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10月,吉利完成了18萬新車銷量,新能源銷量6.2萬台,佔到總體銷量的34%左右。
今年的10月數據顯示,吉利完成了22.6萬台新車銷量,其中新能源產品的銷量接近10.9萬台,新能源銷量佔到了總體銷量的48%,自此吉利完成了油車+電車雙軌道同行的戰略布局。
之前我們說過,的確當下是一個電車大市場,但不可忽視的是油車依然有47%的市場佔有率,長遠來看未來市場是「沒有電車不行,沒有油車也不行」。
過去一年,吉利完成了從高度依賴油車到不再依賴油車的全面轉型。
我們一直在強調一件事兒,合理的技術布局、穩定的產品質量,關係到企業壽命,吉利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完成整個集團銷量的向上,同時也完成了新能源的轉型,原因就在於此。
今年的油車市場依然把控著47%的市場份額,做好油車依然至關重要。
吉利全新推出的帝豪、博越系列、星瑞、星越系列,一方面配置得到了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價格全面下調,對於用戶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電車時代,還能選到不斷進化的油車,是一件「減壓」消費的事情。
比如說今年推出的全新星瑞,算上地方補貼只需要8萬元左右,1.5T發動機系統配上不錯的設計以及尺寸、科技感,家用無不適表現力。
且,吉利今年推出的全新純電車,市場反響都不錯。
比如說,銀河E5能夠做到月均穩定1.5萬銷量,這是10萬-15萬級純電SUV很難做出的成績,在那些「生死線」掙扎的新勢力看來,吉利的爆款能力無出其右。
但對於行業來說,銀河E5隻是吉利小試牛刀的產品。
在更加擁擠的10萬以內賽道中,吉利星願完成了上市49天銷量30000台的成績,平均每天交付600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星願的提車周期最少半個月。
也就是說,雖然目前暫定的吉利星願1.8萬月銷量(日均600台)是可以完成的,但背後卻是產能不足在限制,如果說產能可以進一步擴大,月銷量就可以輕鬆超過兩萬台。
這是非常恐怖的數據。
銀河E5和吉利星願的爆款,背後是吉利對當下產品競爭、用戶需求的一種精準調整,讓更強的產品定一個更合理的價格,用戶自然會買單。
當然,在同樣擁擠的混合動力市場,吉利也在布局全新的混動架構。
對雷神混動做減法,拿掉更加偏向於運動、性能的渦輪和3DHT變速機構,減法優化而來的EM-i架構吞噬對手市場的能力更強。
EM-i架構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升級點:
1、因為拿掉了渦輪和3DHT換擋機構,所以說性能沒有那麼猛烈,1.5L混動專用發動機的特點就是省油,所以說裝備EM-i系統的車型,油耗都不高。
2、因為是單檔機構,所以說不存在換擋,發動機只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低於70時速的「發電不直驅模式」,一種是時速高於80的「直驅模式」。
這種升級是一種貼合用戶群體的調整,不是減配,更不是放棄性能和操控。
EM-i本身就配備了一個160kW電機,混動技術的電機功率超過純電,所以加速成績自然也不慢,達到了7.5秒左右。
注意,7.5秒的加速能力,放在燃油SUV時代,至少得是2.0T高功率標準,參考奧迪Q5L、寶馬X3的高功率版加速能力,也都在7秒左右。
吉利對EM-i的調整,可以說是放棄「冗餘」思維,做用戶最需要的產品和技術,EM-i的市場開拓性很強,加速、油耗都不錯,關鍵是定價,首款車型星艦7的預售價10.98萬起。
按照銀河E5、吉利星願的定價標準,星艦7的正式售價應該會做到「入門10萬以內」,比如說9.98萬。
其實退一步來看,吉利今年的所有動作,都在錨定一個對手打,就是所有傳統,仍然自恃清高的燃油、合資車。
今年10月份,合資車的市場佔有率降低到了35%左右,國產車、新能源車因為實力更強、定價標準更好,在中國工業全面崛起的基礎上,反吞外資市場。
吉利今年的動作其實只是個開始,如果讓其抓住了成功的技巧,2025年才是合資車最大的災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