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多高貴,現在就有多狼狽。
第三季度凈虧損近14億元之後,廣汽集團再度擁抱華為。
11月30日,廣汽集團與華為舉行智能汽車戰略合作簽約活動,廣汽集團將在傳祺、埃安和昊鉑之外,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
有意思的是,不到兩年前,廣汽集團曾以「不需要新品牌」為由,中斷了一項與華為的智能車深度合作項目。
在宣布合作終止時,廣汽集團還牛逼哄哄地公布了2022年公司實現凈利潤超80億元。
誰能想到,兩年之後,最新財報顯示,廣汽集團第三季度虧損了近14億元,同比下滑190.40%。
無論是第三季度還是前三季度的利潤,廣汽都創下了上市14年以來的歷史最差表現。
有網友猜測,華為與廣汽推出的汽車品牌為「x界」,沒準就叫「粵界」~
各位熱心網友,紛紛為廣汽與華為合作的第五「界」起名:
不過,據知情人士向鈦媒體透露,該品牌並不屬於鴻蒙智行的合作模式。
科小編注意到,該發布會並非由鴻蒙智行官方賬號發出,而是由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方賬號官宣,這從側面佐證了這一信息。
華為「生態造車」的主要形式有三類: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鴻蒙智行。
零部件模式:華為主要提供標準化的零部件,如電機、模組、激光雷達等。
hi模式:華為提供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包括計算與通訊架構,與車企聯合開發整車的智能部件,深度參與研發和軟硬體上車。
鴻蒙智行:華為不僅參與產品造型設計、內飾設計,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同時還負責車型營銷和終端銷售。
此前余承東曾明確表示,鴻蒙智行業務將只聚焦在 " 四界 " 品牌上。
但華為近期註冊了一批「君界」、「仙界」、「天界」等新商標,引發外界猜測是否會出現「第五界」。
針對市場傳聞,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此次合作並非鴻蒙智行模式的延續,而是全新的模式。
廣汽曾放棄了與華為深度合作的機會。
2022年7月9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與華為項目——ah8車型的實施。
但大半年後,合作生變。
2023年3月27日晚,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ah8項目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而華為則將以供應商身份參與。
在數日後的財報說明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廣汽與華為雙方原計劃聯合開發一個全新品牌,但廣汽已推出hyper、埃安等品牌,沒有再造一個新品牌的必要。
有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在廣汽董事會表決會上,不再與華為合作造車,幾乎一邊倒地通過。
當時廣汽憑藉aion s、aion y兩款車型,一度成為網約車市場的「寵兒」,對華為自然是看不上的。
但誰都沒想到,與華為合作的賽力斯,銷量居然高歌猛進。
問界新m7累計大定突破30萬輛,連續11個月蟬聯中國新勢力車型銷量第一;
問界m9上市11個月累計大定破18萬,連續7個月蟬聯「50萬級」以上豪華車型銷冠。
與此同時,汽車行業中,自主品牌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9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佔率已達到63.4%。
而在廣汽集團的銷量結構中,有近62%的汽車銷量仍來自於兩大合資品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
日系合資車衰退,廣汽集團自然也就虧損。
廣汽發布的九月份產銷快報顯示,1-9月,廣汽集團累計銷量為133.5萬輛,同比下降25.59%。
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銷量都持續下跌。
慘兮兮的廣汽又跑回來和華為合作。今年9月份,廣汽發布傳祺與華為合作的首款概念車聯合創新一號——1 concept。
發布會透露,1 concept概念車及未來雙方合作車型,都將搭載華為的乾崑智駕、鴻蒙座艙、華為乾崑智能車燈模組等光應用技術。
廣汽特意強調,本次傳祺與華為的合作,是一個全新的模式,至於具體是什麼,並未對外說清。
痛定思痛之後,廣汽還宣布將總部從珠江新城cbd搬遷到番禺化龍鎮,相當於把總部從都市搬到了「鄉下」。
番禺化龍鎮是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研究院的所在地。廣汽宣稱,將總部搬遷至此,有利於對自主品牌的「近距離管理」。
有廣汽員工向科小編透露,這意味著集團的大方向,會從合資品牌向自主品牌轉變。
錯過華為橄欖枝的,不止廣汽一個,還有難兄難弟——上汽。
華為當時找上汽合作時,上汽不僅拒絕了華為的邀請,其董事長陳虹還放出「靈魂論」:
「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一家供應商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會變成『他是靈魂,我是軀體』,我們不能接受,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年之後,2024年10月中旬,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在8月中幹部會議的言論突遭曝光,他提出:
「要學會跪著做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11月22日,根據路咖汽車的報道,上汽集團正在與華為接洽合作事宜,有望成為繼長安和賽力斯之後引望的第三個股東。
顯然,華為「四界」在車圈中的風頭,讓越來越多車企不得不審視自己是否需要華為的「靈魂」。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抱上華為「大腿」,華為是否真的能成為救命稻草,幫助合作車企走出困境呢?
這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