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0萬人圍觀,雷軍直播又刷屏了

還記得2023年年底,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挑戰電動車1000公里真實續航的直播測試中說過:「所有ceo都應該親自直播做續航測試。」

今年以來,車企大佬們似乎正在以實際行動回應李斌。不僅低調如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奇瑞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等行業前輩開啟了直播首秀,剛剛踏入車圈的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作為行業新貴,也賺到了一大波新時代的流量。

5月18日一早,雷軍與汽車博主「說車的阿飛」駕駛一輛小米su7 pro,由上海世紀大道附近開往杭州交付中心,進行全程直播。與二人聯合進行線上直播的,還有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小米集團cmo許斐等人。

公開統計顯示,本次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700萬,巔峰在線人數高達480萬,雷軍賬號新增36萬粉絲。

關於這次直播,雷軍做了很久的預熱。這次出發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小米城市領航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以及續航、能耗表現。

整場直播下來,小米城市領航noa給觀眾帶來了許多驚喜,也讓大家看到了在緊急時刻智能駕駛的反應能力。讓觀眾記憶猶新的是,雷軍在高速路段遭遇一輛白色小轎車惡意別車,險些發生事故。對方這種危險的駕駛方式也惹得一向好脾氣的雷軍差點「發飆」,直呼「想舉報他」。

好在小米城市領航noa的功能很給力,經過三個小時的路程,雷軍一眾到達杭州夢馬汽車小鎮,在進行完汽車交付儀式後結束直播。「今天直播是小米su7 pro的首秀,也是我們第一次公開測試城市noa和高速noa。測試結果,我非常滿意。」雷軍發微博表示。

如果說白色轎車突然加速、惡意變道在意料之外,那麼小米城市noa和高速noa的表現,似乎完全在雷軍的掌握之中。但讓外界好奇的是,雷軍為何在小米su7上市短短兩個月後,就敢公開測試noa的水平?

01、按天更新的「活地圖」

在這場直播中,有一個場景經常出現,就是小米su7 pro在通過路口時,總是能提前知道交通燈信息,且時間分毫不差。因此,系統可以算出最優路徑,大大增加了通行效率。

盧偉冰也發現,先驗數據比人了解的信息更全面、更智能,而智駕基於這些信息可以絲滑控制車速,相比於人駕減少了暈車的感覺。小米su7 pro所展現出來的安全、舒適、高效,正好符合盧偉冰對智駕的要求。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車輛是如何提前獲知道路信息的呢?

根據雷軍在直播中透露的信息,小米汽車打一開始就立下了智能駕駛自研的目標,每年研發成本超過20億元。同時他也提到,小米汽車的智駕方案中也有地圖廠商的身影,在感知系統和地圖的配合下,賦予了小米 su7 pro堪比「老司機」的駕駛能力。

據「市界」了解,小米汽車合作的地圖廠商中就包括高德地圖,雙方合作的產品是後者於2023年6月發布的hq live map。

作為一家專業的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高德試圖通過保留一定精度、同時具備鮮度和城市覆蓋範圍優勢的高質量數據產品,幫助車企合作夥伴加速推廣全場景高級輔助駕駛落地,一起為用戶帶去更優質的駕駛體驗。而hq live map就是這一初心下的產物。

hq live map融合了hd map(高精地圖)和sd map(導航地圖)的優點,雖然在精度上達不到hd map絕對精度50cm、相對精度10cm的細緻程度,但對於高級輔助駕駛場景來說已經足夠了。

目前,hq live map已覆蓋全國範圍內的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並已面向行業開放合作;而針對城區普通道路,預計2024年年內將覆蓋至全國超100個城市。

02、感知和地圖的融合

2023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了「重感知、輕地圖」的智駕方案陣營,業內外開始討論高精地圖在智駕技術中的必要性。

雖然輿論倒向了不利於地圖廠商的一邊,但高德意識到,所謂的「重感知、輕地圖」並不意味著市場不需要地圖了,而是需要地圖順應行業發展的需求。

中國車企入局智能駕駛的時間並不晚,只是過去依賴高精地圖,推廣較慢。轉折發生在2021年,特斯拉在ai day上展示了以 transformer模型架構為基礎的bev(鳥瞰視圖)的感知方案。

該方案的核心是利用bev+transformer將各個攝像頭、感測器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特徵提取和融合,以識別車輛周圍的各種物體,構建動態實時地圖,理論上可以減輕對高精地圖的依賴。

hq live map顧名思義,是一張「活地圖」。由於簡化了城區普通路場景中不必要的地圖元素,hq live map製作和部署成本都比高精地圖更低。更重要的是,相較原本以「季度」為單位的更新頻率,hq live map可實現按「天」計的實時更新,兼顧了成本和鮮度。

今天,業內還在重點解決智駕安全與舒適的問題,而隨著智駕進城,關注的焦點將會轉向效率。屆時,合理的超視距全局路徑選擇、精準的車道級變道規劃、車道級的動態信息將會是智能駕駛需要的重要信息輸入。

用高德地圖汽車事業部副總裁江睿的話說:「『重感知,輕地圖』,從來不是非此即彼,而應該是融合共生的關係。」

03、地圖可取代嗎?

在智能駕駛技術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其與地圖的關係都在動態變化中。然而,二者關係無論如何變化,地圖廠商和車企一定是互補關係。

江睿認為,雖然目前智能汽車已具備感知車輛周邊環境的能力,但針對車輛阻擋、不規則路網、複雜路口、交通規制等信息,感知系統還無法做到看清、理解和表達。而地圖作為提供全局先驗信息的底層基礎設施,仍不可或缺。專業地圖可以提供導航路徑規劃、專業的靜態數據、實時的動態數據以及豐富的經驗數據等全方位的支持,這些都能優化智駕體驗。

有研究表明,使用「純感知」方案的高級輔助駕駛在安全、體驗等多個維度的體驗和評分,仍不及「感知+地圖」的組合方案。

江睿的判斷是,高級輔助駕駛可以不用高精地圖,但不能沒有地圖。如何讓車廠看到自己的價值,對地圖廠商來說是個新考驗。

高德選擇的方式是用產品證明自己的價值。早在2019年,高德便認識到hd map和sd map各自的局限性,開始討論hq live map的產品定義。

為此,高德做了大量的落地工作,包括和智駕技術頭部的車企以及自動駕駛公司探討未來 l2+級自動駕駛需要什麼樣的地圖;通過自研眾源設備,大範圍部署至生態內的海量物流車、行業車、調度車等等。

考慮到各車企能力、節奏不同,hq live map也會在靜態數據上進一步減要素、降精度、提鮮度、擴範圍,並不斷增加車道級動態信息等更貼近人類駕駛的經驗數據,以滿足不同車廠個性化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智駕體驗。

隨著自動駕駛級別的不斷提高,用戶對穩定性、安全性的要求便越高,對hq live map一類的新形態的高精地圖需求也就越強烈。有學者認為,對於 l1~l3級別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是可選項,而對於 l4+級別的自動駕駛,則是必選項。未來,高德地圖與智能駕駛的關係,或許就是今天高德地圖與人的關係。

作者 | 劉冬雪

編輯 | 田晏林

運營 | 劉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