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西柵景區。記者 魏志陽 倪雁強 姚穎康 攝
11月19日至22日,全球互聯網再次進入「烏鎮時間」。
自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至今,這場盛會正式邁入「新十年」。本次大會以「擁抱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11年,這裡的小橋連通的不止是古今,更是中國與世界;11年,這裡的流水不再「從前慢」,流速已然變為了5G;11年,這裡的槳聲依舊,激起的浪潮卻早已加「數」向前。
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見證了技術、產業、社會和國際環境的變化與革新,不斷推動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走進「新十年」,烏鎮有「新東西」。
新面孔
每年大會,人們總是期待領略一項項前沿科技成果。「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這場科技盛宴,接連亮相的先進技術令人大開眼界。
漫步各個互動體驗區,可以發現今年多了很多「人」,還都有著十八般武藝。
比如宇樹科技帶來的G1人形智能體,「握手」「敬禮」等動作靈活轉換,即使被人群擠倒,也能自己站起來繼續向前走;穿上傲鯊智能科技的外骨骼機器人,普通人也能輕鬆拎起50斤的重物……
本屆博覽會,40餘個通用大模型及垂直大模型集中亮相,10餘個具身機器人展示了其在各領域的深度應用。來自俄羅斯、法國、德國等53個國家和地區的665家企業參展,境外參展企業和機構145家,創近年新高。
除了科技屬性拉滿的人形機器人,烏鎮峰會期間「專職」種田、打針、抽血的機器人也不在少數。
「達醫智影」AI查癌技術的展台前擠滿了觀眾,利用CT結合AI,單次平掃即可同時篩查8種癌症和5種慢性病,目前該技術已在麗水、衢州等地基層醫院試點應用,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展開了合作;
清焓科技的智熱保暖馬甲成了博覽會上的熱門產品,通過頭髮絲厚度的納米智熱芯材料,短短10秒便能讓人彷彿置身溫泉;
另外,在數字賦能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展示活動上,一根兩米多高的智慧桿,頂著幾個設備桶,竟能成為一座覆蓋遠近500畝地、包攬十餘項實時監測指標的田間氣象站。
從科幻想像到如今頻頻「炫技」,參會者不禁連連感嘆:「還有什麼是機器人不能做的?」
不過,相比在台前「打工」的機器人,科學家、程序員等幕後英雄更令人尊敬。
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新了四大特色活動——
設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傑出貢獻獎,表彰在全球互聯網相關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和企業;
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慧專業委員會,這是國際組織成立後設立的首個專業化、常態化分支機構,彙集來自人工智慧領域的權威專家和專業人才;
啟動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由60家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員單位智庫和全球互聯網領域國際高端智庫共同發起,搭建學術交流和思想對話的機制化、常態化合作平台;
設立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培養具有廣闊國際視野、前沿數字化思維、先進數字化技能的專業人才。
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記者 魏志陽 倪雁強 攝
新話題
這些天,不管是漫步烏鎮的人們,還是坐鎮各個論壇的大咖,談論頻次最高的話題,莫過於人工智慧。而這,也是本次大會的「高光主角」。
21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人工智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37.8萬件,同比增速超40%,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全國已建成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其中已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人工智慧等技術在90%以上的示範工廠得到應用,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
放眼全球,人工智慧技術領域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和競爭態勢。同日發布的《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指出,大規模語言模型得到突破,觸發生成式人工智慧崛起,科技公司與研究機構間形成激烈競爭態勢;合成數據成為人工智慧訓練的新資源,為解決人工智慧發展瓶頸問題提供了突破口。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常客,360創始人周鴻禕說:「下一個十年,將是AI的十年。」
這一點,從本屆大會的與會嘉賓中也能窺見一二。據統計,今年共有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其中1800餘名嘉賓現場參會,不少來自人工智慧領域。
此外,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與治理、人工智慧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等,都是重點議題。其中,「人工智慧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吸引了線上線下共1200位嘉賓參與討論,是本屆大會的最大論壇。
「今年適逢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期,新應用層出不窮,給社會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世界互聯網大會副理事長高銳表示,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其未來潛力已初見端倪。
更令人欣喜的是,為了抓住人工智慧的紅利,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行動。比如,如果你參與了本次峰會,那一定會遇見「桐小烏」。今年,螞蟻集團攜最新的AI專業智能體亮相,其中就包括國內首個集「會務+文旅」於一身的烏鎮峰會智能體「桐小烏」,它們成為了大會上的百事通。
互聯網的明天,或許正是眼前所見。
新機遇
今年,烏鎮峰會開啟「新十年」,也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深度「觸網」間,浙江各大產業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以烏鎮為原點,創新成果從這裡走向世界,前沿思想從這裡對話世界,諸多企業從這裡擁抱世界。
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獎頒獎典禮上,獲獎的20個項目涵蓋類腦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高性能晶元等前沿領域。在一項項炫酷的科技成果中,萬物智能互聯時代的未來已來。
三大永久舉辦地特色活動收穫頗豐:數字經濟產業合作大會促成簽約項目63個,簽約金額連續兩年超千億元;數字長三角發展大會首次發布長三角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榜單和數字產業地圖;數字賦能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展示活動實地呈現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四川等省市的共富實踐。
一直以來,烏鎮峰會著力促進數實融合,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通過「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等重要活動,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與各類產業相結合,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這些年,我們在烏鎮峰會上看到的可穿戴設備、無人車、3D列印等黑科技,已逐漸崛起為規模不小的新產業。去年,「直通烏鎮」產業園正式啟用,作為大賽優質項目落地的配套設施,至今已吸引70餘家科創企業入駐。
在互聯網的加持下,舉辦地產業乘風起勢。數據為證: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時,烏鎮與數字經濟相關的企業只有12家,如今已超過1000家;11年間,桐鄉全市數字經濟企業數量增長10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40多家增長到近700家;前三季度,桐鄉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1%,遠高於全省平均值。
如今,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已成為構築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桐鄉作為全國首批「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攜手蘑菇車聯建設的首個全息實時數字孿生路口,亦成為本次峰會焦點之一。
為了讓創新之花結出更多碩果,浙江還在全國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後轉」機制,價值不菲的科技成果,企業不花一分錢就能先試用,加快科技資源下沉轉化,降低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風險。
「新十年」,讓我們再次從烏鎮出發,攜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來源:潮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