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無人機智能應用體系 光明公安做智能警務試點「先行者」

  臨近放學,光明區中小學校門外熱鬧起來。從空中傳來機翼旋轉的聲音,引起家長和孩子的注意。在他們好奇地注視下,懸停在學校上方的警用無人機用鏡頭掃視地面,隨後飛往下一所學校。

  像這樣的無人機校園巡邏,是深圳市公安局光明分局(以下簡稱「光明分局」)探索無人機警務智能應用的一個縮影。今年5月,光明分局在全市率先開展無人機智能應用試點。如今,已初步探索出無人機警務智能應用體系,並在智能視頻巡邏試點基礎上,持續完善「五位一體」巡邏防控體系,有序探索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新路徑。

  應用試點

  16條自動巡航航線 日均飛行8小時  

  大屏幕前,光明分局情報指揮處民警陳炬至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無人機傳回的實時畫面。藉助高度超百米的無人機視角,光明區公園、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情況盡收眼底。

  今年5月,根據市公安局部署,在探索警用無人機與實戰融合應用中,光明分局率先開展無人機智能應用試點,成立無人機專班,陳炬至具體負責試點應用。他介紹,自動巡航已成為分局無人機警務智能應用的常態,無人機日常按照智能飛行航線自動巡航,並將畫面實時回傳,初步構建起一套「自動飛行—實時監測—智能預警」全流程體系。目前,分局設置了16條自動巡航路線,涵蓋學校、公園、商圈等重點區域。「每天飛行時長至少8小時,一台無人機返航更換電池,另一台就會出發,保證無縫銜接、不間斷飛行。」

  此外,光明分局還著力打造與自動巡航相配套的「一鍵出警」系統。通過對接110警務平台,初步實現無人機一鍵出警、自動規劃飛行路線到達警情現場上空,為及時查找失聯人員、打擊違法犯罪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靈活機動

  5小時找到山中失聯人員 累計參與安保任務41次  

  除自動巡航外,光明分局還通過各種突發場景的靈活運用,持續豐富無人機在智能警務工作中的應變能力。

  光明分局機訓大隊無人機中隊民警田卓自去年底開始參與無人機巡邏工作。據他介紹,相比於今年5月起使用的自動巡航航線,機訓大隊的3條固定巡邏航線需要手動控制無人機起降,在應對應急救援、尋人搜索等突發事件時,由飛手操控無人機飛往固定航線無法到達的地方,「我們的機動性更強,能應對特定需求」。

  田卓介紹,今年國慶期間,110接報一男子在大頂嶺山林公園內失聯的警情。由於山多林密,依靠傳統的人力搜尋,效率較低。無人機中隊通過多次飛行探索,初步找到失聯人員位置,隨後指引搜救人員進山,最終在當日13時40分許找到失聯市民,搜救任務用時約5小時。「相比於依靠地面警力尋找失聯人員,無人機的介入極大地提升了效率。」

  據悉,自無人機中隊組建以來,已協助搜救失聯人員8人,找回孩童1名;協助偵查案件4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0餘人。此外,還累計參與安保任務41次,有效維護了全區社會秩序穩定。

  多種智能警務工作試點先行,光明分局探路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新路徑。

  2023年9月,光明分局率先啟動智能視頻巡邏試點,隨後在全市推廣,並榮獲今年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警務創新案例。如今,光明分局在全市試點無人機警務智能應用,並初步探索出多種場景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應用體系。藉助多種智能警務工作的試點先行,光明分局有序探索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新路徑。

  陳炬至介紹,在未安裝視頻巡邏硬體設備的區域,仍然存在公共安全盲區。無人機通過「日常巡邏+突發響應」的形式,可以對這些盲區進行補充。「在發生事件後,警力到達現場也會受到一定的交通限制,但無人機可以立即響應、快速抵達現場,進行前期追蹤、現場偵查等任務。」

  但他也指出,光明分局無人機警務智能應用工作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技術、機制、能力等方面還有較多不足。目前,分局無人機專班正積極推進無人機和智能視頻巡邏後台演算法的技術兼容,有力打造無人機前端視頻採集、智能視頻巡邏後台疊加預警的新體系,不斷完善分局「五位一體」巡邏防控體系,持續豐富無人機實戰應用場景。

  文:焦明梁 製版:李思萌 劉艷蘭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