海財經大學軟體工程學科在全球院校計算機科學排名csrankings中「計算與複雜性」和「計算經濟學」兩個方向分別排名亞洲第一、世界前十。同時,上海財大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方向也進行相應布局。2023年3月,學校獲批成立計算經濟交叉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因此,上海財大成立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既是大勢所趨,也有實際基礎。
在全國多所高校紛紛開設人工智慧專業、成立人工智慧學院的當下,上海財大成立的新學院有何特點?
上海財經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學院院長陸品燕表示,新學院會有很強的財經特色。「新成立的學院絕不僅僅是原先學校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的升級版。」陸品燕說,學院將會以計算經濟交叉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平台,與學校各兄弟院系在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培養跨學科人才。同時,學院還將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搭建國際化的學術平台,吸引全球優秀學者匯聚於此,開展前沿性的聯合研究項目。
當日,上海財經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與學院完成「產學研」合作簽約,共同推進「產研融合」。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華科智穀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何積豐,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錢德沛等23名來自高校與業界的專家學者頒發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科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聘書。
許濤表示,當前面對全球化、數字化、智能化浪潮,上海財經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的成立是學校響應國家戰略與產業變革的重要實踐,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學院堅持高標準的定位與高質量的發展,攀登學術高峰,展現上財智慧與擔當,為社會和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
作者:吳金嬌
文:吳金嬌 圖:上海財大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