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11,扎堆上線的國產旗艦機平均上漲了100元到500元不等。而近5年時間,國產手機的均價更已從2685元挺進到了近4000元。雖然對消費者來說,國產手機正在離「性價比」遠去,這也未嘗不是國產品牌高端化的一場勝利。
01、扎堆發布,集體漲價
毫無意外,在這個發布會應接不暇、競爭空前激烈的雙11里,國產手機又漲價了。
《財經天下》統計,在同類機型、相同配置的前提下,今年各家手機大廠旗艦機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浮。其中,vivo x200相比上代貴了300—500元,oppo find x8也全繫上漲200元左右,16gb+1tb版本漲幅更達到500元。
一向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也加入了漲價隊伍,小米15系列全系漲價200元。榮耀magic 7系列提價100元,一加13也漲價了200元。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到最近5年,國產手機漲價的勢頭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市場調研機構gfk中國的報告顯示,2019年國產手機均價為2685元。到2023年第三季度時,均價已漲至3480元。經過今年的漲價,國產手機的均價很可能會邁入4000元大關。
而把時間線回溯到2013年,國產手機均價還只有1762元。10年時間,手機均價已經翻了一倍。這固然是國產品牌向高端化躍進的勝利,卻也不免讓一些懷念國產品牌「性價比」的網友抱怨,「以前是沒錢才買國產手機,現在是沒錢買國產手機了」。
「最近很多元器件都處於價格的上漲區間」,「所有手機廠商都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對比上代產品全面升級」。10月30日,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在發布會上,直接把「漲價」兩個字打在了大屏上。
10月29日,在小米新品發布會上,小米集團cmo許斐直截了當地表示,「今年是一個成本上漲的大年」,「漲價已經成為了行業趨勢」。發布會後,「小米15漲價」「雷軍變了」等話題登上了社交平台。
或許是對網友的怨言早有預期,發布會前兩天,雷軍便給大家打起了「預防針」。他在微博上表示,「去年我跟大家說過,小米14肯定是最後一次定價3999元。」
對於小米15的漲價,雷軍的解釋是:今年3nm工藝升級,供應鏈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成本漲幅很大。「我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非常大。我可以保證,即便漲價,小米15依舊物超所值!相比往代同內存版本的漲價幅度,也肯定讓大家覺得『貴得有理由』。」
在漲價浪潮中,榮耀magic 7比上一代機型上漲了100元,已經被網友們評價漲得很「克制」。
榮耀ceo趙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榮耀是頂著壓力制定的價格,「壓力該扛還是要扛,消費者的壓力比我們還大」。
雖有網友對漲價表示理解:「高通晶元年年漲,從幾百漲到一千,能讓廠家怎麼辦?」但這並不能說服所有用戶。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出現了不少質疑「國產手機為何越來越貴」的帖子。
有網友表示,今年不少手機的配置多為常規升級,有幾部的影像能力還開了倒車。「現在的影像,都開始不拼硬體,拼起演算法了。」
02、高性能晶元漲至千元
針對這一輪手機價格普漲,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向《財經天下》表示,最核心的原因是soc(系統級)晶元和存儲晶元漲價導致。拋開通脹的因素,手機硬體規格不斷升級,加上中國整體的購買力上行,是近幾年國產手機價位段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當下,手機廠商正在激烈爭奪ai入口,期待由此拉起一波「換機潮」。canalys預計,2024年ai手機將佔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16%。2023年到2028年,ai手機出貨量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63%。
而為手機提供關鍵ai動能的晶元,隨著技術升級,價格也節節攀升。
10月21日,高通的年度「驍龍峰會」引發了行業強烈關注。大會上,高通發布了新一代手機晶元「驍龍8」至尊版。該晶元能夠支持端側ai的多模態處理,並可使手機的ai能力提升45%。大會上,高通展示了端側ai應用,例如對著賬單拍照,銀行app就可自動識別賬單並進行付款。
這次大會上,手機廠商也表現出了搶奪ai高地的急迫心情。
此前,高通發布晶元後,手機廠商要在一個多月後才宣布搭載和響應。這一次,在峰會現場,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曾學忠便宣布,小米15已經拿到了「驍龍8」至尊版的首發。榮耀高管也在現場表示,榮耀magic7手機將搭載「驍龍8」至尊版晶元。
就在高通發布會的前兩周,往年會晚於高通發布晶元的聯發科,也搶先上線了新一代手機晶元「天璣9400」。
聯發科表示,「天璣9400」對大模型提示詞的處理性能將提升80%,功耗節省35%。而vivo x200和oppo find x8系列隨即在發布會上宣布,都將搭載天璣9400晶元。
在激烈的行業卡位戰,以及ai技術升級的背景下,手機廠商與晶元廠商自然完成了一次價格上的「雙向奔赴」。
10月,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透露,高通「驍龍8」至尊版晶元將漲價15%,來到180美元(約合人民幣1275元)。而「天璣9400」晶元相較於上一代,售價也會升至155美元(約合人民幣1087元),上漲幅度約為20%。
除了ai晶元要求更強性能,技術隨之升級,晶元的製造成本也在同步上升。
據2023年年中媒體報道,從2024年1月起,晶元製造商台積電計劃將先進位程報價上調3%—6%,具體漲價幅度會根據製程、訂單規模和合作緊密程度而定。台積電已與蘋果、聯發科、amd、英偉達、高通、博通等多家客戶進行了溝通。
今年手機供應鏈上,價格上漲的還不光是晶元,內存、處理器、屏幕成本也出現了價格波動。
trendforce集邦諮詢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和ssd固態硬碟價格都有上揚,最高幅度接近30%。另據手機供應鏈人士向媒體表示,今年處理器價格漲幅也在10%左右,只有屏幕成本穩中有降。
這些成本壓力,最終都傳導到了手機廠商身上。今年上半年小米財報顯示,小米手機q1毛利率為14.8%, q2毛利率下降到了12.1%。小米解釋,毛利率下降的主因之一,便是soc晶元和存儲晶元價格的上漲。
03、未來還要繼續漲
trendforce報告顯示,此輪集體漲價後,中國旗艦手機的起售價已經跨過了600美元(約合4200元)。不過,對於已衝刺高端多年的國產手機來說,這也可以說是一場品牌、技術革新的勝利。
為了摘掉「低價低質」的帽子,近幾年,國產手機品牌逐漸從「機海戰術」轉身。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新上市機型達到了1446款。到2023年,新上市機型已縮減到了441款。目標更為聚焦的同時,國產廠商把下沉市場的任務,更多放到了子品牌去完成。
在技術方面,國產手機廠商在處理器、屏幕、內存、操作系統上不斷地加深自主研發能力。華為的麒麟晶元、鴻蒙系統突破了「卡脖子」技術,也提振了整個行業的信心。小米的澎湃系統雖然仍基於安卓系統,但也已從底層開始重構,在性能優化、跨端互聯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而在中國人畢生追求的「出片」上,vivo、oppo、小米等廠商與蔡司、徠卡、索尼等頂尖光學企業合作,也逐步推出了自研影像晶元,大大提升了手機的成像性能。
加之近年來,蘋果年復一年的「擠牙膏」式創新,讓消費者心生怨懟,品牌的不壞金身已然不再。
今年的國產手機發布會上,從華為三摺疊高端旗艦機,到小米15系列、ov廠商,都毫不客氣地將參數在大屏上與iphone比對,更將「超越蘋果」的口號直接說了出來。
在ai創新上,比之蘋果,從自研ai底層大模型應用,到與ai深度嵌合的操作系統,以及前端的ai應用,國產手機似乎更清晰地讓人看到了ai的未來。
10月30日,在榮耀新品發布會上,趙明直接用magic7新機自動下單了2000杯瑞幸咖啡,送給現場的參會人員。在vivo開發者大會上,vivo也展示了ai可以直接打開app搜索餐廳,並撥打餐廳電話,與店員通過ai語音通話,完成訂座。
而這些改變和成果,短期內也不免要轉移到手機的定價中去。媒體綜合信息顯示,未來一段時間手機硬體的漲價可能還將持續。而漲價短期的最直接受益者,往往是行業的「賣鏟人」。
據悉,台積電正在籌劃新一輪的漲價。2025年台積電的5nm、4nm、3nm製程的代工報價漲幅將高於先前所預估的約4%。其中,針對高性能計算(hpc)產品相關客戶的訂單定價,預計將在2025年提高8%—10%,而移動通信客戶的定價也將提高6%。
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將增長16.8%,達到6240億美元。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將增長15.5%,達到7210億美元。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正是台積電,預計台積電2024年營收將增長近30%。
作者 | 林北
編輯 | 李不清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