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誓和中美競爭?歐洲晶元根本玩不轉!外媒:安靜做個廢物...

歐洲的半導體產業曾經含著金鑰匙出生,曾經在全球範圍內佔據著重要地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的半導體產業逐漸被擠出了市場,成為了業界的笑柄。

2023年,歐洲的半導體產業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三德子不甘心歐洲徹底被擠出半導體領域,於是開始大規模補貼計劃,補貼力度堪稱史無前例。然而,這一舉措讓世界各國驚呼三德子是把棺材本都掏出來了吧。毫無準備的三德子一腳踏入半導體領域,才知道什麼叫深水區。

一開始,三德子很霸氣,宣稱一家工廠補貼50億歐元。對,你沒看錯,是50億,不是盧布,不是人民幣,甚至不是美元,而是歐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和台積電就找上了三德子,雙方一陣推杯換盞,談的那是一個意氣風發。

然而,到了實際落實的時候,英特爾和台積電才發現這以精工製造為LOGO的三德子竟然是個瓜娃子。派去調研的人發現都說三德子企業很牛,結果他們連最先進的化學品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負責調研的人跟他們講解了一整天,結果弄了個似懂非懂,直接把兩家公司調研的人搞抑鬱了。

這麼說吧,就像是庫克興高采烈的跑去非洲推銷最新款的蘋果機,結果卻發現對方看著他舔舌頭流口水。於是台積電和英特爾的憂傷連大洋彼岸的美國都感受到了。美媒毫不客氣的指出現在的歐洲想要重建半導體產業根本就是個笑話。

其實歐洲此前不是這個樣子的,在21世紀的頭十年來自歐洲的半導體企業幾乎一直處於全球Top5,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東亞的半導體迅速崛起首當其衝的就是歐洲,結果就是歐洲的半導體企業要麼被美國人收購,要麼被東亞的日韓買了,要麼就乾脆先破產為敬。

歐洲半導體在進入第二個十年的時候成為了歷史,現在歐洲人提到半導體基本上就是阿Q的話術,老子當年也是富過的。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歐洲是真富,芬蘭諾基亞、瑞典愛立信、德國西門子等等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響噹噹的存在,尤其是是諾基亞,這是真的防身利器。無愧於它軍工企業的出身。西門子更不用說,咱們的高鐵技術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它。西門子的電子當年被吹上了天,當然現在落了下來。這些公司當時可都是知名的半導體公司,就是現在韓國的顯眼包三星,當年根本就不在這些巨頭眼中,連個小弟都算不上,只能算個渣渣輝。

而當年的英飛凌多牛,2004年時,英飛凌的市場份額擠進全球前四,與今日壟斷該市場三星、SK海力士美光打得有來有回。同一時期,英飛凌為了和韓國人打擂,還準備投資建造全球第二座12英寸晶圓廠。可以說,當時只要能用到的晶元,基本上都有歐洲巨頭的影子。

不過好死不死的歐洲,在最強的時候竟然開始了自我,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實在不清楚。但當時的歐洲開始揮刀自宮,就是分拆。例如在2005年,飛利浦的半導體業務受到行業周期衝擊,一年時間利潤率從10%降到了2%。同年年底,飛利浦CEO公開表示,會將其拆分或出售,專註於更穩定的醫療系統、照明、電器等領域。

歐洲巨頭為何分拆一直到現在都是一個謎,直到後來有人解密,說是美帝不想看到歐洲的半導體做大。於是,想到歐盟里那麼多專家,這種事自然也就理解了。本來還能和東亞、美國分庭抗禮的歐洲,在自宮後自然每況愈下,很快就被東亞打得潰不成軍。半導體巨頭們紛紛倒下,命運凄慘。歐洲懵逼了,這下徹底完蛋了。

日益萎縮的歐洲,後來用半導體只能從日韓美以及灣灣進口。但全世界都知道半導體可是現代工業的大腦,沒有這玩意,其他一切都玩完。此時,三星的做法給發歐洲啟示。本來歐洲信奉徹底的自由經濟,也就是充分的競爭,誰行誰上。但發現這辦法不好使,因為美帝隨時都能革他們的命。因為只要不符合鷹醬的利益,他立馬通過在歐洲的代言人帶帶節奏,學美帝自然學不來,那就學日韓吧。

但此時的日本也進入了半死不活狀態,只剩下韓國。疫情三年加上美帝和兔子打高科技戰,結果棒棒國受到了最嚴重的傷害,三星倉庫里堆積了500-600億美元的晶元賣不出去。而此前,三星為了能夠一統江湖,通過價格戰直接把世界一眾晶元商揍的哭爹喊娘。

但人們很奇怪,為何它自己能撐得住?很簡單,因為背後的棒棒國政府在全力支持它。歐洲人興奮了,政府補貼嘛,我也會。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然而問題是,歐洲現在既不是供應商又不是大市場,現在他要在半導體上分一杯羹,必然要蠶食美國、韓國的利益。顯然,這是後者不願意見到的,所以會竭盡全力打壓。它還不是市場,因為全球最大的晶元市場是兔子,其次是美國。和中國比,他沒有完善的半導體產業鏈,和美國比,它的消費能力又達不到。

除了這些因素外,自己的技術積累幾近於無才最致命。其實,歐洲的衰落絕不僅僅表現在半導體。特斯拉去德國建工廠,結果差點崩潰。特斯拉算了一下,德國工廠即便是能建成投產,成本也會比上海工廠高出3倍,甚至更多。所以,歐洲還是消停一下,安靜的做個廢物真的沒有什麼不好。