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公布10款 AI 營銷應用產品,目前已訓練最高800億參數大模型|鈦媒體AGI

(圖片來源:林志佳拍攝)

隨著「ai妖股」applovin股價暴漲790%,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國內大廠正加速發力生成式 ai 營銷廣告領域。

12月6日消息,鈦媒體agi獲悉,京東日前發布基於 ai 大模型技術的京東雲言犀智能營銷平台,包括言犀小智2.0、智能混剪平台、智能導購、智能外呼、數字人等十大ai營銷產品,可幫助超80萬商家每天與用戶完成上千萬次智能交互,aigc內容使用率高達80%,平均轉化率可提升30%。

京東雲言犀相關負責人表示,ai 發展到今天,一方面技術在不斷進化,尤其是未來多模態領域的融合與發展,另一方面,技術也早已在產業里落地,京東一直堅持讓技術先在產業里跑起來,產生扎紮實實的價值。目前在京東內部,言犀大模型的調用量已達到59%,超過其他外部模型佔比。而今天繼大模型在數字人成功落地後,言犀在營銷領域的又一次重要規模實踐。

他在會後向鈦媒體agi透露,目前,京東雲已經訓練了從30億、100億到800億規模的ai模型,從而可以適配各個場景的不同需求。但他也坦言,這種模型不會進行「價格戰」,而是專註於應用價值方向。

「這(大模型低價)不是一個很健康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價格低到電費都覆蓋不了,特別是訓練成本、演算法和人才成本;第二個,如果大模型價格在低位的時候,它的價值沒有充分呈現,這本身不是一個特別健康的事兒。其實,我們希望一方面提供服務,但也想提供可產生計算價值的產品,每一個客戶可以清晰看到其價值,這樣可以維持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同時也能保障模型真正產生價值。坦白講,把一個大模型產生深度的價值,這一點我認為還是有些工作需要做的,確實從價格上(提升)會更加健康一些。」京東雲言犀相關負責人稱,真正的大模型要落地需要「實幹派」。

據悉,早在2020年11月,京東雲首次發布「言犀」平台,可以看作是京東 ai 技術商業化的重要一步。

隨著2022年底openai發布的chatgpt迅速風靡全球,2023年2月,京東雲宣布將推出產業版gpt——言犀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同時京東還公布落地應用路線圖「125」計劃,包含智能人機對話平台,零售、金融兩個領域,內容生成、人機對話、用戶意圖理解、信息抽取、情感分類五大應用。

「大模型發展仍處於早期,多模態潛力仍未完全釋放。」京東雲言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相較於之前大量使用無監督深度學習演算法,chatgpt模型背後的演算法和訓練過程更加新穎。chatgpt不只是新的技術和模型,更多帶來以ai為主導,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相結合的新變革,人們很快將看到智能機器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還將為經濟發展帶來積極推動作用。(詳見前文:)

高盛研究認為,生成式ai可將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提升7%,相當於10年期間全球年gdp增長近7萬億美元。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京東雲發力 ai 大模型和產業落地。今年7月30日,京東雲展示了京東言犀大模型落地行業的最新實踐,並發布京東雲企業大模型服務、言犀智能體平台、智能編程助手joycoder、言犀數字人3.0等多款產品。目前,京東雲言犀多模態大模型涵蓋視頻、語言、數字人、圖像多模態等技術方向,用於營銷、零售等場景。

此次京東雲言犀公布了十款 ai 應用產品,其中包括:升級的言犀小智2.0,包含了客服、咚咚、簡訊、外呼、權益等在內的電商營銷獲客與服務,已服務上百萬商家;智能導購「言犀果果」10分鐘即可構建上線,轉化率較市場均值提升300%;智能視頻混剪平台「言犀秒創」,彙集超140個行業數字人形象資產、千萬級京東自營商品視頻素材,只需輸入sku,僅需幾分鐘即可智能生成多渠道適配的帶貨視頻,效率提升95%;而數字人「言犀栩生」,擁有140+個性化角色,50+行業特定屬性場景,實現零配置下覆蓋90%的常見問詢,商品推薦應答準確率超90%,其表現已超越行業80%的主播,用於服務文旅、金融、政務等領域超過7500個品牌商。

另外,京東雲言犀還公布智能營銷文案生成「言犀妙筆」、產品圖生成「言犀丹青」、私域營銷助手「言犀引力」、智能外呼「言犀傳聲」等新產品,解耦智能營銷能力,覆蓋更多增長場景。

實際上,國內對於 ai 大模型應用的接受度日益提升。

11月30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生成式 ai 產品的用戶規模達2.3億人,佔整體人口的16.4%。

這意味著,幾乎每六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位正在使用生成式ai技術產品。

同時,ai agent(智能體)已經成為生成式 ai 應用的主流形態之一,成為連接用戶與各類服務的新橋樑。國內ai初創公司艾思智創聯合創始人、ceo居大維對鈦媒體agi表示,演算法營銷和ai營銷方案都是 ai 智能營銷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ai營銷在未來的前景依然非常廣闊,無論在任何一個環節,它都能帶來質的飛躍。

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京東體系已在技術上累計投入超過1000億元。2024年初至今,隨著京東集團持續發力 ai 技術和新消費落地,美股已漲33%左右、京東港股的股價漲26%。

京東雲言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數據、算力、應用生態打通等,是ai智能體發展的關鍵要素。在他看來,大模型產業化當前依然處於早前階段。

「我們有時候高估了未來一、兩年的變化,但往往低估了十年間帶來的變革。一個新技術出現的時候,往往短期內大家高估它的價值,但有時候又會低估它的價值,十年後看這個價值將遠超出當初的想像。」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遠不是大模型的終極狀態,生成式 ai 帶來的影響和價值將遠超過互聯網革命帶來的價值,十年後會有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技術的出現。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胡潤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