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使用後付款」「0元下單」「0元搶先購」
如今眾多的購物平台實行了先用後付這一策略,購買一時爽,殊不知背後欠款單已經堆積,導致信用受損。
還有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覺中就使用了「先用後付」,並且無法關閉。隨著上當受騙的人越來越多,央媒出手,曝光了「先用後付」隱藏的真相。
看似「0元購」,差點掏空小金庫!那麼「先用後付」到底能不能使用?它具有什麼風險?
先用後付的模式
在當今的網路購物中,「先用後付」 作為一種新興的支付模式,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平台和商家所採用。
「先用後付」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消費者可以先拿到商品並使用,之後再進行付款,這一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定的時間差來檢驗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但從本質上講,它其實是一種信貸模式。消費者在選擇先用後付時,實際上是在向平台或相關金融機構預支了一筆消費額度來購買商品,這與傳統的信貸行為有著相似之處。
「先用後付」 模式通常會以 「0 元下單」 等極具吸引力的形式呈現給消費者,其操作步驟極為簡便,無需消費者填寫繁瑣的材料,只需簡單點擊幾下,即可完成下單流程。
這種便捷性對於消費者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誘惑。在購物過程中,消費者無需像傳統購物那樣,先支付款項再等待商品到貨,而是可以直接下單,大大縮短了購物的決策時間,提高了購物效率。
部分購物平台為了推廣 「先用後付」 模式,會將其設置為默認的首選支付方式 。當消費者在購物時,若未仔細留意支付選項,很容易就會使用先用後付來完成交易。
但這些看似操作簡便,購物方便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意外購物狀況發生
在網路購物日益便捷的今天,「先用後付」 這一支付方式的出現,雖然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引發了諸多意外購物狀況,給不少消費者帶來了困擾。
老人和孩子由於對網路購物的規則和流程不夠熟悉,往往更容易陷入 「先用後付」 的陷阱。一些平台在宣傳 「先用後付」 時,使用 「0 元下單」「先試用後付款」 等字眼,容易讓老人或孩子誤以為是商品試用活動。
老人在瀏覽商品頁面時,看到 「0 元下單」 的標識,可能會在未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點擊下單,直到收到扣費簡訊才知道是真實購買,為時已晚。
這種誤購情況的發生,不僅讓消費者在經濟上遭受損失,還可能導致家庭內部的矛盾和糾紛。
「先用後付」 模式的便捷性和無即時付款壓力的特點,容易讓人產生過度消費的傾向。消費者在購物時,由於不需要立即支付款項,可能會在心理上降低對價格的敏感度,從而購買一些原本不需要或超出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商品。
一些消費者在看到心儀的商品時,會因為 「先用後付」 的便利而不假思索地購買,結果導致購買的商品堆積如山,卻並非都是真正需要的,最終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先用後付」 模式下,消費者每次的消費金額可能看似不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購買次數的增加,這些小額消費會逐漸累積起來,形成一筆不小的開支。當消費者的收入無法及時覆蓋這些消費時,就可能陷入貸款危機。
由於 「先用後付」 本質上是一種消費信貸模式。如果消費者未能按時還款,不僅會產生逾期費用,還可能影響個人的信用記錄,進而引發信用危機。
一旦信用受損,消費者在未來的金融活動中可能會面臨諸多不便,如貸款申請被拒、信用卡額度受限等,對個人的經濟生活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很多人知道這一功能不可輕易使用,但怎麼也找不到關閉的頁面,容易打開卻不容易關閉也是「先用後付」的一個特點。
易開不易關
許多消費者反映,「先用後付」 的關閉選項彷彿被平台刻意隱藏起來了一般,極難找到。
在一些電商平台的複雜界面中,用戶需要經過層層點擊,在眾多設置選項中仔細尋覓,才能發現那個並不起眼的關閉入口。對於忙碌的現代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項耗時費力的任務。
同時部分平台並未在顯著位置提供明確的指引,導致消費者在尋找關閉選項時如同大海撈針,摸不著頭腦。
這種設計不僅增加了消費者關閉該功能的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平台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忽視。
對於老年人而言,「先用後付」 關閉難的問題更為突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嘗試網路購物,但他們對電子設備和網路操作的熟悉程度相對較低。當他們意識到需要關閉 「先用後付」 功能時,往往會因為操作不當而導致關閉失敗。
即使消費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關閉選項,繁瑣的關閉步驟也讓人望而卻步。通常情況下,關閉 「先用後付」 需要經過多個步驟的確認和操作。
如填寫相關信息、驗證身份、處理未完成訂單等。這些步驟不僅增加了關閉的時間成本,還可能因為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而導致關閉失敗。
「先用後付」 的易開不易關問題,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自主選擇權。平台在推廣這種支付方式時,應當更加註重用戶體驗的完整性,不能僅僅追求開通的便捷性,而忽視了關閉的便利性。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先用後付」呢?
應對的方法
消費者在使用 「先用後付」 功能時,要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在購物過程中,不能僅僅被 「先用後付」 的便捷性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中可能隱藏的風險。
仔細查看平台的購買規則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要明確了解商品的退換貨政策、付款期限、逾期費用等詳細信息,避免因不了解規則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已經開通 「先用後付」 功能的消費者,要養成定期還款的好習慣。在規定的付款期限內及時還款,不僅可以避免產生逾期費用,還能維護自己的良好信用記錄。
一旦發現還款過程中出現問題,如無法正常付款、對賬單有疑問等,應及時聯繫平台客服尋求幫助。
客服人員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解答和解決方案,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避免問題進一步惡化。
平台作為 「先用後付」 功能的提供者,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充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只有消費者和平台雙方共同協作,才能讓 「先用後付」 更好地服務於網路購物,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安全、便捷的購物體驗,同時也促進網路購物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信息來源:
央視新聞2024年11月28日——明明沒付款但商品到家了?來看「先用後付」的千層套路
紅星新聞2024年12月1日——「無感」開通無需密碼,「先用後付」或侵權!
大象新聞2024年11月28日——新華網評論:先用後付不能讓人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